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说“木叶”(教案)高一语文教学教案练习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09说“木叶”(教案)高一语文教学教案练习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说“木叶”(教案)高一语文教学教案练习备课(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木叶”教案教学目标1 .比较“木叶”、“树叶” “路叶” “落木”的不同特征。2 .把握“木”的艺术特征,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3 .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同类现象。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比较“木叶”、“树叶”“路叶”“落木”的不同特征。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同类现象。教学方法:自读,讲解,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猜猜以下图片中的手势是什么意思?可见生活中许多动作是具有暗示性的!那么,语言有没有暗示性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林庚教授会怎么 给我们阐释这个问题。二、了解作者。林庚,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 学中文
2、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诗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著有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早年曾与吴组细、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晚年与吴祖维、王瑶、季镇淮并称为“北大中文四老”。弟子们送给他十六个字: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三、初读全文,为个别诗句关键字词作批注。袅袅兮秋风一一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后皇嘉树,橘徐服兮一一后皇,天地;嘉,美好;徐;助词;服,适应水土。绿叶发华滋一一华,同“花”;滋,繁盛。
3、灼灼叶中华一一明亮鲜艳的样子。亭皋木叶下一一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九月寒砧催木叶一一秋后的捣衣声。砧,捣衣石。去涔阳兮极浦一一最远的水滨。午阴嘉树清圆一-午后美好的树木下有清晰圆正的树阴。美女妖且闲一一美丽而娴雅。柔条纷冉冉一一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四、抓关键语句,把握行文脉络。(一)发现问题(1-3)说明“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二)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三)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五、再读课文,比较文中主要意象特征。文章在说”木叶“的同时,也在说”树叶“,“落木”“落叶”,这几个意象之间到底有何区 别?(一)梳理出文中含有“木叶树叶
4、“落木”“落叶”的诗句及作者的相关评论,了解这 些意象在古诗中的使用频率。含有“木叶”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辉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俭期古意作者的评论: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含有“树叶”的诗句:“树”后皇嘉树,橘徒服兮。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
5、叶中华。陶渊明拟古作者的评论: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 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 生过精彩的诗句。“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含有“落木”的诗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作者的评论: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 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 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含有“落叶”的诗句: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6、。曹植美女篇作者的评论: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小结:意象使用频率树叶很少见人用它落叶常见的一般意象木叶被钟爱的形象落木被发展和钟爱的形象(二)结合文本内容及自身感受品味“木叶”与”树叶“落叶”“落木”的不同特征。 为什么古代诗人对“木叶”情有独钟,却几乎不用“树叶” 一词呢?品味“木叶”与“树叶”:品味下面两组诗句“木”与“树”各自营造的意境特点?并结合相关内容(读第4、5段)来分析分析造成“木叶”与“树叶”不同意蕴的原因。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Wj木。吴均答刘悻高木:落木千山的空阔感;高树:枝叶繁茂的饱满感。相关内容:1.“木”在这里
7、要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2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 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这排斥也就是 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总结“木”的艺术特征之一: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既然“木”暗示着“落叶”的因素,那诗人为何不直接用“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9 木叶 教案 一语 文教 练习 备课 统编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