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 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3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41.6水土保持监测4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51.8结论与建议52方案编制总则72.1 方案编制的目的72.2 编制原则72.3 编制依据8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02.5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103 项目概况J13.1 工程特性113.2项目功能及规模113.3 项目区现状133.4 项目总体布局 143.5 施工规划183.6 工程占地203.7 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弃渣规划 204 项目区概况224.1 自然
2、概况224.2 社会经济概况244.3 水土流失概况24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295.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295.2 工程建设合理性评价305.3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15.4 结论与建议33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56.1 工程占地356.2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356.3 水土保持防治分区357 水土流失预测377.1影响因子分析337.2预测时段的划分377.3预测范围及分区377.4 预测内容和方法387.5 水土流失预测 397.6 综合分析43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448.1防治目标448.2 水土保持方案448.3防治措施设计458.4水
3、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519水土保持监测549.1 监测目的549.2监测的意义549.3 监测规划549.4监测成果及其报送569.5监测的实施57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59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5910.2效益分析6511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6711.1组织领导与管理措施6711.2保障措施6811.3资金来源及管理7011.4监督保障措施7012结论和建议7212.1 结论7212.2 建议7213附件7313. 1附件1委托书7313.2附件2相关附件7313.3附件3投资估算附表7313.4附件4附图73iii / 86综合说明1.1 项目概况LL1项目基本情况xx项目是由投
4、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住宅区,项目位于交界处,东面与xx市中 心城仅一河之隔,不到5分钟步行路程。项目地块紧靠新城路、河堤路,交通四通 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本项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消费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城央高档社区与 郊区社区的区别,城市中心区居住城央社区所带来的居住环境、生活配套、教育配 套和升值潜力的全新感受。是以住宅为主的高级建筑区,除住宅楼外,另设有商业 设施及公共设施。项目总征用地面积24.74hm2,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6.90hm2,规划建设用地根 据功能区划分:住宅用地11.40hm2,商业及公建配套用地1.87hm2,道路广场用地 2.81hm2,绿化用地8.66h
5、m2。项目总挖方量2.58万m3,总填方量47.00hm3,挖方主 要来源于场地平整开挖及周边挡土墙的土方开挖,填方主要外购。xx项目项目总投资额16.80亿元,其中土建投资10.80亿元。2I17L4 a,LML,at a, WI7&.S iftatann. j 事 * HttNWdQlNi UH1.1 * 目胃职。 nKllXa,nmwm;a*肿: AlflltiENi IBIH.I *AiiXfiK. ei i-?tout. *cuxa! znoii,1.1.2项目区概况xx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9 22.52,东经112.28 113.25),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天不见雪
6、,属南亚热带气候,靠近南海,受海洋影响大,有 显著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春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时有暴雨;秋季晴多云, 气候干爽;冬季较暖、光线充足。年平均日照1789时,年日照率达40.1%日照时数, 带来太阳幅射热量大,年平均幅射量104.08千卡/c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C, 最高温度37.8C,最低温度为1C,年平均降雨量1756mm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 无霜期为354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无霜期长;年平均风速2.1m/s,常年主导风 向偏北风,次主导风向偏南风。项目区位于xx市xx连南罗江围,属平原低丘区,原地形高程在3.23.6m之间, 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土壤以赤红壤
7、为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 混交林。根据2006年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结果,xx市水土流失面积共50.0km2, 其中自然侵蚀16.78km2,占总侵蚀面积的33.6%,人为侵蚀33.22km2,占总侵蚀面 积的66.4%,造成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径流自然面蚀、开发区建设以及坡耕地。 1.1.3前期工作和设计进展情况 1.1.3.1前期工作概况2011年3月,受业主委托,xx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xx峻廷湾项目 申请报告;2010年12月,取得了项目的土地用地许可证。2011年6月初,项目区局部已经开始进行了场平施工,经过清表及挖填施工, 目前已有部分地表裸露,存在
8、一定的水土流失。1.1.3.2方案编制情况本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将引起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单位xx华盈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广东省水利电力 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写工作,旨在达到“预防为主、综合 防治”,控制水土流失,保障本项目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保障项目建设与项目区生 态环境协调发展。接收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踏勘,对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收集了项目 区有关社会经济、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资料,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开发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
9、433-2008),于2011年6月底编制完成了xx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本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得到xx市水利局及xx华盈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 持和配合,在此表示感谢!1.1.4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本项目位于xx市,属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 设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1.1.5方案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 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由于本项目为立项审批阶段,本方案的设计深度应 为可研设计阶段深度。本项目于2011年6月开始进行场平施工,计划于2015年12月完工,分三期建 设
10、。根据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完工后的第1年,即2016年。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1) 本项目建设不存在绝对或严格限制性因素,选址基本合理。(2) 工程占地类型中以旱地及其他草地为主,没有占用基本农田,占地类型符合 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取得了用地许可证;(3) 经过土石方平衡后,本工程需借方44.42万m3,无弃方。土石方挖填利用科 学合理,有利于保持水土,基本符合水土保持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下阶段 应进一步论证场地竖向布置设计,尽量减少借方数量。(4) 从施工条件方面来看,项目区周边路网发达,交通便利,不需要新建临时道 路,避免了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和对地
11、表植被的破坏;(5) 施工工艺方面,大型机械的使用,加快了工程进度,减少了松散土方堆放的 裸露时间,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量;(6) 主体工程设计了部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在保证主体工程建设和正常 运行的前提下,保持了水土。综上所述,本项目从水土保持角度看,项目建设可行。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原则和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5.00hm2,其 中项目建设区24.74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26hm2。按照本项目的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特点,结合各施工区的水土流失的类型及预 测的水土流失强度来
12、划分,共分为一期块区、二期块区、三期块区3个区,再将各 地块分别划分为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化用地区3个分区进行防治。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24.74hm2。预测施工期水土流失总量为3591t,新增水土 流失总量3391t。水土流失发生主要时段为施工期,应做为重点防治时段,且以建筑 区和道路广场区水土流失量最大,须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部位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各分区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区:主体工程设计已有排水工程等措施,本方案已对其进行分析论述,并且需 要补充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及临时防护措施。新增工程措施包括为避免浪费,剥离表土作 为后期绿化用土;施工期
13、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包括设置修建临时排水沟、修建沉砂池及编 织土袋拦挡等措施。道路广场区:主体工程已有排水等设计。本方案主要进行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设计, 修建临时排水沟等措施。绿化用地区:主体工程已有植物措施设计,本方案不再增加防治措施。本方案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有:排水管网6150m,排水沟620m, 开挖967m3,浆砌石595m3,浆砌石挡墙11419m3,混凝土挡土墙2068m3,美化绿 化8.66hm2,剥离表土 25980m3,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1496m3,土工布8619m2,沉 沙池土方开挖264m3,沉沙池砖衬砌84m3,编织土袋挡墙25980m3。1.6 水土保持监测
14、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为背景监测、施工期监测和自然恢复期监测,2011年6 月2016年8月。根据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对周围环境 构成严重威胁的位置、地段,初拟布设以下固定监测点进行定点监测:一期地块在南侧进口处布设1#监测点,在东北侧河堤路进出口布设2#监测点, 在中部建筑区布设3#监测点。二期地块在南侧进口处布设4#监测点,在西侧新城路进出口布设5#监测点,东 侧道路挡墙布设6#监测点,中部景观绿地布设7#监测点。三期地块在北侧进出口布设8#监测点,在中部建筑区处布设9#、10#监测点。监测方法采用地面观测法、巡查、调查监测法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内容为扰动 土地面积、水土
15、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 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的监测;监测频次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情况为每10天1次,水土流失危害每半月1次,其它内容为每月1次。1.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水保总投资1700.7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投资1348.68万元,方案新 增水保投资352.09万元。新增投资中,工程措施2.22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235.96 万元,独立费用93.98万元,基本预备费19.93万元,本工程不需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 偿费。通过实施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六项防治指标计算值均可达到或超过防 治目标值。1.8 结论与建议1.8.1结论
16、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本项目不存在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绝对或严 格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只要按要求落实好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 制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8.2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建议在下个阶段的工作中,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尽量优化施工布置和施工工艺;同时对建设区的开挖 要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边坡开挖和填筑高 度。(2) 工程已经开始场平施工,目前主体工程未布设任何防护措施,建议施工单位 立即按设计方案布设相关防护措施。(3) 为了使方案设计更优化,对水土保持方
17、案实施的监督管理更有效,建议加强 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并在主体工程监理招标时应要求配备水保监理工程师。(4) 应严格执行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建立一个在组织上、技术上和资金管理等 方面完善的保障体系,加强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5) 落实“三同时”制度,使水土保持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6)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落实施工临时工程,特别是靠近沙坪河河堤路与新城路处 的临时防护措施。2 (7)工程拆迁完成后,准备进行场平施工,建议立即委托具有乙级以上监测资质 的单位进行水土流失监测。22 / 86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的目的由于该项目所涉及的建设内容较多,施工作业范围广,工程填方数量较大
18、,故 主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量新的裸露地表和边坡,在雨水冲刷和重力侵蚀等 作用下,结构松散的裸露面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填筑土石方和占压土地等施工行为 可能导致项目区植被遭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给项目区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通过编制本方案,一方面,结合对工程影响区域水土保持现状的调查,根据工 程建设和运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进行预测、分析,并按照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 方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论证主体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切实 可行的防治措施,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尽可能减少径流泥沙对周边的影 响;另一方
19、面,通过落实本方案的水保措施,对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生 产,更好地发挥主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再者,也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的保证,是水行政主 管部门实施水土保持监督和验收的依据之一。2.2 编制原则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质量,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将贯彻“预防为主,全 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措施布置上遵循:(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方针,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原有地貌及 植被造成的破坏;(2) 完善主体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并结合当地水保规划,与改善当地生态环
20、境 相结合;(3) 将改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和美化项目区环境放在重要地位,适 当考虑经济效益;(4) 方案的编制还应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的总体要求。同时,水土 保持工程必须遵从“三同时”原则。2.3 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I)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2011年3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28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第120号令);(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6)中华人
21、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8月29日);(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8)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广东省人大1998年11月27日通过);(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0)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广东省人大1993年9 月16日);(II)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粤府【1995】95号)。2.3.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 令第5号);(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22、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水利部令 第16号);(4)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2005 年);(5)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令 第25号,2005年);(6)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2004年)。2.3.3 规范性文件(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水 保【1994】513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3)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4)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3、(国务院国发【1998】36号文);(5) 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制格式的内容的补充规定的 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6)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 2007670 号)。(7) 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函【2002】154 号);(8) 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文);(9)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10) 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11)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
24、测工作的意见(粤水保2009187号);(12)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省级配套制度的通知(粤水水保2010 126 号);(13) 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农【2002】23号);2.3.4技术标准(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 防洪标准(GB/50201-94);(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5)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
25、1);(7)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8)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2.3.5技术资料(1)XX峻廷湾项目申请报告(XX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3月);XX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3) 广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4) xx流域规划报告;(5) 广东土壤(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1993年4月);2.4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位于xx市,属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 设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2.5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2.5.1设计深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与主 体工程所处
26、的阶段要求相适应。由于本项目为立项审批阶段,本方案的设计深度应 为可研设计阶段深度。2.5.2 设计水平年本项目已于2011年6月开始场平施工,计划于2015年12月完工,分三期建设。 根据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定为工程完工后第1年,即2016年。3项目概况3.1 工程特性项目名称:xx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工程地理位置:项目位于xx市中心区和xx交界处,其东面与xx市中心城仅一河之 隔,距离中心区不到5分钟步行路程。项目地块紧靠新城路、河堤路,交通四通八 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体位置见图3-1。建设规模:项目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4.74hm2 (其中规划路等占地面积2.81hm2), 项
27、目设计总建筑面积56.90 hm2,包括商业及住宅产品,公建配套设施齐全,区内共 设3894个停车位,总绿化面积8.66hm2,绿化率35.00%。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额16.8亿元,其中土建投资额10.8亿元。建设工期:计划于2011年6月动工,2015年12月底完工,计划分三期建设。3.2 项目功能及规模xx项目位于xx市中心区和xx交界处,规划总用地面积24.74hm2 (其中规划路 等占地面积2.81hm2),项目设计总建筑面积56.90hm2,包括商业及住宅产品。本项目地与xx中心区一桥之隔,即将通过新环路与中心区连为一体。本项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消费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城央高
28、档社区与 郊区社区的区别,城市中心区居住城央社区所带来的居住环境、生活配套、教育配 套和升值潜力的全新感受。是以住宅为主的高级建筑区,除住宅楼外,另设有商业 设施及公共设施。项目总征用地面积24.74hm2,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6.90hm2,共建有80栋住宅 楼。项目配套建有垃圾收集站、公厕,并设置有居委会、文化活动站、卫生站、邮 政所、小区户外文体设施、小区警务室、污水处理设施等等。规划居住户数3894户, 规划总居住人数为13629人,用地范围内设有地下停车库和室外停车位,有停车位 3894 个。项目区用地总体规划详见附图2。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1,项目配套设 施建设情况见表3-
29、2。图3-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图3-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表3-1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合计备注一规划总征地面积m22473821住宅用地m21139742商业及公建配套m2186773道路用地m2281474绿化用地面积m286584二总建筑面积m2568979三总建筑密度%25四容积率2.3五总住户数户3894六总人数人13629七绿地率%35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X6.35九机动车停车位个3894十土石方量1土方开挖总量万m32.582土方填筑总量万m347.00表3-2项目区配套设施情况表项目设施名称建筑面积(m2)医疗卫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50.09文化教育小区文化室64
30、9.19幼儿园3800.00行政管理社区居委200.6社区管理299.97社区服务站200.09市政公用公共厕所80.44邮政所100.15垃圾收集站50.78变电房530商业设施12384.35其他配套设施131.68总计18677.343.3 项目区现状项目位于xx市中心区和xx交界处,其东面与xx市中心城仅一河之隔,距离中 心区不到5分钟步行路程。项目地块紧靠新城路、河堤路,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 置十分优越。根据现状调查,现有地块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地块内分为一、二、 三期建设,地形地貌见图片1图片2。项目区已对地块进行施工,已破坏了原有的地貌及植被,由于施工过程中未对 周边进行临时防护
31、,松散的土体形成自然放坡形式,在雨水冲刷下,存在人为侵蚀 现象。3.4 项目总体布局3.4.1总体规划布局项目充分考虑楼盘的定位与布局,将园林景观作为建筑空间的延伸,使建筑能 充分融合到环境之中,环境设计采用自然或与规则或相结合,立足于现代景观,使 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个整体。建造一个有建筑特色和优美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采用 条理清晰的人车分流模式,快速便捷顺利,尽量避免交叉、干扰。3.4.2总平面布置整个小区布置保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小区规划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现状,根据合理布局的原则,区内平面布置四大功能区:即住宅区、道路区、公建 配套及附属设施区和公共绿地区。建设用地根据用地功能可分
32、为住宅区、公建区、 道路区和公共绿地区,总占地面积24.74h证,其中住宅用地11.40hm2,公建用地 1.87hm2,道路用地2.81 hm2,公共绿地8.66hm2。项目总平面规划见附图2。项目区 用地平衡表详见表3-3。表3-3用地平衡表用地名称面积(hm2)比例()住宅用地11.4046.07公建用地1.877.55公共绿地8.6635.00道路用地2.8111.38规划总用地24.74100(1)住宅区住宅户型的单体平面根据业主之面积要求、市场情况及景观朝向等因素进行设 计,户型在满足通风采光及景观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四围方正,方便使用提高实 用率。所有的房间均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窗
33、,既能够有效地组织南北对流通风,形 成穿堂风,改善自然环境的效果。户内空间拥有良好的景观,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 境。项目区内设3894个机动车停车位。地下车库车位就近安排,使每个住户的停 车位都靠近其建筑地下室的出入口。(2) 商业及公建配套附属设施区商业及公建配套附属设施区主要布置于小区入口两侧,主要包括卫生站、文化 活动站、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社区服务中心、肉菜市场、邮政支局、幼儿园等。良 好的公建设施不仅方便了区内居民出行也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满足各区的住户需要。(3)道路广场区小区内57m宽道路全长约5km,用地面积2.81hm2。主要为区内入口主干道及 连接各组团内部道路,道路系统力求做到
34、人车分流,车流路线力求简单直接。机动 车流线沿各个组团外围布置,组团中央结合景观设计为步行系统,交通设计体现人 性化。各组团还布置消防车道,满足紧急使用。为方便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原则布置在市政道路附近并邻近公共绿地。人车流 线清晰分隔,交汇点设有良好视角,并设置警告标志,以防人流车流发生冲突。项目区内道路均连接至所有住宅入口,小区内道路在高层区域内基本实现人车 分流,路面均为水泥砼路面,道路纵坡坡度0.3%,横向坡度1.5%。汽车在进入小区入口后大部分入地下车库停放,地面在入口处设少量室外停车 场,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空间外均设置了临时停车位,保证商业的良好使用。(4)绿化用地区绿化设计结合现
35、场展开设计,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使得自然景观人 文化,人文景观自然化。水体的景观设计也是设计重点,水体景观将利用水体流动 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小区各组团内部通过建筑的围合形成不同的院落空间,各院落 空间通过架空层连接,景观得到相互渗透。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小 区内、外规划了高品质绿化环境,特别是宅旁绿地面积大,绿化立体层次丰富,花 园内设置尺度宜人的园灯、座椅、花坛、花架,配以草坪、灌木及常绿乔木,实现 立体绿化,宅旁绿地主要以常绿乔木、灌木和草坪相结合,使各个住宅区形成一个 独立的空间,并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降低周边对居住区的影响。对以创造
36、良好的 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奔波于繁忙都市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回归自 然和反璞归真的理想去处,满足人们居住、亲近大自然的需要。小区内的环境通过建筑成组布置自然而然围合成不同的院落空间,各院落间通 过首层架空连接,保证小区最好的环境氛围,人均公共绿地为3.6m2,规划设计绿地 率达到了 35.0%,提供一个优秀的生态景观小区给住户。各绿化指标详见表3-4项目单位数值规划总用地hm224.74绿地总面积hm28.66公共绿地hm23.96宅旁绿地hm23.85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hm20.31道路绿地hm20.54人均公共绿地m2/A6.35绿地率%35.00绿地指标表表3-43.4.
37、3地下建筑项目区地下建筑主要为人防区域及地下停车位,项目区内设3894个机动车停车 位。地下停车位分布情况见表3-5。表3-5地下停车位分布情况表地块停车位(个)一期191二期1672三期2031合计38943.4.4竖向规划现项目地块平整的地面绝对标高为3.2-3.6m,东侧河堤标高为8.3-8.4m,规划路 标高8.7-9.15m,高差在5-6m,所以需要抬高小区场地标高,以便将来车辆从规划道 路进入小区。同时由于该用地曾受洪水影响,为防洪需要,将场地内标高提升至与南侧规划路 相当水平9m高程,可以避免整个小区成为洼地,以提高整个小区的防洪能力。3.4.5给水系统规划小区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
38、供给,区外管网由供水部门建设。从新环路与河提西路 市政自来水干管上各接驳一路总进水管,管径为DN150。室外给水系统连成环状。小 区内根据用水性质分别设置水表。水表入口压力超过0.35Mpa的楼层设减压阀,住 宅和商业部分分开计量,采用一户一表。各单体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直接由市政给水 管网提供。3.4.6排水系统规划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室内污水、废水采用分流制,室外生活排水、雨水采用分 流制。该区红线外东侧规划布置有沙坪镇污水处理厂,故本区不设污水处理站。本区 室内污水排放为粪、污分流制,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小区污水管网, 然后排入东侧红线外污水提升泵站,经跨河大桥流入新环路现有市政合流
39、管,最后 排入沙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根据地形就近排入小区雨水管道,室外道路及场地设置雨水口及检查井, 间距约30m。中心湖及独立水景区均设控制水位标高溢水管口。管道在改变管径、方 向、坡度处、支管接入处和管道交汇处都设检查井,检查井的间距不大于30m,靠近 水体的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经调蓄后排入小区雨水管网,然后排入本 区北侧雨水提升泵站,最终排入沙坪河(雨水收集后流入集水泄就近排入沙坪河主河 道,当水位高于沙坪河水位时候,通过自动闸门自排,当沙坪河水位高于集水塘水 位,通过泵站抽排)。平时水体贮水作为景观用水,洪涝期由溢流管排入小区雨水管 网。3.4.7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等级
40、:本工程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2)电压等级:按照我国现行的电压标准,新区内按二个电压层次考虑,高压为 10kV,低压为 380V/220V。3)供电电源:区内设置30个开闭所,开闭所的接线力求简化,一般采用单母 线分段接线方式。4)变电所位置及主容量的确定,根据本新区用电负荷的预测和分布情况,考虑 到供电半径运输方便,合理的进行变电所配置。5)导线敷设方式:10kV主干电缆采用120mm2电缆引至综合楼所配电房及箱式 变电站。变配电所或箱式变电站的380/220V馈出电缆截面,根据建筑物用电负荷而 定,一般不宜超过185mm2。10kV电缆与380/220V电缆在道路的同侧敷设。电力电 缆一般在道
41、路人行道下敷设,埋深0.7m。同一路径电缆少于8根时,采用直埋方式 敷设,920根电缆宜采用电缆沟敷设。本工程优先采用电缆桥架沿地下层车道敷设。3.4.8电信工程规划沿住宅小区周边城市规划道路上已预埋的电信管道。电信电缆采用穿厚PVC管埋地敷设方式,原则上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下 敷设,埋深0.7m。电缆在转弯或分支处宜根据需要设置人、手孔井,直线段人、手 孔井距离3080m。本工程优先采用电缆桥架沿地下层车道敷设。3.5施工规划3.5.1施工交通本工程新城路、河堤路紧靠项目地块,施工中的东西向新环路由地块中部穿过, 交通非常便利。本工程的施工便道主要是利用项目区内主干道的道路用地,主要是用
42、于建筑材 料的运输,运输条件良好。3.5.2施工工区施工场地主要布置砼拌和系统、临时仓库、临时生活房屋等,根据本项目工程 特点,各个施工场地变动性较强,不适宜大面积定点布置,因此将施工生产、生活 区全部布置在项目征地范围内,分别在各个建设区布设,不需另行征地和防护。3.5.3天然建筑材料(1)石料、砂料xx市附近有众多石场供应石料,西江沿岸有较多的砂场,所供应的砂石料纯净, 级配良好,能满足该项目建设的使用要求。(2)水泥、钢材及木材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钢材及木材等建筑材料,可在毗邻的建筑材料集散地的 佛山市及全广东省范围内选购。(3)土料项目所需土料在xx市合法料场购买,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
43、方负责。3.5.4施工工艺由于防洪需要,场地标高提升至与南侧规划路相当的高程8.79.15m,本工程土 石方量主要为填方工程量。首先在场地周边采用挡土墙拦挡,场地经初步平整后, 进行地下室的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完成后,紧接进行地下室的施工,在地下室混凝 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强度后再进行土方填筑施工。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采用机械化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力的施工方案, 以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1)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主要有场地平整、建筑地基、地下车库等。基础开挖采用自上而下 分层的方式,土方开挖分层平均高度210m。土石方堆放于开挖区周边,便于后期 填筑。3m3挖掘机开挖土方,8
44、8kW推土机配合集土,装15t自卸汽车运输。(2)土石方填筑土石填筑主要包括道路区、公共绿地填筑、公共建筑设施区填筑等,可直接利 用土石开挖料。填筑时,选择比较干燥的粘性土或砂料,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下 层应选用水稳定性较好的砂砾填筑,对于用细粒土填筑的路堤边坡,要避免地表水 侵入填土内部,防止因土质过于潮湿而使边坡或路基失去稳定。采用3m3装载机自 开挖区挖装15t自卸汽车运输,人工摊铺,2.8kW蛙式打夯机夯实。3.5.5项目建设计划本工程总工期共54个月。工程于2011年6月正式开工,至2015年12月底完 工。项目施工进度表见表3-6。本工程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8.81hm2,西北侧
45、为大面积农田、鱼塘,东侧为河堤西路,南邻新环路。 总建筑面积为4.61hm2。二期占地6.01hm2,西北为现有乡村道路,南邻新环路,东侧为大面积农田、鱼 塘。总建筑面积22.56hm2。三期地块占地7.10hm2,北邻新环路,西侧为新市政路,东侧为现有乡村道路。 总建筑面积约29.72hm2。表3-6xx项目施工进度表工作阶段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一期项目施工阶段2011.62012.6二期项目施工阶段2012.72013.12三期项目施工阶段2014.12015.123.6 工程占地根据总规方案图和用地红线图,项目总建设用地为24.74hm2,在总征用地范围 内,包括旱地11.69hm2,其他草地15.37hm2,坑塘水面0.68hm2。各项区域占用土地 类型及面积详见表3-7所示。表3-7工程占地面积表单位:hm2地类旱地其他草地坑塘水面合计用地性质备注一期4.874.730.339.93永久征地二期3.283.5206.80永久征地三期3.544.120.358.01永久征地合计11.6912.37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