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怀化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2、(选自太平御览)注原谷:人名。捐:抛弃。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门外戏 元方入门不顾 谏父曰 是负义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捐祖于野 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 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 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 父不从,作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友人惭,下车引之。汝何以收此凶具?15、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3分)16、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3分)
3、【参考答案】13、B12、玩耍 回头看 规劝 这14、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15、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16、甲文中的元方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讲礼守信的”的传统美德;乙文中的原谷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
4、德。我则继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每次吃饭时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写字时不浪费一张纸等。【参考译文】【乙】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 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2020湖南怀化)【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
5、峰,林堅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
6、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 分)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 )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 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 (1)山水之乐 (2)乐其地僻而事简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 山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解析】B。都 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
7、是一样的。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和_ 喜与予游也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1+1+2=4 分)【参考译文】【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俯身听泉。春天采摘幽昋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树下乘
8、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岀它的淸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百姓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妤,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种丰收之年的快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2019湖南怀化)【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9、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
10、,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既:尽,全部。济:这里指渡过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门官:国军的卫士。重(ch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禽:同“擒”二毛:头发花白的人。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 (2)肉食者鄙 (3)门官歼焉 (4)公伤股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2分)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1、语。(4分)(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2答案: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歼:被杀死;股:大腿。13答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4答案:(1)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2)对方人多二
12、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15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16答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
13、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采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2018湖南怀化)【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14、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
15、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 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以往、过去。1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杂然相许(3)是山余亦未登(4)向吾远游冀雍【答案】(1)苦于(2)赞同 (3)这 (4)先前
16、,原来。【解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山北的阻塞,出出进进的曲折、绕远。(2)许:读作x和h,读作x时的基本字义是应允,认可。也是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读作h时的基本字义是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赞同 (3)是:太阳在上,手在中间,脚在下面。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造字本义: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在古汉语中,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说文解字:是,正也。正,是也。以日为正则曰是。可以是认定、断定、承认、接受、OK时的一种状态;肯定的意思,是的,一定是,与“否”相对。 (4)向:基本解释1.朝北的窗户2.朝着,面对 引:对待,看待
17、3.方向,趋向 又:朝着某一方向行进,前往4.归向,仰慕又:迎合5.爱,偏爱 引:偏袒 6.临近,将近 又:大约7.介词(1)表动作的地点,方向(2)表动作的对象(3)表动作的时间8.往昔,从前 又:刚才9.春秋时国名10.古地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答案】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解析】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18、”。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口诀: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画直线的句子意思分三层: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 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 ,哪里老呢!。依次断句为: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答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怀化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1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