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3版).pdf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3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23版).pdf(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前 言言新一轮高考改革,不仅改变了教育制度形式,更革新了教育理念。随着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高中生升学指导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尤其是以选科为特点的考试招生新模式对高校、中学、学生等有关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新高考背景下,开展学生升学指导已成为诸多高中学校回应新高考改革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并且开展了诸多实践。此外,伴随升学指导教育在校园的兴起,家长和考生对科学规划升学道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本书旨在给与高中学生在升学方面以指导,内容涉及高校与专业、选科与学业规 划、志愿填报、特殊类型招生等方面,帮助考生初步了解中国高校以及专业的基本情 况,同时对于高中生的科学选科和学业
2、规划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方向的初步认知。志愿填报则从考生具体升学需求出发,促进考生科学合理的填报志愿。特殊类型招生版块,则围绕不同考生类型和群体,对目前高校主要招生类型进行系统介绍,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升学路径,拓宽升学渠道。本书既是一部指导考生升学和志愿填报的实用工具,也可作为广大中学老师,学习新高考、研究新高考的参考资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查阅核实工作,但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高中生升学指南(高中生升学指南(20232023)(目(目 录)录)第一章、新高考改革综述第一章、新高考改革综述第二章、高校与专业概述第二章、高校与专业概述2.1 我国高
3、校总览概况2.2我国高校学科与专业概况2.3第四轮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学科2.4国内高校联盟盘点2.5如何看待大学和专业排名第三章、选科与学业规划第三章、选科与学业规划3.1 什么是选科3.2高中生选科依据与原则3.3选科组合与未来志愿选择的分析3.4如何看待职业兴趣与能力测试3.5正确理解专业与职业第四章、志愿填报第四章、志愿填报4.1志愿填报的基本概念4.2志愿填报的批次和差别4.3志愿填报可参考的网站4.4志愿填报之防骗防坑技巧4.5志愿填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第一章:新高考改革综述第一章:新高考改革综述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无疑占据着最重要地位。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全
4、面、最系统的改革,同时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改革,改革的实施对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考生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一、高考改革时间线一、高考改革时间线2014 年 8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 年 9 月 4 日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高考改革省份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上海、浙江启动执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执行辽宁、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重庆、广东启动
5、执行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甘肃启动执行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启动执行西藏、新疆第一阶段:试点阶段。新高考改革第一批试点省份:浙江、上海。2014 年 10 月22 日,经上海市政府、浙江省政府批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向社会 公布。根据试点方案,两地高考考试科目均为“3+3”模式,不分文理科。同时,两地试点方案都明确从 201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启动,2017 年全面实施。第二阶段:扩大试点阶段。新高考改革第二批试点省份:山东、天津、北京、海南。继上海、浙江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
6、点之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也于2017 年 9 月启动了新高考改革。四省市改革方案也均采取“3+3”模式,不分文理科,并从 2017 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开始实施。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省份:湖南、湖北、河北、辽宁、重庆、江苏、福建、广东。2019 年 4 月,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八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同日发布本省实施方案。与前两批不同,8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采取“3+1+2”模式,取消文、理科,考生分为物理和历史类。并明确从 2018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也意味着,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进入由东
7、部改 革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新高考改革第四批实行省份: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2021 年 9 月,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七个省份同日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七省份高考改革方案也均采取“3+1+2”模 式,取消文、理科,考生分为物理和历史类。并明确从 2021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2022 年 6 月,第五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内蒙古、山西、陕西、青海、宁夏、河南、四川、云南等八省份正式公布实施方案。八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同样采取“3+1+2”模式,并明确从 2022 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开始实行。至
8、此,全国已有 29 个省份启动新高考改革。二、新高考带来哪些改变二、新高考带来哪些改变此次高考改革是全方位、系统性改革,不仅仅是考试与录取方面的改革,更在许多方面带来了有益变化。1.1.高考加分高考加分“大瘦身大瘦身”,全面取消地方性加分,全面取消地方性加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从 1978 年开始实施,包括照顾性和鼓励性两大类,目的主要是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帮助高校选拔一些专业需要的特长生,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国家统一政策的要求下,还允许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高考加分办法。毫无疑问,当年设立高考加分项,目的是更精准地选拔人才,然而高考加分项后来却渐渐
9、背离了其设立初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 年底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 分值的意见。2015 年 1 月 1 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奥赛加分、科技类竞赛加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加分等全国性加分项目。此外,教育部鼓励各地全部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上海从 2015 年 1 月起,取消全部地方性高考加分,到目前已经有超过 13 个省份全部取消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对于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各地普遍降低加分分值,并严格限制使用范围,仅限省属高校录取使用。2.2.一本、二本、三本消失,
10、合并录取批次成趋势一本、二本、三本消失,合并录取批次成趋势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5 年起全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录取批次改革试点,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6 年上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继上海之后,2017 年山东、海南等地将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浙江则一步到位,取消所有学校批次,按考生成绩分段录取。此外,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河南、云南、新疆等 7 个省份 2017 年也取消了“三本”录取批次。合并批次已成趋势,目前,全国各省均已取消了“三本”批次。同时已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均已完成普通本科批次合并。取消高考录取批次,以往高校身份等级界限,如一本
11、、二本、三本身份将不复存 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也不再纠结于录取批次,将更注重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特色的高校或专业将很难生存,同时学科特色性强的高校将迎来超越的机会。此外,在毕业求职时,打消了企业对应聘者毕业院校“三六九等”的划法,企业也会更重视毕业生自身能力。这对促进教育公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3.3.全国卷使用范围扩大全国卷使用范围扩大2000 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从 2000 年到 2004 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不过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大趋势
12、。2014 年全国有 16 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 15 个;2015 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 3 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 18 个。2016 年,福建、四川、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八省市不再自主命题,所有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 26 个。自主命题省份仅剩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随着高考改革在各地实施,2021 年江苏高考回归全国卷行列,而浙江也宣布 2023 年起高考语数外使用全国卷。至此自主命题的省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而其余各省份或全部科目或语数外等统考科目,均已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从全国统一命
13、题,到分省命题,再重回统一命题,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4.4.“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退出历史舞台退出历史舞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高考生可以通过参加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获得相应程度的高考降分政策。客观地说,高校自主招生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效。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升学深造等方面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招生要求。虽然从 2012 年开始,相关部门对自主招生的政策进行着不断地修正和
14、完善,比如规定“试点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 5%,纳入本校年度招生计划中”;取消奥赛生保送资格;自主招生考试应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等,但自主招生还是没有躲过被终结的命运。2020 年 1 月,教育部决定,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备受公平争议的自主招生正式取消,这项实施 16 年的招生改革政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5.5.聚焦基础学科聚焦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推出强基计划推出在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十六年试点经验,以及借鉴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2020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15、,从 2020 年起实施“强基计划”。这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强基计划开宗明义: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与之前试点的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强基计划明确,起步阶段,遴选一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高校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
16、、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安排招生。在制度设计上,强基计划将选拔两类群体,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 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6.6.分类考试分类考试 多元选拔多元选拔高考改革也将给高职教育带来巨大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此次改革为高职学生的多元化选
17、拔和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高考重大改革措施之一,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使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并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被分类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全国高考。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计划与高考统考招生计划的性质完全相同,其招收的考生,除录取方式不同外,在校待遇、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及毕业文凭等均与通过高考统考录取的考生相同。根据方案要求,2015 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18、2017 年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从多省实践情况看,高职分类考试目前已经成为多省高职院校招生主要形式。7.7.带动高中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带动高中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高考改革,招生改革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高中阶段的教学也进行着相应改革。如实行选课走班制度,增加学生选科自主权。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做好生涯规划。此外,新高考也推动着素质教育发展,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 等。在新高考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各地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尤其是高中学校师资、教室等软硬件资源方面的差异。这也是新高考改革考试
19、方案,由 3+3 调整为 3+1+2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各省份实施方案,前两批试点省份采取“3+3”模式,而第三、四批采取的是“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 1 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 2 科;统考科目和首选科目采用原始成绩,再选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做出这样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推进改革的难度。三、新高考对考生带来的影响三、新高考对考生带来的影响高考改革,关系着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殷切期望。新高考又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
20、响和新变化?1.1.选科与学业规划选科与学业规划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在高一选科时开始就要考虑专业和就业的相关问题。这种由以前“文理分科”学科成绩为导向的选科方式正向以专业就业导向的模式转变,要求学生和家长调整思路,应对新的挑战。例如,如果学生想要报考医学类专业,三科最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才能保证报考时不受到专业选考科目的限制,也更利于本科专业课程的衔接。因此,这一思维方式的改变更促进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课程与职业体验课程的推 进,许多中学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当然,从就业角度考虑专业的选择也有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期许,家庭情况的因素等等。但我们仍然建议,应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选择
21、权,尊重孩子的意见。“文理分科”的时代选科的基本原则是主观上的“兴趣”“就业”+客观上的“成绩”,而新高考模式的到来,使得“就业”这个因素又丰富了内涵,更加强调“就业专业的学科限制”。2021 年教育部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针对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类本科专业,选科要求基本都是必选物理化学。相比以往选科要求,物理、化学的权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2.2.知识结构与学习知识结构与学习高考改革对考生的影响还体现在高考科目调整对考生知识结构上,目前各省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的基础上,取消了高考科目的文理分类,都实行“3+3”或“3+1+2”考试模式,实行必考和选考的结合。必考科目均为语文
22、、数学、外语 3 科,选考科目也均为 3 科。不分文理有利于文理渗透,通过不同思维品质、方式的碰撞激发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学其所长、考其所好,也给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碰撞,从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实行选考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在优势学科上的深入钻研。有选择的学习有利于实现有兴趣的学习,有兴趣的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性向、学习优势上的充分发挥和开掘,也有助于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保持明确的学习方向,持续深造。与以往相比,新高考在考试内容上,也有不少的创新和突破,真正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着力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
23、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可以预见应试教育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要“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3.3.志愿填报与规则志愿填报与规则与改革前相比,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志愿单位、志愿数量和填报要求均发生了明显变化。(1)志愿模式。不同省份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填报模式,目前主要分为“院校专业组”、“专业(类)+院校”两种志愿填报模式。(2)志愿单位。改革前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 所院校即为 1 个志愿。改革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院校”为
24、一个志愿填报单位。“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 1 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专业(类)+院校”也是新高考的一种填报模式,它没有服从调剂选项,跟“院校专业组”比起来,没有了调剂的风险。考生可以选择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不同专业。(3)志愿数量。改革前普通本科批平行志愿一般设置 6-10 个院校志愿。改革后,普通类本科批志愿数量大幅增加。从各省实践看,“
25、院校专业组”模式最少设置 30 个志愿。“专业(类)+院校”模式最少设置 80 个志愿。(4)填报要求。改革后,考生填报志愿时,考生的选考科目须符合拟填报院校及其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实际,选择 1 科、2 科、3 科或不提要求。选择 1 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选择 2 科或 3 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同时选考指定的 2 科或者 3 科;未提出科目要求的,考生根据各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选考 3 科即可。新高考省份普通本科批志愿设置情况新高考省份普通本科批志愿设置情况志愿模式省份普通本科批志愿数量高考模式开展试点顺序专业(类)+院校贵州尚未明确3+1+2第四批辽宁11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考 志愿 填报 指南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