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案优秀6篇.docx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庄水韵教案优秀6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庄水韵教案优秀6篇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游踪,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2、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3、注意适时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教法学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
2、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营造气氛。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曲悠扬、和谐的笛声从远方悠悠响起,一艘乌篷木船慢慢从水面上滑过,木橹在水面上轻轻搅动,两岸的楼房,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旁掠过 2、请同学们翻阅课前教学插图。 教师引导学了解两份课件内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请学生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要点: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古雅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水乡的美丽图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周庄简介: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
3、朴,有9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全镇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貌,仅0.4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共同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风景画。这里有桥、有水、有人,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参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写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
4、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欢快和喜悦的,朗读时要语调舒缓轻柔,语音清晰自然,不要过于造作。注意节奏与停顿,但语断情不断,个中韵味要把握好,朗读时以头脑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佳。 (2)提出疑难字词。 (3)解释重点词语。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
5、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讨论明确: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个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要点:本段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 (3)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要点:周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 2、阅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
6、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要点: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要点: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要点: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7、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投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感受特点详略安排 第一次游览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 第二次游览冬天雪后视觉(色彩) 听觉(声音)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略写 第三次游览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多姿多彩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
8、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分析第5、6自然段。 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 (2)细读第5自然段,看
9、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
10、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总结。 (1)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 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 (2)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同,这篇游记随着时间转
11、移,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相同,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六、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课外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现在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各抒己见) 参考:周庄原本是以它的清幽、别致、宁静、柔美的水乡神韵闻名于世的,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超尘脱俗的,如今匠气的装饰,喧哗的商贾,使清静的地方变成奢靡浮躁之所。一切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淹没。周庄已“远去”,已日渐失去了它的宁静,它的灵魂,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同学们有何见解与措施?留待同学们课外探讨,作为今天
12、的书面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次游周庄:仲春水墨画恬静宁静 第二次游周庄:冬天版画色彩鲜明、声音柔美多姿多彩 第三次游周庄:春夜旅游节仿佛进入了梦境动人心弦 周庄水韵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
13、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这节课里,我们要整体把握
14、课文的结构内容,背诵作者“第二次游历周庄”的语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
15、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周庄水韵教案 篇三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先学后教,
16、当堂训练 导入新课 用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导入 二、明确出示目的 三、 预习导学检查,(用时5分)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娴熟(xin) 搅动(i) 斑斓(bn)(ln) 璀璨(cu)(cn) B彩绸(ch6u) 连缀(zhu) 仲春(zhng) 屋脊() C缤纷(bn) 隐匿(n) 谛听(d) 参差(cn)(c) D覆盖(f) 眩目(xun) 屋檐(n) 渗出来(shn) 2三游周庄,季节分别是_、_、_,截取三个不同的场景,多角度描写周庄的多姿多彩,美丽如画。三次中
17、详写_ _,因为突出作者的印象如童话般的神奇美妙。 3研读课文作者三游周庄段落,思考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四、高效课堂 1,自主学习点拨(10分钟) 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 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
18、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
19、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2)、归纳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
20、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
21、模仿。”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 拓展练习: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与以前掌握的名句比较。 六、 当堂训练(15分钟) 1、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满足。 B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庄水韵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