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7篇.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九年级化学教案7篇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分,并能运用概念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学问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酷热的夏天食物易fu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渐渐生锈等。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把握其规律,对于人类熟悉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学科,很多化学概念、化学根底学问都是通过试验形成的,因此必需学会观看试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看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试验,主要观看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试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
3、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试验1-2 首先展现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试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外形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外形、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试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试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马上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试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试验现象 参加盐酸后马上有气泡产
4、生,石灰石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试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经常可以帮忙我们推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响)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争论 推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
5、0页1、2。 引入化学是讨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试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枯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表达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以下字:能、会、
6、可以、易、难等。 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枯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
7、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洁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上升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肯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上升。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块,有阅历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试验15 争论与沟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
8、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把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分,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习题1、2、3、4、5 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理解溶液的概念,会推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侯课: 请同学们把书本预备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预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日来学习溶液的形成(一)。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教材P26-28内容,思索: 1、什么叫溶液(溶质、溶剂)?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
9、性是否一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是否一样? 3、怎样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背诵上述学问点并解答相应的习题。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课本P32 习题 一、选择题1-3 二、填空题 2、观看以下试验现象,从溶质角度分析可得到什么结论 P27 试验9-2 P28 试验9-3 三、后教 (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觉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争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比择题: 分别说明溶液的特点,溶质和溶剂,引出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归纳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评填空题: 稳固学生
10、关于溶剂,溶质的概念,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 评第三题: 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看记录试验现象,并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四、当堂训练,导学案P30-31 必做题1-13 选做题14-15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看、比照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加沟通与争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沟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沟通争论。 教学重点、难点:试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现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
11、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忙我们正确熟悉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争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进展,供应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争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索: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看与思索: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想。 试验:碳酸氢铵的分解,
12、简洁介绍仪器。 学生观看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渐渐削减、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试验结果并与刚刚的分析作比拟,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异,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看与思索: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试验说明白什么?让学生明确,观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看。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看与思索:火柴的燃烧 比拟试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进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进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觉,DNA构造的发
13、觉,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动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沟通化学科学的进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123 初三化学教案 篇四 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收集材料进展分析、归纳、总结和概括。 在此反响中哪种物质得氧?发生了什么反响?具有什么性质?而另一种物质呢? 在此反响中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响,具有复原性。氧化铜失氧,发生了复原反响,具有氧化性。 听教师讲解 对问题从多个角度进展熟悉。引导学生体会化学试验是猎取化学学问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 三。
14、碳的复原性 1.C 2CuO2Cu CO2 属于什么根本反响类型? 2.C CO2高温2CO 炼铁,介绍此反响的实际应用。 记录笔记 看多媒体播放的资料 理论应用于实际,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本节课学问重点。 整理笔记 准时总结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下用途利用碳的什么性质? 1、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局部木头外表稍稍烤焦。这是为什么? 2、用煤取暖 3、用焦炭炼铁 思索并答复 稳固所学学问 评价学生的表现,与学生沟通,提出盼望。 学生谈心得体会 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准时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三化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