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docx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 一、说教材 毫米的熟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拟完整的熟悉。这局部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根底,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条件。 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实际测量过程,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观
2、看、动手操作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学生养成仔细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学问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熟悉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育人的思维、进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因此为了全面、精确地到达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留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一旦学生对学问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3、课堂开头,就设计了猜一猜教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拟厚,哪本比拟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学问的学习和探究中。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教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很多学问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根底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看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肯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才智去发觉和猎取学问,享受胜利的喜悦。 3、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
4、题是新课程精神的表达。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查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严密相连的,建立了肯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育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忱。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育学生学习力量的重要性。为了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把握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沟通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合作学习首先满意了他们“说”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说
5、,课堂成了说的海洋。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轻松,乐于大胆争论、质疑,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留意倾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制造力有明显的作用。 2、动手操作法 俗话说:“手是脑的教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进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种活动猎取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仅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力量和观看力量,还使学生养成了擅长思索、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首先创设猜一猜教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拟厚,哪本比拟薄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
6、生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下,调动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表示的过程中,温故旧知。再从毫米产生的两个维度动身:一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时产生的需要,二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不够准确时产生的需要,设置测量学生身边的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这样的情境(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从而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剧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发觉新知 1、熟悉毫米 先让学生自主观看尺子,再沟通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答复电脑演示说明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体会1毫米的长度 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分硬币的厚度
7、,再与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由此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请学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学说一说毫米的特点,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哪些地方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3、操作作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 先让学生猜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观看、动手操作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多媒体演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从而验证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去观看,在观看中发觉新知,在沟通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观看、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从而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观念,
8、形成表象,这样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教师再充分运用学问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去猜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展动手操作验证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进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三)、稳固练习,培育力量 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留意指导学生发觉5毫米的位置,帮忙学生快速找到几毫米的位置。 2、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 4、填一填,填上适宜的单位。 5、改一改,小马虎的数学日记。 这个环节在学生把握学问的根底上,供应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学问进展稳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严密相连的,从而培育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
9、数学的热忱。 (四)、全课总结,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效果预估 整堂课,充分表达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数学教学活动必需以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为根底等新理念。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学问信息,提高了各种力量。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局部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
10、算是本单元的最终一局部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根底上学习的。而且验算的娴熟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精确率。所以肯定要让学生把握好这局部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依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熟悉动身,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沟通、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培育学生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量。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
11、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把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而精确地进展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缘由。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适时的评价鼓舞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觉的时机和条件。力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熟悉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把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12、 三、说学法: 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熟悉动身,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表达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师:依据第一个算式,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另外三个算式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出示主题图: 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1、从图上你猎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汇报) 2、在这买东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相互争论争论。 3、汇报: 提出问题 (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2)应当找回给妈妈多少钱? 4、独立在本子上解答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写横式,列竖式。 5、学生汇报,
13、教师板演。 (引导学生说清晰计算的过程,答题要完整) (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6、学习加法的验算: (1)争论:怎样检验 135+48 的计算结果?可以用哪些方法? (2)学生汇报,师总结。 (3)用你喜爱的方法进展验算。 (4)学生汇报。 7、小结: 谁来说一说刚刚我们是怎样进展加法的验算的? (三)课堂练习: 1、计算并且验算下面各题。 2、学生自主完成。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析: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小步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
14、学习的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旧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忙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局部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熟悉,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作些预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看或者观看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消失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
15、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一样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根底学问和技能: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看,理解一样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力量培育目标: 在学生体会到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和动手操作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沟通,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进展,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难点:受整数加、减计算法则的影响和对分数的含义不理解,分数加法学习有困难。 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达成目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16、“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详细、好玩的事物。通过观看、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 (1) 用直观演示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法上: (1)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具操作建立分数加法的起始学问。 (2) 用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的学问根底与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绽开探究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一是结合学生喜爱的四个学生过生日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情境图,在观看沟通中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吃了其中的一份,小红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小明吃了其中的二份,小明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
17、几?里面有几个非常之一?等问题,在生活情境中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的熟悉和理解,初步熟悉到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关系。 二是在这一情景中,引出小明与小红一共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思索。由于生活常识,学生很简单想到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非常之三。此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促使学生对这一生活常识进展理性的思索。也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探究沟通拉开序幕。此时,教师组织学生拿出实物图,在观看与拼摆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非常之一加二个非常之一是三个非常之一,是非常之三。有了这一初步熟悉,出示书上的例1,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的观看,理解二个八分之一加三个八分之一是五个八分之一,是八分之五。在两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级数 学说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