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根和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根和茎》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根和茎教案篇1:四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根和茎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根和茎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
2、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
3、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篇2:四年级科学生命-植物的根和茎教案设计 四年级科学生命-植物的根和茎教案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发现本册教材中植物的根和茎这一课主要侧重于对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的研究,而非对根和茎其它方面如:分类、形态、功能性的研究。教材以“植物制造养料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
4、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设问为导入,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提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样第二部分对于茎的作用,其目的也是引导学生想出一个方法来显示茎可以把水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和植物的其他它部分。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围绕这两个实验来开展。 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证明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养料 的实验,实际有两种不同的证明策略。一种是证明用肯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明法”,一种是证明用否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并不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伪法”。事
5、实上,即便把植物的根切除,植物一样能靠茎吸收水分。那么植物为什么要依靠根吸收水分呢?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真的去追问自己,我们将会自行得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出现的证明方法不是“证伪法”。 2教学中我们将避免“证伪法”,因为学生的基础可能不够,但是如果学生真的出现这样的假设,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这个“皮球”没收或放在一边,可以将“皮球”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释或解决。 3. 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可适当调节, 有些活动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1、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2、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4、能通过
6、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 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6、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1、教学重点:根和茎的作用实验证明 2、教学难点:证明实验的设计 教师准备供小组研究的材料: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 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 (一)、引入: 1、师问: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怎样生存,你们知道了植物是怎样生存了吗?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 体的各个部分呢? 引导学生作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把水分和养料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2
7、、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出示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二)、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师提出研究问题: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2、组织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的方案; 3、交流和指导: (1)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为什么? (2)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能容易的看到实验的现象? (3)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有没有减少? (4)怎样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蒸发)到空气中去?有什么办法? (5)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制作实验装置,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5、教师出示已经提前做的实验结果,
8、让学生得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结论。 6、交流:根在植物的生长中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 2、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 3、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4、阅读教材中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 5、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6、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并让某学生进行操作。 7、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2、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篇3:五年级科学根和茎课件 五年级
9、科学根和茎课件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4认识直根和须根。 5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6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10、。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4.有关茎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
11、根) 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
12、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篇4:苏教版根和茎教案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
13、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
14、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学步骤: 篇5:苏教版根和茎教案 根和茎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固定、吸收、传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本课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分别认识根和茎的不同类型,了解根和茎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教学中有选择地利用生活中常见和学生熟悉的菠菜、大蒜、水芹、西芹等。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直根和须根形态上的特点,鼓励学生尝试着给根分类,可以加深学生对根的形态和名称的认识,从而更高效地了解植物根的分类。对于茎,我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茎的多种形态,茎的作用,使学生对茎的运输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授课
15、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过程,觉得还有较多需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的设计与设计的意图需要明确。在教学根的环节上,没有能够明确指出哪里到哪里是根,以至于学生在比较直根和须根的时候不能发现直根部分,而只是注意到细小的侧根。在教学茎的时候同样没有能够让学生找一找不同植物的茎在哪里,而是教师讲解的比较多。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课堂上还是是教师讲的太多,没有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今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将遵循: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2、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等原则,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根和茎初生结构的
16、异同 优质解答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均可从各自的成熟区横切面上观察到,双子叶植物根、茎初生结构的异同主要是: (1)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茎中也基本相同+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2)不同之处:a.根表皮具根毛、无气孔,茎表皮无根毛而往往具气孔. b.根中有内皮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更谈不上具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 c.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都相间排列,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d.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
17、顺序是内始式. e.根中无髓射线,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无髓,茎中央为髓,维管束间具髓射线.根与茎的这些差异是由二者所执行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决定的. 篇6: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根和茎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根和茎教案1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18、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19、(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师生互动的目的 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 直接揭题 板书课题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 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植
20、物的茎相同吗? 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 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篇7:植物的茎教案 植物的茎教案 名称 3、植物的茎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解剖研究植物的茎,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其中的
21、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2、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3、了解茎的作用。 教学 准备 1、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新鲜的嫩冬青条(或芹菜的茎)、红墨水、水等 2、环割技术在农业生活中的应用资料。有关茎运输水分养分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那么,你们知道根吸收的水分都到哪里去了吗? 生答后,师释疑: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全身各处的? 你认为茎中可能有什么结构能把水分运输
22、到植物全身。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1、师出示插入红墨水的枝条和未插的新鲜枝条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实验进行交流。 2、生猜想: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3、教师小结,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学生动手横切、纵切植物的茎。 1、教师指点引导学生横切、纵切植物的茎。用放大镜观察,提醒学生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师总结(鼓励激励为主)。 三、自由活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四、拓展活动 1、师提问:根吸收的水分被茎不断地运输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这些水分是
23、不是就一直积存在植物体内的呢?(结合前面两课学的蒸腾和光合作用) 2、生猜测,小组讨论,个别同学回答。 3、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导管”,理解植物体内根部、叶部与茎部 3、师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实验。 根状茎:横卧或直立的多年生地下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如芦苇、竹、莲等。 块茎:短而肥厚肉质的地下茎,节间很短。如马铃薯、菊芋等。 鳞茎:由许多肥厚的肉质鳞片(叶)包围的扁平或圆盘状的底下茎。如洋葱、百合、蒜、石蒜等。 球茎:肥厚肉质的的球形地下茎,外面生有于膜质鳞片,鳞片内有芽。如慈姑、荸荠等。 篇8:小学科学根和茎教学反思 根和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二课,在三年级
24、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学生已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讨论,建立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本课教学中我认真实施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猜想能力。 在新授的一开始,我首先出示菠菜和葱,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菠菜和葱的根,学生很能接受,菠菜和葱的根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先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图片讲解,揭示直根和须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中显示的植物的根,进行分类,这一过程设计紧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在课前,我多方收集
25、,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并多次检验,力求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如:在这节课上,主要用到各种植物的根。这节课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活动材料也更多的来源于生活,植物的根都是孩子们身边比较容易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这些物品是由学生自己准备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的,一方面学生在寻找这些根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也对植物的根有了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自己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实验,学生们会更大胆地进行实验,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会更投入,小组之间的讨论也会更激烈。在讲根的作用时,我运用了诗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讲解了的根有固定植株的作用。演示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根吸收水分这个作用很多学生都知道,但
26、是具体是如何吸收的呢,并没有学生真正的观察过,所以提前进行了准备,将富贵竹的茎浸泡在红色液体中,让同学们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在教学中我力图渗透科学课的德育教育。科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在本课中的表现有: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要胆大心细,以事实说话,培养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活动中要有耐心毅力,做事善始善终,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乐于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意见,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出:科学是一门开放的过程,它的外延是全部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而教材
27、作为科学教学的载体是有限的、单一的。因此,我们要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教材变得更丰厚些,让学生综合性地学习科学。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辨别生活中植物的根,目的是让他们明白,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了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运用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篇9:三年级科学下册
28、根和茎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根和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解读 我所选的课题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第二单元的根和茎。从整体上讲,本单元属于生命科学系列,在整个教学序列上,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引领学生从短期观察逐步向有耐心有恒心的中长期观察进步;观察方法是从粗略、整体到细致入微、从不分类到分类概括、从外到内的阶段;三年级的实验是有指导的实验学习起步阶段。 从内容上讲,教材脉络很清晰:根的形态(观察)根的作用(实验);茎的形态(分类)茎的作用(实验)。 2、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目标: 根:掌握“直根”“须根”两个概念;知道根的作用;通过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知道不
29、同形态的茎并进行分类,并用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能力目标: 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3、教学重点: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4、教学难点: 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5、课前准备: 观察材料(一):根据时令选择一些直根类植物如萝卜、菠菜等,须根类植物如、葱、蒜等。 观察材料(二):实在找不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 实验材料(三):准备水、水杯、红墨水、小刀、一株完整的植物 。 二、说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来学习,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实物获得新知。 2、用实物构建
30、有结构的材料,实物的.丰满度、真实性是电子课件无法取代的,要尽可能的选择实物材料。 3、教师在宏观上把控整个教学体系,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内容方法指导。 4、教师从细节上要把握学生前概念水平,思维方式,鼓励与指点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三、说教学过程 (一)研究根的形态与功能: 1、领取各种根,给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最主要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材料的典型性、多样性是保证观察及分类顺序进行的前提,从教学细节上说,材料要在明确要求后再发放,否则学生的耳朵就不听指挥了。从学生的反馈上来讲,学生会提到富含营养的,很少营养的,胖的,细的,直的,“须须头”的等各种发散性分类法,只要有
31、理由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看了这么多根,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根有什么作用?根为什么长得各不相同等问题。在观察活动后我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而不直接抛出“根有什么作用”。 3、交流不同的根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偏重点,并以实验证明根的吸水性。教材以一句话概括根的所有作用,从现实观察中得出的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丰满度、对学生思维张力的锻炼效果是不同凡响的。 而在根的吸水性实验中,防止水分蒸发是难点,学生还未接触过“蒸发”这一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用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演示加说明。 (二) 研究茎的形态与作用 观察以下茎(没找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牵牛花(缠绕茎)、菜
32、豆(缠绕茎)、玉米(直立茎)、杉树(直立茎)、竹子(直立茎)、西瓜、红薯(匍匐茎)、仙人球(球茎),爬山虎(攀缘茎)。交流这些不同的茎,并给它们命名。 2、你认为茎有什么作用呢?设计一个实验。 良好的教学要始终让学生冲在前方,感受困难、突破障碍,困难与障碍始终是促进发思维活跃的重要情境。 篇10:三年级科学根和茎的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根和茎的说课稿 一、材料 观察材料(一):根据时令选择一些直根类植物如萝卜、菠菜等,须根类植物如、葱、蒜等。 观察材料(二):实在找不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 实验材料(三):准备水、水杯、红墨水、小刀、一株完整的植物 。 二、说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来学习,让学
33、生自己操作,观察实物获得新知。 2、用实物构建有结构的材料,实物的丰满度、真实性是电子无法取代的,要尽可能的选择实物材料。 3、教师在宏观上把控整个教学体系,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内容方法指导。 4、教师从细节上要把握学生前概念水平,思维方式,鼓励与指点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三、说教学过程 (一)研究根的形态与功能: 1、领取各种根,给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最主要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材料的典型性、多样性是保证观察及分类顺序进行的前提,从教学细节上说,材料要在明确要求后再发放,否则学生的耳朵就不听指挥了。从学生的反馈上来讲,学生会提到富含营养的,很少营养的,胖的,细的,直的
34、,“须须头”的等各种发散性分类法,只要有理由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看了这么多根,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根有什么作用?根为什么长得各不相同等问题。在观察活动后我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而不直接抛出“根有什么作用”。 3、交流不同的根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偏重点,并以实验证明根的吸水性。教材以一句话概括根的所有作用,从现实观察中得出的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丰满度、对学生思维张力的锻炼效果是不同凡响的。 而在根的吸水性实验中,防止水分蒸发是难点,学生还未接触过“蒸发”这一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用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演示加说明。 (二) 研究茎的形态与作用 观察以下茎(没找到实物
35、的用电子媒体代替):牵牛花(缠绕茎)、菜豆(缠绕茎)、玉米(直立茎)、杉树(直立茎)、竹子(直立茎)、西瓜、红薯(匍匐茎)、仙人球(球茎),爬山虎(攀缘茎)。交流这些不同的茎,并给它们命名。 2、你认为茎有什么作用呢?设计一个实验。 良好的教学要始终让学生冲在前方,感受困难、突破障碍,困难与障碍始终是促进发思维活跃的重要情境。 篇1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知道排序的含
36、义。 3.认识古筝是一种多弦排列的民族乐器。 4.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乐于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认识排序的意义 3.学会按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材料: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鲜膜、衣物塑料袋三种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块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早晨我们上早操的之前必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排队是怎么排的呢? 看看这些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什么项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学在某某方面最强?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二、探索和调查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列的练习。 下面是科学家
37、收集的关于声音在10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学生讨论整理数据 认识古筝,看一看古筝上面的弦是怎样排序的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对它们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知道排序的含义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反思和解释 1.你是按什么依据来整理的?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好处?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分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从五个一组的材料实物中,正确归纳出其中的四个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区分出哪一类不同。 3.以指纹
38、图是为标准,用找相同点的方法给小组同学的指纹分类。 4.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5.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6.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分类的科学证据 2.善待自然界动物 学习成果: 1.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双名法” 3.学会找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4.学会多极两分法 教学材料:印泥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出示图片,商店里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示?
39、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将他们分成六类。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我们来认识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人的指纹有三种,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纹,在纸上按下你的指纹印,然后在小组中分一分类。 做一个小游戏: 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在下面的几个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 在活动记录纸上画一个这样的生物。 如果老师给大家提供鱼、斑马、猫、鸟、龟、人,这几种动物你能为他们分类吗?之后还可以再分吗? 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
40、生物 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三、反思和解释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事例,想一想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给实物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让小组中的同学分开站,分为一类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指纹怎么样? 请你选择8种水果然后用多积两分法为他们分类。 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篇12: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1、2、过程与方法: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2、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3、(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4、(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5、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