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教案 项目七 收入与分配.docx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教案 项目七 收入与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教案 项目七 收入与分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十四(2020学年 第 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系 部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安排导入新课:首先通过社会经济现象和我国取得的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导入社会收 入分配的主题,可以借助教材的经济现象进一步说明我国取得的成功,激发 学生探究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关话题。教学过程和内容:补充内容:引导案例(新闻):我国完成了全面小康目标,使得七亿人 民摆脱了贫困,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伟大成就。一、居民收入的来源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居民收入主要分为劳动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三大类。劳动收 入即工资,是居民提供了自己的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居民将自己闲置的资金 贷出而获得利息收入,或者出租自己拥有
2、的土地或房屋而获得租金收入,这 是居民的财产收入;所谓转移支付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 形式,把一部分收入转移给居民而形成的居民收入形式。二、公平与效率追求收入分配中的平等、消除贫困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但是,经济 学家认为,追求收入分配的公平必然影响社会效率,即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效率也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而要追求社会效率,就难以做到收入分配的 公平。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被称为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或交替关系的存在,是由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 的。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则是效 率的保障。然而,由于人们持有的生产要素
3、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人们的收 入必然存在差异。如果取消这种差异实现收入均等化,就会伤害人们工作的 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消收入分配的差异不仅是不现实 的,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平等是人们天赋的权利,人人平等是社会追求的目 标,也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如果社会财富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劳 动力的再生产,影响劳动者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危及 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公平与效率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如何协调这两 者的关系,成为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一般认为,公平与效率难以兼得,但要 兼顾。在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平不等于完全平等,公平指“处理 事情合情合理
4、,不偏袒哪一方”。平等是各方享有同等的权利、机会、地位, 是公平的理想境界,是最高意义上的公平。平等是是非判断,与客观事实相 关。公平是价值判断,是主观利益判断,与情感相关,不能简单的将公平等 同于平等,追求社会的公平绝不是追求社会的完全平等,事实上,由于存在 着各种因素,做到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播放微课: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三、洛伦茨曲线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状况如何?怎样判断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美国 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洛伦茨曲线为判断社会分配均等程度提供了一个较 为直观的方法。若以横坐标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坐标表示收入累计百分比,按收入 从低到高将整个社会人口平均分为五档,每档人口占全部
5、人口的百分之二 十,然后,计算每百分之二十人口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可以比较出社 会收入的差距,画出洛伦茨曲线。人口累计百分比如图8-4所示,100%的人口将100%的收入分配完,由此而形成L点。将L 点与0点连结成直线0L (45度线),表示多少人口就分多少收入的绝对平均状 态。此外,折线0HL表示,在累计99%的人口中所分配到的收入只占0%,而剩 下的1%(甚至更少)则要分配到100%的收入,这是绝对不平等状态。直线0L 和折线0HL是两种极端情形,实际的洛伦茨曲线位于绝对平等和绝对不平等 之间。它和对角线0L之间的面积A表明它和绝对平等之间的差距;它和折线 0HL之间的面积B表明它与
6、绝对不平等之间的差距。显然,洛伦茨曲线越平 坦,表示平等的程度越大,越弯曲,则表示不平等的程度越大。四、基尼系数虽然洛伦茨曲线表示的相对不平等状态很直观,但是不够精确。20世纪 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 度的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G=A+B显然,0G1。当基尼系数为0时,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当基尼系数为1时,收入分配绝 对不平均。在0和1之间,其值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其值越大,则收入分配 越不平均。五、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及对策(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收入分配不平等在每个社会都存在,一般人们认为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 的主要原因有
7、: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 通过研究认为,在经济开始发展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因经济发展而加剧,在发 展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分配才会变得较为合理。应该指出的是,在经济转型的各国中,无论经济发展状态如何,都出现了 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例如,俄罗斯在转型过程 中经济发展并不快,甚至出现负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很严重;而在中 国,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2 .制度因素世界各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与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相关。例如,有些国 家存在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等,但人为的限制措施阻止或制约
8、了人口 的流动,导致地区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还有些国家存在着教育上的不平等 或对妇女的歧视等,这些都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发达国家,参加工会 和不参加工会的工人之间也会产生不平等。3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有着不同的智 力、体力,人的能力的差别、后天受教育程度、工作偏好等都会影响到个人 的收入。在现实中,有些人吃苦耐劳,有些人好吃懒做,这就会引起收入的不 同。有些人平时准备充分,能抓住机遇成为富人,还有些人却在等待机会,当 机会来临时又没有察觉,这些都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4 .政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往往会实行有关产业的扶持政策,或对一些产业实
9、施抑制措施,这就导致从事这些行业工作的人的收入增加或减少,导致收入 分配的不平等。(二)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对策收入分配不平等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既损毁了 社会公平,又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有必要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解决收入分配 不平等的现象。1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税收来缩小人们收入分配的差距,政策工具主 要是个人收入调节税。它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 平等状况。累进所得税制度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 者多收税,对低收入者少收税或不收税。这种累进所得税制度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从 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但
10、不利之处在于不能使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这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除了所得税外,其他的一些税种,例如遗产税、赠与税、财产税、消费税 等税种也起到类似的作用。2 .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通过给贫困者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从目前来 看,主要有以下内容:(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2)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3)对教育事业进行支持或帮助;(4)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5)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6)改善住房条件。补充材料:正确理解和把握三次分配的意义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主持指 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11、正确 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 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 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何谓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和政府主导的 再分配的“第三类分配”。一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二 次分配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的原则,通过税收、社 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而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推 动下,通过个人
12、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基本经济制度,并提出要“重视发 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也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 局,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以发挥市场的决定 性作用,推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尤其是 注重底线公平,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三次分配则反映共建共 享的理念,鼓励通过社会化的机制,形成“先富帮后富”的社会风气和相关 机制安
13、排。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效果根据本科内容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本节课的教学真正实现了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课程思政,做到 了以德树人,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了重要性,为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能够接受),对这种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乐于接受, 真正实现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掌握知识,学会思考。2课题序号33-34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授、案例授课章节名称项目七收入与分配任务7. 1收入与要素价格使用教具黑板、PPT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分别理解劳动的价格 工资、资本的价格利息、土地的价格地租和企业家才
14、能 的价格利润的概念及其决定机制。能力目标:能够借助图形理解劳动的供给曲线,能够区分不同的生产 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会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有一个清晰 的认知。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不同的资源配置在企业生产中索契的 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和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理论的区别。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突出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 过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剖析,让学生对生产报酬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 时,问你还通过补充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让学生充分认清这 两者的不同点和在生产中不同意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教学重点1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2 .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要
15、素理论的区别和不同教学难点1 .劳动的价格工资的国际曲线2 .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要素理论的区别和不同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 制的意见中有关生产要素的内容2 .生产要素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区别课外作业能力训练手册项目七部分内容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安排导入新课:首先说明生产要素和收入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表达的基本内容,然后通 过教材中的经济现象引出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而展 开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内容:一收入与生产要素家庭和个人都会获得一定的收入,这些收入有些是通过自身的劳动所 获得,有些是通过自身的财产所获得的。从经济学的
16、角度来看每一种收入都 是生产经营创造出来的,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劳动、资本、土地和 企业家才能这四种要素。从市场经济的表面现象看,每一种收入都是生产要 素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结果。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创造了商品和 劳务。反过来,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根据各自在 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大小也得到相应的报酬,分别是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即四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其他产品一样,由其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状态决定,但 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 商;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却相反,需求来自厂商;供给来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教案 项目七 收入与分配 经济学原理 第三 项目 收入 分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