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8篇).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8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九年级化学教案(8篇)九年级化学主题的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熟悉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试验及试验分析,把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力量目标 学习通过试验熟悉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试验探究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从生活视角观看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熟悉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加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建议 学问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依据试验现象
2、,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试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看,与学生争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详细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行燃性和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行燃性和一般状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响,学生并不生疏。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响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渐渐上升,什么缘由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3、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夫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消失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无论呼入的新奇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学问,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学问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学问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熟悉。
4、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生疏。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拟熟识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识的学问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念,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展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学问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对学生形成学问的重要作用。试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力量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学问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拟熟识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学问。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
5、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学问的重要作用。利用试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依据学校状况(生源、试验条件)不同,采纳开放程度不同的试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行小组争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完毕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试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试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开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悉更清晰。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试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响打下良好根底且过渡自然。 九年
6、级化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现象。 2、初步熟悉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熟悉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能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和争论沟通,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拟、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奇
7、怪心和求知欲,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索、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亲密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在好玩的试验与教师的点拨中轻松把握化学学问,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把握新的化学反响及反响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试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学问回忆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拟,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
8、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展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分。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
9、的反响 课件展现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看其外表颜色。 师:是谁给纯洁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准确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试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看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看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外表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猛烈燃烧;铝片外表失去光泽;铜片外表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响。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
10、响吗?若能,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依据上面的反响,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响。 争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响,但反响的难易和猛烈程度一样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响;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响;“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在其外表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挡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
11、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由于改良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本钱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师: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使其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爱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简单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爱护作用。 师:我们寻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别方法使铝外表形成加厚的氧化铝爱护层的铝制品。 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理解溶液的概念,会推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侯课: 请同学们把书本预备好,保持良好的精
12、神状态,预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日来学习溶液的形成(一)。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教材P26-28内容,思索: 1、什么叫溶液(溶质、溶剂)?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否一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是否一样? 3、怎样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背诵上述学问点并解答相应的习题。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课本P32 习题 一、选择题1-3 二、填空题 2、观看以下试验现象,从溶质角度分析可得到什么结论 P27 试验9-2
13、P28 试验9-3 三、后教 (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觉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争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比择题: 分别说明溶液的特点,溶质和溶剂,引出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归纳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评填空题: 稳固学生关于溶剂,溶质的概念,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 评第三题: 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看记录试验现象,并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四、当堂训练,导学案P30-31 必做题1-13 选做题14-15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课程教案设计
14、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缘由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试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峻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推断以下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展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试验 空气中氧
15、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试验现象 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熟悉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缘由 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削减空气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九年级化学课程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
16、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培育学生的分析思维力量和观看力量。 3、通过人类熟悉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熟悉到进展科学探究,必需具有严厉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到处都布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自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亲密,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日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四
17、周,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叙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试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响,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依据上述学问,你能设计一套试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