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聚焦“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学习心得体会【13篇】供参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聚焦“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学习心得体会【13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聚焦“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学习心得体会【13篇】供参考.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聚焦“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学习心得体 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 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 代篇章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 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 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路 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
2、慧”,更是拓新业 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 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 “金饭碗”,无数个“下姜村” 走进了 “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 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 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 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 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
3、省金华市浦江县,生态几乎走向绝境:每天直排1.3万吨水晶废水、 600吨水晶废渣,加上印染、造纸等污染,导致县域85%的河流变成 “牛奶河”“垃圾河” “黑臭河工随着“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浦江铁腕治水:水晶企业关停并转, 从2.2万家骤减至526家,其中400多家集聚到园区发展。“那时候不少企业想不通,为什么有钱不赚,现在完全理解了!” 浙江浦江晶盛水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民坦言。今年56岁的张福民是浦江县浦阳街道石马头村村民,从家庭作 坊到入驻产业园,如今企业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为100多名村民 提供就业岗位。他做水晶已经30多年,但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千万工程”改变了浦江:美丽的浦
4、阳江焕发新生,经受生态洗 礼的水晶产业规模、附加值持续提升,农民在现代化产业园区里就业 创业。“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浙江抢先一步下好了这步关键棋,农 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顺势展开绿色产业布局,又开启了乡村振兴的良性 循环,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程度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 强烈的实际问题。其中提到,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一一深化乡 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以“千万工程” 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L90: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先行走进浙江省绍兴
5、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村民门前屋后花木成林,村里兰花基地幽香扑鼻。去年,这里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生活在像花园一样的村庄里,真是幸福!” 90岁的村民刘阿锦 每天早起在乡间小道漫步,然后到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测 血氧、量血压。去年,柯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605元,在浙江90 个县(市、区)排名中位居榜首;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60,是浙江 省发展最协调均衡的县(市、区)之一。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村美人和共富成为浙江乡村发展最动人 的形态,这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扎实基础。202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0,比上一年度缩小0.04。事实上,这
6、一数据已经连续十年缩小,表明浙江乡村稳步进入加 速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未来可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上堂村的大麓书院,占地约5亩 的院落被改造成茶馆、轻食餐厅、书店、酒吧、设计工作室等。院内 有一棵将近140年的香樟树,一群年轻人在品尝备受追捧的“树下咖 啡“农村环境好了,有了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扎根乡 村!”上墅村党总支书记、大麓书院合伙人蔡松鹤说。在浙江,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留住原乡人、唤回 归乡人、吸引新乡人,辐射带动百万农民共同发展。农创客扎根乡村、面向市场,队伍不断壮大,折射浙江统筹城乡 迈上新台阶,也为浙江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推进农业 农
7、村领域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提出把提高县城承载能力 与深化“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在城乡融合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 统筹城乡的思路来抓乡村建设,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举措,也是城乡 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的标志。2019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走向全国,为扎实推进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实践路径。从美丽乡村到美丽浙江,再到为美丽中国建设探路,走过二十年 的“千万工程”展现时代生命力,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更多有 益启不O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 会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 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
8、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 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这一巨大工程 的成功实施,来自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当前,全国各 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读懂调查研 究的“起承转合”,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务实功出实效。“起” 一心为民俯首调,调查之初当怀“赤诚心:始终同人民 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 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
9、深入了解了群众所期所盼。民之所望,政之 所向。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 选题调研,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玻璃门”,直击基层一线,想 尽办法摸矛盾、问诉求、看症结,掌握“热气腾腾”的一手材料。要 集思广益,开好“头脑风暴二瞄准“老大难”,发现影响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的题材,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始 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承”慎思明辨求实情,寻根溯源当切“真症结二涉浅水者得 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 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 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天下大事必作
10、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锤炼真、深、细的 硬本事,摒弃“流水线”式“打卡”调研,多深入“边舂角落。搞“突 然袭击:要多开“板凳会”,融入“群众课堂”,以真诚的态度联系群 众,紧紧关注群众的“眼色”“脸色”,抓住“民声脉搏”,听懂“弦 外之音二做到心中有数,不想当然、拍脑袋,在“细枝末节”下足察 实情的真功夫。“转”按部就班谋事观,改革创新当出“实举措明者因时而 变,知者随事而制。“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 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 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党员干部,面对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要善于 用习近平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立足实际顺藤摸瓜, 牵出内在矛盾的“核”,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要创新问题解决 思路,不搞表面文章,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落后文化,多 想该不该,少看能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变 革、敢为人先。“合”凤头豹尾常久功,解决问题当见“好效果二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 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 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 利完成。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绘得好“工程图”,也要当得好“施工 员”,在群众面前,解决问题不能“留空间
12、” “打太极”,揣着明白装 糊涂,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当态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走 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问题解决的“后半篇文章”上下足功夫,着力 补短板、通梗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 心点赞。“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 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 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 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锁“
13、人 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增进 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 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应始 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出发, 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泥腿 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察 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本密码常 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
14、序渐进、真抓实干,解锁“久久 为功的“实干密码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 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 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 意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 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 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扬 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征 服“娄山关”“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敢接 “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干 密码二常葆“
15、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锁 “量体裁衣”的“地域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 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 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 宜地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 讲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 众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 获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 “一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 说,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衣”这把“密钥”
16、解锁山乡 巨变的“地域密码”在坚守中砥砺创新浙江“千万工程”启示录“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在很多人眼中,浙江的另 外一个名字是:创新。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八八战略”的提出, 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波澜壮阔,再到 “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个理论创 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 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 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大是“熬” 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
17、有人说,创新是灵魂,唯 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视,这 其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前 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授予浙 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再次 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2003年至今, 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的“牛鼻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 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 劲活力。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思想 的源泉,成功的奥秘。从“单重奏”到“大合唱”
18、浦阳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端,这里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然 而水质污染一度成为“老大难二近几年,通过重拳整治,绿水清波 又重新回归。借着这股东风,镇里发展沿江、沿山和沿路资源,重金 打造风情小镇,发展美丽经济。走进尖湖村的山坳里,梨花漫山遍野,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过 去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成了 “网红村”,引来众多游客,还有不少 外国人。眼下,浦阳每个村都在创建美丽乡村,更将迎来一场场蝶变。事实上,对于乡村环境整治这件事,浙江已持之以恒抓了 16年 之久。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浙江工业经济高歌猛进, 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水脏了、山秃了,特别 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尤
19、为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 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刚到任的118天里,他跑了 11 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匆匆扒拉几 口,立刻赶往下一站。时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被习近平同志称为“省 级农民”的顾益康回忆说,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志下村调研,看到一 个村环境很好。习近平同志问,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顾益康如实告知:不多。据省农办摸排,当时浙江仅有4000个 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杭州、绍兴等地,农民有了钱,纷 纷盖起小别墅,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水靠
20、蒸 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洗拖把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境 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 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一些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 形象地概括为:“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 镇镇像农村J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名 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习近平同志亲 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 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要改变的就是农村现状,以此来促进城乡一 体化。“千万工程” 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
21、多农民感慨万分: 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搞卫生呢!对此,顾 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土地承包,还从来 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农民如此发自肺腑地认同;也 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 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会,省委 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不仅有地方分管领 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全省上上 下下迅速形成了城乡统筹的氛围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浙江原来 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
22、”,如交通部门的乡村康庄工程,水利部门的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部门的万里绿色通道 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经贸部门的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这 些工程纷纷聚集到“千万工程”旗下,按照“示范村建到哪儿,配套 资金就跟到哪儿”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力部门主 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 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与湖州市达成市校全面合 作协议;众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其中;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省共有L5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此, 浙江的城乡统筹工作高潮迭起,终
23、成浩荡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 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江城乡统筹名副其实的“龙头工程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J走进淳安县的下姜村,这句旅游宣 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村,“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到下姜 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而在15年 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有点不好 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乘车从淳安 县城颠簸了 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再绕100多 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
24、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生活 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房子大,环境 好,要买点啥,出门就有各色小店,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 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时,浙江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把它放到 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 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 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 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 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 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篇 2023 聚焦 千万 工程 十年 引领 浙江 乡村 巨变 学习心得 体会 13 参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