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四:小说阅读.DOC
《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四:小说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四:小说阅读.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指南系列之四:小说阅读一、知识与能力点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提高中考小说阅读题的得分率,最主要的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是能够“走进去”,还要能够“跳出来”。“走进去”就是要求学生(考生)阅读小说时“走进小说的时代,走进作品的环境”,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想当然”地回答问题。比如,2002年广东省的中考试卷第4题的后一问“试设想坐车的心理活动,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很多考生回答:我是顾客,我是上帝,你就应该拉我,你还应该提高服务质量答案提供的信息,顾客就是上帝,提高服务质量,都不是上个世纪初习惯用语。这种答案,显然是把“坐车的”“拉”到了现实社会中来了。“走
2、进去”就是要求学生(考生)阅读小说时“走进角色,走进作品中人物的世界”。就如同演员那样。千万不可以凭自己的喜怒哀乐、个人好恶去回答问题。还举上例,很多考生回答:“你他妈的也不睁开眼看看老子是谁?下车,我就搞定你!”这种答案,显然是考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警匪片”中黑社会老大的语言借用了进来,想当然地写成“坐车的”心理,这是不符合作品人物身份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吃透小说的主题,要把握作品的褒贬倾向,就必须“跳出来”,认真、全面地分析标题以及它和小说的关系。必须仔细审读每一个议论句或段,并且整体思考、概括之。必须好好地从头至尾地把握作者描写人物时用词(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的褒
3、贬,以把握作者的倾向性。其二、整体思考、把握小说的所有试题。一篇小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善于设计试题的老师也一定会注意试题与试题之间的连贯性,思维的整体性。考生如果在考试审题时注意到每一道试题、每一个答案之间的因果、条件关系,那么,这种思维方法,对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比如2002年广东的中考试卷中的小说试题3、4、5、6题,就是这样的。第3题“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是从祥子的角度设题,第4 题”问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什么性格特点?”是从“坐车的”角度设题;而以上两题的答案都为第5题“祥子的痛苦来自:(1) 暴风雨 (2)”坐车的“冷漠 ”
4、提供了答案的线索或者说是参照物。第6题的答题思路又是上一题答案的延伸。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提高中考小说阅读题的得分率,还必须注意掌握并且学会应用以下的知识点: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两个部分。这一知识点有利于全面地整体感知小说的要素,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思路,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各个阶段。“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矛盾冲突从发展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
5、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应用议论抒情句段)。这一知识点有利于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效地突破重点段落。必须掌握分析小说人物描写的主要的四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并且能分析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必须了解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正、反)作用。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和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描写。对人物的思想活
6、动、心理变化进行的描写是心理描写。小说人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的身份年龄,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有时还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能够感受并且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特别重要而学生容易忽略)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又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有的环境描写还
7、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而特别要注意的是花鸟虫鱼等场景的象征意义。结合语境欣赏、分析、理解优美、精彩的语言(可能的话,应该用考题的词语造句加深理解),分析理解重点段落的含义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二、命题方向根据语文新大纲的精神,从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小说这种文体的考试,2003年的中考考题范围应该以中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为主,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排除选择课外小小说或者中长篇小说的文段。试题命题的内容,应该突出考查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相关的知识点;而不应该是试图通过小说考题去全面考查所有的语言文学知识。从小说这种文体的课文在初中六册语文统编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来看,考题不会太多,不应该超过
8、5个;考分所占的比重不会过大,不应该超过12分。三、例题分析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
9、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我不解的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都一样。”我嘟着嘴说
10、:“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来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搬到城里去住,做城里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都有两只手。”董事长坚持说:“我
11、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1小说开头划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把砖搬完,“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这个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品质?答: 3“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小说略写这两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答: 4联系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小说题目定为高贵的施舍?答: 答案及评说:1肖像描写 为下文一只手搬砖的艰苦劳动做铺垫,为文末乞丐转变为董事长做铺垫。 2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对
12、乞丐的人格的尊重,这就是”高贵的施舍”。3补充交代母亲让乞丐把搬砖并且给他们20元钱,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完全是为了教育这些不劳而获的乞丐。由点到面,深化主题,更加突出了母亲对所有乞丐的教育是一视同仁的:希望他们自食其力。 4反映了母亲教育思想的伟大,教育方法的成功;施舍给乞丐的是高贵的人格,高尚的劳动。 1和2两题是围绕着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及其作用的角度设置的。3题看起来是从选材剪裁的角度出题,实际上这一笔非常重要,没有略写补充交代,就可能让读者认为母亲是在雇佣廉价劳动力为自己做事,或者仅仅只是对某一个乞丐特别好, 那么小说的主题就等而下之了。4小说的标题统帅全文,暗示主题。是全面认识作品的关
13、键,必须很好地理解它。 四、系列训练题精选(一)荷包蛋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
14、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1请概括
15、出小说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做面 总结2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答: 3试简要分析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答: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 、 、 ,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 之情。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7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答: (二)99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
16、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
17、有引发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指南 系列 小说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