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名词解释(详细版).docx
《明清文学名词解释(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文学名词解释(详细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代名词解释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 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 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第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 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 节前有简单目录。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连续性。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志 通俗演义,登峰造极之作是红楼梦,它标志着章回小说最完美的形式和最高 的艺术成就。历史演义:历史演义是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 题材,组
2、织敷演成完整地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 理想。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 作。英雄传奇小说: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历史上的一时故事生发开来,反映生活内容, 从纵向看不如历史演义那么长,但从横向看,却比历史演义反应的生活面邀广阔 得多,几乎涉及到各个阶层的人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描写市井细民的生活,在 描写中又有较多的艺术创造和虚构。神魔(怪)小说:中国古代小说从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有历史小说,英 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狭义公案小说等名称。神魔小说又称神话小 说,主要通过幻想中的神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在明代后期,形成热潮,它们
3、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 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 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二以 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 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西游记 是其艺术代表。世情小说: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 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 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 内容世俗化、语言通
4、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 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 “最有名”的金瓶梅,就常常被看做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明清两 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 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 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的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 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 一类。“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
5、作家较为知名的作品还有朱素臣的十五贯,又名双熊梦。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 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 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国朝六家”:施闰章和宋琬年辈最早,并称“南施北宋”。施长于五言,风格 温和,涉及民生疾苦;宋则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情 感的抒发。比他们稍后的是王士稹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王士稹标榜神韵,继钱谦 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 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
6、并称为“南查北赵”的查慎行、赵执信可以说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就社会 关系来说,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稹的甥婿。就诗学观点而言,查慎行 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 务清新,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赵执信则对王士稹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 主张取法晚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花部指清乾隆年间昆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当时昆腔逐渐衰落,各种地 方戏曲如梆子腔、二簧腔、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在各地兴起,它们大都风 格粗犷,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北京、扬州等地的士大夫把它们蔑称为“花部” 或“乱弹”。雅部 即昆山腔,是清乾隆年间北京
7、、扬州等地士大夫对昆腔的称呼,并把它同 被称作为“花部”的地方戏曲相对应。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鱼撰。康熙十年刊刻,后 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撰,种植, 等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 只有词曲部声容部演习部,全面广泛的论述了戏曲理论的只有词 曲部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精辟,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做出 贡献。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二拍”是凌濠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三言二拍:“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8、即喻世明言 (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 十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 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半数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 事。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 艺术特点有:一、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二、继承话本传统,情 节曲折动人,三、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二拍”是指凌濠初所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共收作品七十八篇,主要是凌漠初根据“古今来杂碎事”,加工制作而 成的。“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
9、同“三言”大致相同,但有 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三言”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拍”代表作有宣徽院隐仕女秋千会赵司户千里遗言破堪案大儒争闲 气;今古奇观: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 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 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明清传奇:“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以其情节多其奇特、神异,故名”传 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南柯太守传等。因其 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
10、取材,所以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居I, 都亦称“传奇二到了明代,则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 杂剧。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本至上,吸收元杂剧某些优点起来的。明 中叶以后,“传奇”盛极一时,在明代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代表作品有 牡丹亭宝剑记红梅记等。“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 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传奇所用声腔,在明初中叶,主要是余姚、海盐、 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在万历年间以后,则以昆山为主。明中叶三大传奇: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李开先宝剑记。它们 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物,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 明代传奇创作的
11、新时期的到来。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 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新:一是写成最早的一 部杂剧合集。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 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 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四声猿:明代戏剧家徐渭的四部杂剧雌木兰、女状元、狂鼓吏、玉禅师, 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一人永占:清代戏曲家李玉剧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简称。昆山腔:明中叶以后,流行的传奇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即海盐腔、弋阳腔、 余姚腔、昆山腔。明嘉靖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
12、以昆山腔为主,把弋阳、海盐等 南曲诸腔以及北曲声腔溶于一炉,加以提炼,集中了南北曲的优点,形成一种轻 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新型声腔。这种新的昆山腔(也称昆腔)遂流行南北,独霸 剧坛,至今仍流传大江南北。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 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 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违腔违律;沈璟则从场上之曲出发,强调合律,认为 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汤沈之争”仅只是创作观点的不同,并 不能被视为带有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
13、展。(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 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 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沈璟的曲学主张比他的 戏剧创作影响大,与此相关的“沈汤之争成为明代戏剧史上的重要话题。总起 来看,沈璟剧作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其次 是“本色论”。第三是“声律论: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 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 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沈汤之争”由此而生。) 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
14、要分歧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 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 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 世”。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 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所以他说:“宁协 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二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 曲律。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 临川派注重文采。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时创作的牡丹亭、南柯记和邯 郸记,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
15、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其中紫钗记根据唐传奇霍小玉 传改变,表现豪侠气概;牡丹亭是情与欲望的思考,表现儒者之思;南柯 记和邯郸记是归隐之作,表现隐土情怀。“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 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 “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土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 情”的贪恋。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 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吴中四杰: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中人,诗歌多怀旧、题
16、咏之作, 尤以高启成就最高。四人后均遭不幸,死于非命。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 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 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 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 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台阁体流行的原因:1 .作家的生活遭际。馆阁文臣身居要职,处境优裕,怀有受朝廷礼遇而产生的感 恩心理,容易形成歌颂圣德、美化生活的创作意象;上次官僚生活相对封闭狭窄,限制了 台阁体作家的生活视野,导致创作素材贫乏。2明朝经
17、过初期的整修调治,政权 稳定,国力渐强,社会安定繁荣,形成了 “颂上之德而鸣国家之盛”的创作气氛。 3.明王朝建立之初,对文人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明成祖时期更加抓紧对世人 实行政治文化上的控制,对文人起到震慑作用,不敢去正视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 活,抒发个人思想激情。茶陵派: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创作逐渐趋向衰退,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 派开始影响文坛,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成员谢铎、张泰、陆代、 邵宝等人。他们论诗主张宗法杜甫,针对台阁体平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 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虽未尽除台阁遗风,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 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
18、情实感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 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其相对单一的内容和刻板的形式很 大程度上遏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萎靡不振的局面。茶陵派的崛起,从 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台阁体文学发动了一次冲击。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 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诗歌的艺术审美特 征,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李东阳的复古论点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过一定 影响,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在诗歌师古问题上吸取了李东阳“轶宋窥唐”的主张。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 其它三人既能诗文,
19、又善书画。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 流的趋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 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弘治-正德)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 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 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二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 泥古不化的倾向。前七子在文学上追求“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自命, 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还提出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反映了其文 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在创作上强调“格 调“,“格”就是诗中昂
20、扬向上关怀现实的美学风貌,“调”就是诗歌音调的和谐 完美。在题材上重视时政题材、民间庶民生活和下层的市井人物,比如商人。前 七子的文学态度中也包含弊端,他们过多地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影响了作品 中作家情感自由充分地表达。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 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二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 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他 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 一的文学流派。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主 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 文学 名词解释 详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