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docx
《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摘要: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 关系,也不是自觉转化、必然促进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 就是要根据特定的国情、教情、社情、民情与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意愿, 以及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结构按不同层级安排找到更能兼顾好公平与 效率的平衡点,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面求取相对公平与效率 的最大值,促进二者的动态适应与相互转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 率兼顾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又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 要求,还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合理分流是实现高等教育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
2、径。其机理在于合理分流取向具有兼顾性、 分流策略具有科学性、分流结构具有协调性、分流模式具有多样性、 分流机构的定位具有切实性、分流资源配置具有合理性。实现高等教 育的合理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效率;高等教育分 流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 (2014) 01-0030-08收稿日期:2013-9-16从总体上讲,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状况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程 度都与调动高等教育主体(学校、教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造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这一主旨便既无公平可言,也无效率可讲。 扩大了高等教育
3、公平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 会和条件,可以较好地调动一大批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同时也会对高等教育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就促进了高等 教育效率的提高;提高了高等教育效率,建设好了一批重点高校和重 点学科,培养出了更多的精英人才,不仅可以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 公平提供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还可以为更完善的高等教育 公平理论和实践提出策略。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高等 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效率的正是在这种相互的动态适应过程中相互 促进的,亦即效率的不断提高成为公平不断扩大的基础;公平的不断 扩大又成为效率不断提高的动力。诚然,这种动态适应与相互促进不
4、可能自然实现,必须以主体的 不断追求与努力为条件,亦即在高等教育主体(政府、高校、教师和 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 方略(包括思想、观念、战略、规划、制度、政策等)化解高等教育 中公平与效率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后,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二 者相互转化的目的。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前述关于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五种 观点中都有其片面性:“不可兼得论”是只见其矛盾性,未见其互动 性,因而是片面的。按此观点在逻辑上便会得出“有公平便无效率”, 或“有效率便无公平”,或“只有不公平才能有效率”等错误结论; “相互统一论”则是只见其互动性,未见其矛盾性,同样是片面的。
5、 “效率优先论”或“公平优先论”也有此重彼轻、分割之嫌,要么将 重心放在效率,要么将将重心放在公平。”互动适应论”的片面性则 是过分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自然适应,忽视了公平与 效率的互动必须是有前提的。总之,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 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也不是自觉转化、必然促进的关系, 而是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而是“鱼水相依”互适共生的关系。二、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时代价值所谓“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首先就是在理论上要认识到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都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 绝对的公平
6、,只要存在差异性、竞争性,就会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 同样在任何时候也都不会有最高的效率,因为效率的评价永远没有最 大值,对它的追求亦永无止境。因此,公平与效率兼顾就是在追求公 平中强化效率意识,在追求效率中注入公平理念;同时,要认识到高 等教育公平与效率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 促进的动态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组合关系。在实践上则是要根据特定 的国情、教情、社情、民情与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意愿,以及效率与公 平的理论结构按不同层级安排找到更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 也就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区,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 面求取相对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最终体现在大
7、学生发展 的水平上,只有国家、社会与高校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不同地区的人们 水平相当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培养过程,尽可能地促进每个大学生 的发展,然后依其意愿与条件,将其配置到最为合适的社会岗位上, 才能使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得到较好的兼顾。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政 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任务就是要找出并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多 重关系中最为合理的组合,促进二者的动态适应与相互转化,实现公 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首先是我国 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呼唤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 “平等化”的功能,因
8、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在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上大学的机会成倍增加。高等教育已涉及千家 万户,惠及子孙后代,高等教育公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 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同时,由于典型的二元社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 城乡的教育发展依然存在具大差异、教育资源的分配极为不均等原因, 使得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更加突出。要提高人民群众对 对高等教育满意度,必须解决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 教育政策”,可见,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已被国家作为现阶段促进社会 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呼唤提高高等教育效率。
9、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决定国家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人才。时代要求高 等教育培养出为国家需要培养出的又多又好的人才,这里的“多”、“好”都是从教育效率的层面来谈的。高等教育只有能够培养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大批杰出人才,才能为国家高水平、高速度的发展提供 可靠的人才保证,才能使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之一,并迈上了建设 高等教育强国的征途。但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公平与效率 的冲突也日趋激烈。在国家层面上,这种冲突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资 源的供求与配置上。从资源的供求关系看:为了适应社会
10、经济发展和 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面临两大重 要任务:一是扩大高等教育机会,追求教育公平,这就要扩大高等教 育规模、增加高校数量,由此形成强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二是不断提 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追求教育效率,需要重点建设一批学校和学科, 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规模发展与质量建设的双重需求与有限的 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之间必然形成紧张的供求关系。从资源的配置方式 看: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资源配置的单一主体,公平分配是资源配 置的主要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原则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原 则,质量和效率优胜者具有获得资源的优先权。在当前两种配置方式 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政府和市场在
11、资源配置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常常 带来矛盾和冲突。在个人层面上,这种冲突主要反映在接受高等教育 的起点、过程与结果上。从高等教育的起点看,自1977年恢复高考 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高等教育选拔考试一一高考,不仅没有照顾农村 考生的利益,还明显存在着“城市中心”取向。随着“3十X考试改 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农村考生在高考竞争中与城市考生相比处于不 利地位。从试行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公布的有关选拔标准来看,那些 在文艺、体育、关术方而有特长或在科技创新方而成绩优异者,往往 是自主选拔录取的对象,这一选拔政策也显然不利于教学条件落后、 几乎没有条件上音乐课、美术课的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从高等教 育的过程
12、看,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时 采取了向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那些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重点大学 在经费、师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方面都是一流的,在 分配过程中,形成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因此重点 大学的学生,受的是高质量的教育,而一般大学的学生接受的是相对 较低质量的教育,即使大家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也无法保证受教育过 程的公平。从高等教育的结果看,不少调查显示,同样接受完高等教 育,但由于来自不同地域、出自不同的阶层或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 在就业中往往受到了极为不同的对待。只有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 逐步化解上述矛盾与冲突,高等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和
13、谐发展。其三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 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社会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与国际 竞争的加剧,使得西方国家普遍认识到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 为各国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必须同时注重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一 方面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包括出台改革大学的收费制度、 鼓励私立高校发展、扩大对弱势群体与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等等,在 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中注入公平;另一方面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精英 人才培养,如英国在1997年就提出追求卓越的学校,在2003年 颁布的高等教育的未来中明确提出,鼓励高等学校加强科研,提 高教学质量,加大对一流系科和大学的投
14、资。美国于2007年美国通 过为有意义地促进技术、教育和科学卓越创造机会法案,展现未 来十年美国教育与科技发展蓝图。日本政府2002年颁发面向21世 纪的学术卓越中心,期望在一批大学培育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中心 和人才培养基地。德国2005年开始实施大学“卓越计划”,力图通 过“卓越计划”培育10所“精英大学”。2006年俄罗斯也启动了 “创新性大学”计划,对30所一流大学给予有力的财政支持。欧盟 推出波隆尼亚进程,要把欧洲建成“全世界最有竞争力和最有活 力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区”等等,在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中注重效率 10 O三、合理分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径高等教育分流是指高等教
15、育系统根据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的 意愿与条件,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把大学生纳入不同层次、类 型高校以便更好地接受相应的专业教育,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分流往往通过对象分流、任务分流 和资源分流来实现。高等教育对象分流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来达成:一 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分流,即高等教育给学生提供在全日制的正规 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的、非正规的高等教育之间的选择自由;二是接 受高等教育的层次分流,即给大学生提供进入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和 高职高专的选择和发展的自由;三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类型分流,即给 学生提供在学科、专业、学制等方面的选择自由;四是接受高等教育 的地域分
16、流。高等教育的任务分流主要是指让不同性质、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高等教育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分流,使高 校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定位,目的在于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包括 精英在内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高等教育资源分流是指对进行高等教 育活动所必需的人力(如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等)、物力(教学场 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与生活设施等)、财力(国家财政投入、学 生缴纳学费、社会力量办学投入或捐赠、校办产业创收等)以及相关 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无形资产,如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校园氛围与 学校声望等)进行合理的分配11 (P校-19)。所谓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就是充分考虑、统筹兼顾社会发展、个 人发展
17、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三方面的需要及条件,而分别给予适度满 足的分流。它必须与一定历史时期科技经济的发展水平、三大文明的 进步水平,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个人与 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这里的“合理”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 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的概念。这种合理性应反映在对象分流、 任务分流与资源分流三个层面上,并显示出:合目的性,即分流既有 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有利于社会民主与教育机会均等的推进, 还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发展;合规律性,即分流既能反映社会分 工与职业结构的要求,又能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合条件性,即 分流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条件差异而选择不同
18、的分流策略。 合理分流还具有多级多向、适时适度、自主竞争、沟通灵活等特征。合理分流之所以是促进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径,其一是因为 分流取向具有兼顾性。分流取向是指分流主体对一定的分流活动的认 识与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对分流发展的方向及重点等方面的 选择。正确的分流取向对实现合理分流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等教 育分流活动牵涉到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学校、家庭与个人等多方 面的利益主体,多层次的培养目标与多类型的服务方向。因此,在分 流取向上也具有多层次、多维度,且相互冲突的特点。而合理的高等 教育分流能够充分兼顾国家、社会、高校与学生等多方的利益,适情 适度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
19、保障公平与效率目标在一定条 件的相对平衡,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二是因为分流策略具有科学性。分流策略是使高等教育分流达 到合理目标而制定的运作方针与采用的行动步骤,主要包括分流策略、 分化策略与分配策略。分流策略的科学性也主要反映在:选择策略的 科学性,即能正确处理阶级、阶层、家庭等客观条件与个人主观努力, 以及分数标准、金钱标准与地区标准等方面的关系;分化策略的科学 性,即在分流时间的选择、分流比例的确定与分流对象上的安排恰当; 分配策略的科学性,即在高等教育分流的“出口”环节具有较为公平 的政策保障措施。总之,能够充分尊重分流对象的意愿和全面考虑其 的客观条件,达到适时分
20、流、适度分流、适才分流,实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如果分流的依据不科学、时机不当,教育就会产生既不公 平,也缺乏效率的后果。其三是因为分流结构具有协调性。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是指高等教 育系统中学生分流进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 高校(包括各类教育机构)的比例构成与纵横联结方式。它主要包括 流型结构、流向结构、流层结构和流域结构等。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 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条件相协调, 二是与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要求及条件相协调,三是高等教育分流结 构自身的协调。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既能保障学生分流进入不同 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高校接受适当的高等教
21、育,也能保障不 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承担适当的培养人才的任务。无 论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还是对不同条件和意愿的学生来说,都 是既公平又有效的。其四是因为分流模式具有多样性。分流模式是指是在一定教育理 念支配下建立起来的,有关设计和调控高等教育分流活动全过程的理 论模型与操作程序。概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分流模式,主要有“流层考 升型”、“入学分流型”、“中期分流型”、“专业分岔型”、“适 时转流型”、“工读交替型”、“学校配置型”、“学生选择型”等 11 (P151-168)O灵活多样的高等教育分流模式不仅能够较好地适 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分工与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最大 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公平 效率 兼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