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docx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力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 各位教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熟悉了整时、半时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根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熟悉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到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
2、。进一步熟悉钟面把握看钟表的方法,熟悉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熟悉钟面,熟悉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育学生的观看、合作、研讨、沟通的力量。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觉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严密结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简单用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比拟模糊,不简单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1时=60分,建立1
3、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细心设计了FLASH课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观这一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时间的学问,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胜利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学生的学习需要比拟远,学生对于这一情境也比拟生疏。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问,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嬉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常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学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熟悉了大
4、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嬉戏,学生在玩棋中经受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非常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学问的时候,学生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学问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嬉戏的过程中学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肯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假如采纳投骰子则无法掌握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嬉戏完毕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像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学生观看,上面还缺少什么?依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
5、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纳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忙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熟悉。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看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帮忙学生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观看、思索、争论中亲历学问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学问的发觉者。 在教学“精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
6、合使用,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索、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呈现自己,既熬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力量,又培育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价值。使学问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善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阅历。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学问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索之上。完成了由学问到力量的升华。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比拟长短与高
7、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熟悉,生活中,学生也积存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阅历。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根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觉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表达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展了思索: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熟悉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
8、、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观看、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展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力量,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
9、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动身,实行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拟一: 小红 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拟二: 小朋友的身高
10、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提醒课题。 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展绽开。 1.熟悉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别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看自己的尺子,看教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局部: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熟悉更深刻。 2.熟悉1厘米 熟悉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知学生,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觉每相邻两个
11、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渐渐抽出;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存1厘米长度的量感阅历,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忆熟悉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熟悉几厘米 通过
12、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熟悉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学问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学生自主观看书本小刀图,推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沟通,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根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准时发觉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冲突冲突
13、中准时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这比教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究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刚测量的方法根本全都)。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展稳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力量,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更坚固的把握学问,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根底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2、3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
14、所学根底学问的把握状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其次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量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育学生的估测力量,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量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稳固验证估测的力量。 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回忆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照应,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索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索
15、,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推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此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敏捷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假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适宜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的完毕,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在这节课完毕之前,我让学生回忆厘米的熟悉过程,并告知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连续熟悉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洁明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准时回忆、总结本
16、课学问,并进展自我评价。 熟悉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1厘米 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根底,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熟悉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欢乐。 一、说教材。 我授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熟悉厘米。“熟悉厘米”是“空间与图形”学问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意所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使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发觉学问,形成技能。 “熟悉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头。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
17、题情境引起学生思索,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拟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打下根底。 依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力量,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看、分析、争论、培育学生观
18、看力量,自主学习力量,估测力量,以及制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板块的详细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表达在:熟悉1厘米和量手掌与数学课本的宽度、一柞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展接触,这局部内容是教学上比拟难的,也是生活中常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
19、他们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觉学问,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制造性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三、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得意的小蚂蚁带入课堂,依据它在桌子上究竟爬了多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阅历,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究的兴趣。分页标题#e#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仆人。七、八岁
20、的儿童奇怪,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留意力不能长久。依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仆人翁的位置。 四、说教具学具 依据学生熟悉特点,本节课采纳实物学具米尺、20厘米长的直尺、图钉、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展测量。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帮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看、操作、争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进展。详细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用时3分钟) 首先电脑显示。教师激趣:“今日,教师给
21、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它也特别爱学习,有一天,它就沿着我们的一条课桌边爬了一次。”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并替小蚂蚁提问:“小蚂蚁给同学们留下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它爬的这条课桌边实际有多长?你有没有方法给它量一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量,但答案不一。学生感到怀疑之时,引出“课题:熟悉厘米”。 奇怪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设计能抓住学生的奇怪心,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悬念,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及”的最正确心理状态,并以昂扬的心情投入学习。 二、自主参加,探究新知。(用时16分钟)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展。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1)熟悉尺子。 多媒体显
22、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尺子的共同点,熟悉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熟悉更深刻。 (2)熟悉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看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答复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根底上,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熟悉几厘米 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