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荣昌区永荣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 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 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 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 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 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
2、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 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 “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 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 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 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 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 次创作。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 前的心理文化结构
3、,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 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 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 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 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 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
4、作品时,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 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 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 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井,遇事无可否, 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 百言,众不能讪。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 几尽,多用门下傲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5、)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 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 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
6、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C. “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 执”。D. “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 风气的远大志向。B.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 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C.王安石思想先进,为民着想,
7、他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 这也得到皇帝的认可。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2)安石性强伎,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答案】9. C 10. A 11. B 12.(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 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2)王安石性格固执(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可不可,对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 和看法,执意不肯改变。【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
8、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 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 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句子翻译为:居官任职的人才已经不足,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 疆域的守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幸运作为常法,而没有某天会发生(祸患) 的担忧吗?其中,人才”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久以天 幸为常,与“无一旦之忧,是对比关系,故“久”后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10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
9、积累与运用。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 较明显,如此题就是对古代“字”的文化常识的理解类试题。A项,对字的表述有误,“对平辈或晚辈称字”错误,应为“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 貌和尊敬”。故选Ao11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 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 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10、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 即能发现问题。B项,“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意思是“大部分是庸俗之人”, 选项是对原文意思的扩大。故选Bo12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 此题中的关键词有:(1)当:掌管。注措:措置,安排。大抵:大都、大致。祖:效法。(2) T支:刚愎。可否:可不可,对不对。回:改变。【点睛】文言文语句
11、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 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 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 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 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 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
12、自圆其说,敢于坚 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 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 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 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 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 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 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 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
13、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 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 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 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 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 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 都辞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 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 直到英宗朝
14、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 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 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 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 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 ”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 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 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
15、提携推举各类官 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 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 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 “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 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 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 一年多就被罢免了, 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二十日与潘郭
16、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苏轼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胪,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释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酢:液汁很浓,这里指酒的味道醇厚。招 魂: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风”为春之信使,诗人却未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决定骑马到去年所游之地旧 地寻春。B.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 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C.诗人已和朋友约定每年来此地寻春,并借宋
17、玉为屈原写招魂的典故表达自己的 忠心,希望重新得到重用。D.全诗以寻春为线索,既写诗人与朋友出郊寻春,又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劝朋 友不要为自己的处境担忧。14.诗歌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诗句赏析。【答案】13. C 14.“人似秋鸿”承接首联,是实写现实处境。诗人外出寻春,体 悟到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事如春梦”是虚写,开启 下文春游之乐,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般,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于是才有下 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诗人解脱了往事的失意痛苦,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 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颔联看似游离
18、,实为全诗的关键所在, 因而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工【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希望重新得到重用”错误,苏轼在这里借此典故指老朋友们为他的起复积极奔走, 并非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重用。从尾联两句也可看出苏轼是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 很好,已和这里的朋友们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 召我还京多操心。故选C。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人似秋鸿”承接首联,是实写现实处境。“人似秋鸿”是说人如候鸟,会有感于外界信 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 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
19、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复杂得多,诗人外出寻 春,体悟到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事如春梦”是虚写, 是说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 苏轼之所以有“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 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 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事如春梦”开启下文春游之乐,因为往事就好像春天的 一场大梦一般,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人 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两句让诗人意识到对鸿雁来说,时间就是圆的,春天、 秋
20、天,转了一圈都会回来。如果人也能这样观照时间,则应该有更合理的人生态度,不 要把过去看成现在的原因,过去的事犹如一场春梦,了无痕迹;也不要使现在为了将来 而存在,现在该喝现在的酒,享受当下的温存。圆转的时间里应当有圆转的生活,就好 像鸿雁那样,年年周而复始。这样,诗人解脱了往事的失意痛苦,把人生进取、政治抱 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通过颔联物象与事象的结合比照, 诗人的怀旧忆昔、感时伤世之情倍增。颔联看似游离,实为全诗的关键所在,因而其妙 在“虚实离即之间五、情景默写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唐太宗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论语里仁中的“, ” 也有此意。
21、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O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人类的存在没有尽头,因而得 以与明月共存。【答案】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需要重点注意的字,如“齐”“焉”“己”等。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 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 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o 一步一个台 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
22、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 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 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 到了 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 18种概念模型,历 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 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
23、近求远B.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 技术,我们做了 18种概念模型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 统关键技术
24、,我们做了 18种概念模型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 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 18种概念模型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 键技术,我们做了 18种概念模型【答案】16. A 17. C 18. A【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 中国技术超越发达国家,填入“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 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中国一步一个台阶,是准备充分,最后爆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重庆市 荣昌 区永荣中 学校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