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历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历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1 .北京的春节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下册第一单元(2课时)一、课标要求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 效果。3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 基本表达方法。二、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能正确认读、书写“蒜、醋”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燃放、通宵”等词语,提升自主识字学词能力。2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体会作者“京味儿”的语言特点,感受老北京 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提升阅读感悟能力。3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
2、其效果,学习作 者抓住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三 评价任务1 .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2.(检测目标1)2 .完成学习任务四和任务五中的2.(检测目标2)3 .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2、3和任务三中的2.(检测目标3)四 资源与建议学习任务四:读细节,懂八儿1 .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等粥的?能试着用小标 题概括。2 .分小组合作交流。能够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 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能说一说浮现在眼前的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检测目标2、3)盼粥:能理解“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会换一种说 法来表达八儿喜
3、悦之情。理解“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 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会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体会。能体会标点符号,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 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能走进文本体会八儿盼粥的急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象画面。能理解反问句并会改写句子。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 什么法来反抗吗?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想粥:默读第9-11自然段,理解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 为什么又改变了。理解“孥孥”包含的情感,能感受到和谐温馨的美好画面。同时说一说还 对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深刻。同
4、桌分角色朗读并想象画面。猜粥: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找出句子后大声朗读,能做到边读边想象八儿心中的腊八粥的模样。看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能 找出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里。能猜测看了腊八粥后的八儿,心里在想什么。分小组讨论能总结出详写的妙处。六、作业与练习1 .摘抄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2 .根据练笔的要求和同学们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七、学后反思一1 .请梳理体会到的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妙处。2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认为幸福就是: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课题3.古诗三首备课人: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
5、版社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课第一单元(2课时)一课标要求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 .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二、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试,认识并会写“侯、章、栖、鸦”等生字,提升 自主识字学词能力。通过对诗歌的语调、韵律、节奏等初步感知内容和情感。2 .借助相关资料,想象画面,分清诗歌内容的主次,体会诗人是如何抒发 感情的。3 .积累有关节日的诗词,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三、评价任务L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4 .完成学习任务二三四(检测目标2)5 .完成学习任务五(
6、检测目标3)四、资源与建议1 .节日咏怀是我国传统诗歌的固有题材,三位诗人抓取当时节日最典型的事 物入诗,让我们读到不一样的节日味道。诗歌文体有其特殊性,洗练的语言往往 包含丰富的内容,因对诗歌创作背景和理解不深,因此阅读时应该区分诗歌内容 的主次,才能更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2 .按照“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一一想象诗歌画面,分清诗句主次一一 感受诗人情感”的学习思路进行教学设计。3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创作背景, 更好帮助理解古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读好停顿,并划分节奏,找准 韵脚,练习诵
7、读。2 .将文中生字词语勾画出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在书上做批注。3 .思考课后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写在书上。4 .查阅资料,了解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读通古诗,读出诗韵1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指向目标1)2 .指名朗读,检查自读情况一一是否读准字音。(检测目标1)强调易错字音字形:散sdm 纤xiGn脉mb 多音字依意定音侯h6u 栖qi 栖,形声字,“西”指“太阳归西”,“木”指“树 木”,表示“太阳下山的时候,鸟儿回到树上的巢里”。本义:鸟儿歇息3 .指导朗读一一是否读出诗韵。(指向目标1)(1)范读
8、寒食,引导学生发现押韵的规则。指生读,评价。仿照寒食,让学生自己找出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的韵脚。 练读。(2)读好停顿和重音,体会诗歌的节律。我发现七言诗歌的停顿 o (一般是“前四后三”,五言诗歌的停顿一般“前二后三”,划分节奏)为了读出我对诗歌的理解应该重点读好以下字词: o (不、斜、 传、散”;“冷、湿、尽、落”,读好叠词“迢迢”、皎皎”、“纤纤”、“脉 脉”、“盈盈”等)4 .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多种方式展示朗读。(检测目标1)学习任务二:学习寒食,体会诗句内容的主次之分1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交流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机械翻译注释的意思, 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指向目标2)2 .想
9、象画面,把握诗歌特点。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你觉得这些画面中,哪一个 画面印象最深?学生自主交流。预设:“春城飞花图”:春天的京城用朗读读出“落英缤纷,柳枝轻拂”的美“传蜡烛图”:汉宫轻烟(检测目标2)3 .借助背景资料和历史典故,分清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次。本诗重点在 o (借寒食传蜡烛表达诗人的讽谏之意)。4 .再读诗歌,体会诗人如何表达情感的?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前面所描绘的春日风光是,是表达对寒食 节时“御赐传烛”的看法是 o理由:写景是为了下面抒发感情做铺垫的。(检测目标2)5 .齐读寒食,读出作者的感情。学习任务三:学习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指
10、向目标2)1 .迢迢牵牛星(1)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诗句回答。本诗的主人公是?(皎皎河汉女)做什么?(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做得 如何?(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为什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明确主题:夫妻咫尺天涯,无法团圆的悲苦。(3)哪些地方传递出伤感与哀怨呢?指生读,读出饱含的悲苦。2 .十五夜望月(1)圈画出看到的景物。交流:庭院地面、树、鸦鹊、露水、桂花、月。(2)想象中秋夜月下独立的诗人遥望月亮的画面。“庭院地面,鸦雀,冷露,桂花,这样的 景色真。”读出这种清冷的、寂静的美。(3)出示与月有关的诗句(结合课后题)体会月亮的意象,表达作者对友人思念。3 .借助资料,了解内容
11、主次。迢迢牵牛星前面对织女的大量描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抒发“盈盈一水 间,脉脉不得语的感慨,表达天各一方无法团聚的痛惜。十五夜望月诗人渲 染出的中秋节清冷孤寂的意境,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小结:前面写景的画面,都是为了,后面抒情的内容才是诗人重点要 表达的。(检测目标2)学习任务四:抓住典型特点,品味语言(指向目标3)1 .这三首诗是由不同时代的诗人所写的,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篇课文当中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完成表格。2 .纵向看三首古诗都描写节日,抓取了这个节日最典型的事物来写表达情节日典型事物表达情感语言特点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感。(寒食:春城飞花、传蜡,冷静、讽刺;迢迢牵牛
12、星:七夕有情人相 聚,痛苦、哀伤;十五夜望月:中秋月圆,桂香,伤感、惆怅)3 .品读古诗,发现每首诗歌语言的特点。(检测目标2)要点:(1)寒食动词很生动:如“飞、斜、传、散”等。(2)迢迢牵牛星叠词的使用很传神:如“迢迢” 皎皎” “纤纤” “札 札” “盈盈” “脉脉”(3)十五夜望月中灰冷色调的词很有特色:地白、鸦、冷露、无声、湿桂 花、月明。小结:词语的使用让我们如见其景,如临其境,让整个诗歌都“活” 了起来。学习任务五:拓展延伸长歌行1 .自由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注意读准“晞” Xi O2 .交流诗句,大致说出语意。3 .多种方式朗读,熟读成诵。4 .分清表达内容的主次,说说你读懂
13、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六、作业与练习L组内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检测目标1)5 .拓展古诗画面,用诗配文或配画的形式表达的情感(检测目标2)6 .搜集其他写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完成节日主题的诗歌小报(检测目标3)七、学后反思1 .从“诗歌的内容主次”学习中,我受到的启发是:2 .我积累的写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有: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课题4藏戏备课人: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时)一、课标要求1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 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
14、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 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 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二、学习目标1 .三分钟之内独立默读完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哪些做了具体描述,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 色。三 评价任务1 .学习活动一 “学”中达成目标1和目标二。
15、2 .学习活动二“练”中达成目标二。3 .学习活动三“用”中达成目标三。四、资源与建议1 .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 写主要部分的”有了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深入了解“如何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学 习本课时注意体会藏戏的特点,加深对单元主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感 悟。2 .课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词句,课前可以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 积累的方法去理解。还可以借助网络 收集阅读一些有关藏戏和自己身边戏曲的 相关资料,为学习并仿写准备素材。3 .习本课时,以读促学,通过读先整体感知课
16、文内容,分清详略,再主抓详 写,最后训练和仿写。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2 .将课文中的哄堂大笑、两面三刀等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 释词语,理解在文中的意思。3 .思考课前导读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4 .借助寒假了解本地春节习俗,利用网络 收集阅读一些有关藏戏和自己身 边戏曲的相关资料,为学习并仿写准备素材。课中学习一、学习活动一:“学”(一)预习分享 展示自我(学生自由分享,其他组员补充)1 .作者知多少2 .词语解释哄堂大笑:一屋子人全笑起来,文中指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发誓架桥引来 人们嘲笑。
17、造句: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造句: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造句:(二)读课文知内容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2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 艺术特色。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 形成(略写)第8T9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详写)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传统戏剧独特的 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突出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出 戏可以演三五天的特色。4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 的艺术
18、特色。哪些详写?哪些略写?1 .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 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 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2 .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 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3 .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 验,走进老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 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 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
19、独特魅力。4 .教学本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 活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揣摩作者详写了哪些部分,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并体会作者“京味 儿”语言的特点。最后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一步体会课 文主次分明的好处。五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2 .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体现“京味儿”语言的词语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 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3 .思考课后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4 .收集春节的习俗。课中学习学习任务
20、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2 .同桌之间互相读词语,体会儿化的读法,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检测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略写)第8-19自然段 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详写)(三)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8-17)1 .自主学习:()的面具;()的舞台;()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2 .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出示句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 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
21、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讨论交流:在藏戏中,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份颜色代表意义国王王妃巫女妖魔村民唐东杰布藏戏里的面具和你了解的京剧脸谱有什么相似之处?各类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试和色彩,具有“寓褒贬 别善恶”的艺术功 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辨其性格,(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 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钱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 有观众就行。藏戏没有舞台,怎样演出?提示: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 要只要”(3)演唱:不受时间限制。
22、想一想,为什么藏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提示:生活节奏缓慢,藏戏情节可以拖延,唱腔及动作可随意发挥,一段戏 可以不断重复。3 .出示句子: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提示: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 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 活化石。4 .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藏戏特点部分写详细的?提示:面具的描写最为详尽,舞台和演唱方面的特点描写较简略,这样写详 略得当,能更加突出藏戏最具特色的方面。板书:详略得当5 .总结学法读-
23、找-品-读学习活动二“练”6 刚才的方法应用到学习藏戏形成形成的部分中去(4-7)1 .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交流后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2 .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提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 举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 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 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板书艺术特色学习活动三“用”1 .对照开头,体会写法。(1)再读第8-18自然段,请你试着用
24、文中的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2)指名读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3)读一读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提示:用反问排比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中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 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4)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2.仿写你还了解那种习俗或者地方特色,如果你来介绍
25、,你会怎样写?(1) 交流方法,借助今天学习的这种开头写法,和具体特色的描写。(2) 写一些自己课前收集的不同剧种六、作业与练习1 .将学到的有关藏戏的知识讲给家人听。2 .留心关注自己身边的不同习俗和艺术形式。七、学后反思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课题5鲁滨逊漂流记备课人:主题与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课时)一、课标要求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说出自 己的感受。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 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3 .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二、学习目标1 .学
26、会“惧” “凄”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 “凄凉”等20个词语。2 .能借助作品梗概及节选部分,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3 .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三、评价任务1 .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1, 2.(检测目标1)2 .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2, 3 (检测目标2)3 .完成学习任务三中(一)的2, 4,(三)的2,任务四(检测目标3)四、资源与建议学习时先阅读作品的梗概,可以通过梗概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把握名著的主要 内容,接着阅读节选的片段,整体把握节选的内容,抓住主人公在克服困难时的 心态变化,对人物做出评价。最后根据梗概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名著
27、的 兴趣。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2 .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 的词语。3.思考课后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之一;认读字词,理解运用(检测目标1)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2 .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检测目标1) 梗概天涯海角畜养圈养野蛮前所未闻与世隔绝日磐心平气和宽慰3 .和同桌交流易写错的字的识记方法:贷:“代”替你保管宝“贝”袭: “衣”上有“龙”4 .为强化巩固,我要写一写:学习任务之二:整体感知
28、,梳理脉络(检测目标2)1 .读完文章后,能简单说说本课与所学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能说说课文 有哪两部分组成。(板书:梗概节选)并通过借助资料了解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 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小说的情节。2 .默读梗概部分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交流梗概部分:(1)从梗概中了解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2)默读梗概知道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能够在文中找出相关 语句并做上记号。(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部小说的大意。3 .通过默读梗概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能够给每一件 事加一个小标题。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能够随时做补充。4 习任务之三:整体感知,感知人物形
29、象(检测目标3)(一)思考鲁滨逊在荒岛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自主阅读,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批注。2 .抓住关键词句,同桌合作交流,完成表格。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办法没法估算日子用刀刻痕记录时间缺乏物资从船上收罗很多东西没有住的地方砍木材,加工,打桩,建住所恐惧、沮丧记录遇到的幸与不幸,尽可能安慰 自己3.小组讨论,画一画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可以是(忧伤)一()一(),也可以协商设计其他形式的心态变化图。4 .小组交流分享,抓住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如,从“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我被抛弃 在一座可怕
30、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初到荒 岛时苦闷失望的心态。从“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很快就习惯了” “有什么必要介意呢”等语句中,可 以感受到鲁滨逊能够面对现实、理智应对各种问题的心态。从“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有了一点 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心态。(二)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 化。有感情地读读鲁滨逊的幸与不幸列表,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精神。(1)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2)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3)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
31、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 “我”,形成对话朗读。2 .通过鲁滨逊将好处与坏处列表对照的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有何启示。 (三)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共学,从文章中找到关键词句,筛选出关键信息,2 .自由汇报,全班汇总。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1)从“没法估算日子”到“用刀刻痕记录时间”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聪明机智的人。(2)从“缺乏物资”到“去船上尽力收罗物资”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深 谋远虑的人。(3)从“没有住的地方”到“耗时费力围起栅栏”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吃苦耐劳的人。(4)从“列表记录幸
32、与不幸到调整心态”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坚强智慧, 具有辩证思维的人。学习任务之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检测目标3)(一)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出示目录)如“遇上海盗” “野人又 来了”,从目录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标题,猜猜他又有怎样的奇遇?1 .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汇报。2 .全班汇总。六、作业与练习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2,写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笔记,侧重写自己对情节与人物的感受。七、学后反思1 .你从这本书中获得哪些生活的启示?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课题习作家乡的风俗备课人: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课第一单元习作(2课时)一、课标要求1 .懂得写作是为
33、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 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 .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评价任务】1 .完成学习任务一的2和4和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 .完成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3 .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二、学习目标1 .能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一种风俗或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3 .能主动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在交流中修改完善。三 评价任务1 .完成学习任务一的2和4和
34、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 .完成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3 .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四、资源与建议1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对“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本 次习作之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整理家乡的风俗资料,锁定话题材料。2 .主要话题锁定后,指导学生列个提纲,明确关于这个风俗是什么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大家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3 .指导写作与修改时提示学生要有顺序、有重点、有参与,将风俗的特点 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巧妙过渡引入。五、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借助交流平台,回顾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那样写。2 .搜集家乡风俗的图文资料,通过查阅资
35、料、询问长辈等方式,把家乡的风 俗了解得更透彻一些。3 .先在小组内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想一想要 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和经历的细节情况。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引入民俗主题,明确写什么。1 .回顾本单元课文,分别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 .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指向目标1)你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 的风俗。3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我为大家介绍的家乡 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 .表达交流。(指向目标1)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
36、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 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如:过年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目标1)饺子眨眼通宵白醋燃放小贩彼此腊八蒜杂拌儿 玩意儿擦黑儿 摆摊儿 零七八碎儿3.在全班交流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文中与老北京地区 春节风俗相关的事物。(检测目标1)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指向目标3)2,学生圈划重点重要日子:腊月一小年一除夕一初一一正月十五一正月十九时间详略习俗气氛腊八学生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说一说
37、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检测目标3)3.快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时间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检测 目标3)学习任务三:分清主次,了解详略1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写。(指向目标3)过年时候吃鱼:寓意是年年有余。大年初一吃块糖:预示着一年都甜甜蜜蜜。学习任务二:研读习作要求,了解怎样写。2 .自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3 .明确:(1)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者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2)写清楚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3)可以穿插介绍风俗的特点和来历,介绍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4)尝试表达出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
38、法。学习任务三:讨论与回顾,确定选材与方法。(一)选材小组交流,选定要写的风俗。(指向目标2)出示讨论提纲:L你选择了什么风俗?2 .你选的风俗有什么特点?3 .你最近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经历怎样?4 .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什么看法?请你说出来。学生自由交流,选定写作主题。(二)方法指导1 .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北京的春节一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个场景给的 印象最为深刻?(除夕、初一、元宵。)2 .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描写传统节日风俗不需要都从头到尾逐项描写,而是应该抓住重点,有详 有略地描写。)3 .腊八粥一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一段?课文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 的启示?(关于八儿等
39、粥和喝粥的描写。)(描写不能只描写客观事实,还要突出人物 的情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样的文章才算是有真情 实感,才能打动读者。)4 .小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营养,学习名家的写法, 在模仿中创造自己的作品。学习任务四:编写提纲,学习例文,尝试拟作。1 .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 纲。2 .习作提纲的提示:(1)确定中心: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围绕中心确定详略: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 绍?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3 .怎样才能详略得当?看下面的例文:别样的春节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热闹
40、的节日,从懂事起,爸爸都会带我回老家过年。我的老家在 闽南的一个小乡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一幅幅春联伴着左邻右 舍不时传来的欢笑声和鞭炮声,到处是一片欢乐祥和的年味。在老家过春节,好玩的事情可多了。除夕日,祖宅大厅的桌案上摆放满了鸡鸭鱼肉和花 样繁多的瓜果点心,那是在拜祭祖先;一家人热闹的团圆饭后,一个个压岁红包塞满了我新 衣裳的兜兜;除夕夜,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让整个村子的夜空火树银花、一片绚烂;大年初 一,跟着爸爸挨家挨户去拜年,各式各样的糖果糕点让我这只小馋猫收获满满(略写除 夕)而最热闹有趣的,莫过于正月初二村里的“迎菩萨巡村”活动了。在期盼中,巡游队伍 终于来到
41、家门口,身穿深红色大马褂的领路老爷爷一脸严肃地走在最前头,头顶黑色毡帽两 侧还各插了一支珠花。两个身穿蓝色长袍的叔叔跟在后面“唯唯唯”地敲着大锣,后面又是 四个蓝色长袍的叔叔,分别举着“肃静”“回避”等字样的牌匾,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电视剧 里站在县太爷面前的捕快。紧接着是身着各色礼服的鼓乐手,有两个人抬着一面油漆有些斑 驳的大鼓,边走边敲。五六个喷呐手鼓着腮帮卖力地吹着欢快的调子,其中有一个故意边吹 边冲着围观的人挤眉弄眼,做出滑稽的表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后面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称 的乐器,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在我们的欢呼声中,舞龙队伍到了,在十几个身着黄色短马甲 的师傅娴熟配合下,一条长龙忽上忽下
42、、忽左忽右扭动着身躯。长龙过后,一头金色的舞狮 蹦蹦跳跳也出现在门口的晒谷场上,威武的狮子竟冲着我忽闪忽闪地眨了两下眼睛,让我顿 时觉得这狮子还有点可爱。在人们的前呼后拥下,人们迎来了用八抬大轿抬着的菩萨,邻居 们开始“僻里啪啦”放起了鞭炮,奶奶恭敬地把点燃的香双手举过头顶,口中念念有词,有 趣的是,我发现轿子里的菩萨竟然被布条绑在座位上(详写初二村里的“迎菩萨巡村” 活动。)队伍走后,我悄悄问奶奶刚才跟菩萨说什么,她说希望菩萨保佑我健康成长,每次都能 考个好成绩。我吐了吐舌头,要是没有认真学习,我才不信考试能有好成绩呢我的心里虽这样想着,但却依然喜欢“迎菩萨巡村”这个信俗活动,热热闹闹才更有
43、年 的味道啊!(小结:例文选材独特,贴近生活;切入点小,以小见大;描写细腻,感情真挚。)4 .根据提纲自由作文。(检测目标2)学习任务五:互评互改,完善习作。1 .组内互评。(检测目标3)出示星级评价标准,组内评改。2 .小组长汇总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修改意见,然后修改、 完善。六、作业与练习1 .把习作认真誉写在作文纸上。2 .课代表负责收集作品,组织配画插图,编成家乡的风俗集。七、学后反思1 .在搜集写作素材时,我的收获是: 2 .我在“把重点部分写详细”时还需注意:。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腊月初九至二十二过了二十三2.小组合作,利用表格把阅读内容整理归纳(检测目标3)学习
44、任务四:反复品读,揣摩效果(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指向目标2)(二)小组研读,从时间顺序把握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多幅画面,去品味老舍京 味儿语言特点,体会春节的热闹。(检测目标2)(三)全班交流。(检测目标2)1 .体会年前的忙碌。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 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 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有感情地感情朗读。2 .体会过节的热闹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
45、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 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交流“除夕”部分: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除夕这一天的习俗,组间进行补充。(作者重点描写了 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等习俗。)抓住“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一句中“家家”“赶”“到 处” “香味”等词语,体会除夕这一日的热闹。抓住“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 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等句子中“除 非”“万不得已”“必定” “除了都”等词语,感受人们对吃团圆饭、 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除夕这一日热闹、团圆的气氛。交流“初一”部分:学生圈画出第9自然段中“截然不同” 一词,批注感受:人们享受着初一这 一日的休闲时光。学生圈画出第10自然段中描写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批注感受:初一这天, 不同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午后不同人的活动, 写出了初一的热闹、美好。学生分角色朗读正月初一午后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感受初一这一日与除夕不 同的“热闹”。交流“元宵节”部分: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读懂写出了哪些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