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 娄玉霞【教学目标】1、朗读文本,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反复品读,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3、准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之美,体会 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 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品味赏读、合作探究、启发点拨【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活动一】初读文本,积累词语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学生个读,正音,齐读)2、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你认为有哪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需要积累?在文中标记,说一说自己的积累的词语。(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学生说到的词语老师板书)12分钟【由言到文的过渡】 王羲之以书法著称于世,人称“书圣”。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从书法成就来看它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从文学成就来看其实 它还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蕴含着丰富 的感情和对生命的思考,可谓“书文双绝”。【活动二】再读文本,揣摩感情 1、通读作品,把握情感【过渡】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记游山水是要抒发内心 的情感,那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抒发 感情的词语。【明确】“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乐一痛一悲(板书) 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体现“乐、痛、悲”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学生读课文,独立思考,标划句子(3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5分钟) 小组代表展示发言,老师点评,指导,点拨,激励(15分钟)【明确】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1、品兰亭之“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良辰)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J名土相聚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J环境幽美之乐(美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一聚会活动之乐(乐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一气候宜人之乐(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享受之乐(赏心)【小结】 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J 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亭之会,者并具,怎不可乐?让我们再读1、2段,感受这种快乐的心情。(学生个读,齐读) 过渡: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又为什么由乐转痛了呢?从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语句。【明确】 2、思兰亭之“痛”: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
5、道,这就是世俗生 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静:谈玄悟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躁:归隐山林)。面对世俗生活,人们的爱好和取舍千差万别,但人生的忧患是相同的: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人老)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事迁)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景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短)结: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人老、事迁、景陈、寿短f岂不痛哉?(不是痛苦,痛伤
6、,而是痛惜)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 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 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 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再把这种痛惜之情通过我们的声音传达出来。(齐读课文)【明确】3、悟兰亭之“悲”:为什么会有“悲夫”的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 “今之视昔”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不能喻之于怀。”说明我与古人同悲(同悲“死”与“生”的感但是
7、作者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他知道把死和 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的。“一死生,齐彭殛”这是当时多数人的共有的对生死的认识。作 者否定批评了这种观点,体现了自己的积极,珍惜生命时光的短暂。(补充背景资料:1、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 社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政治上极为严酷,司马氏篡权成功后, 更是惧怕舆论的褒贬,对有异议的人极为残酷,对你名士残杀现象时 有发生。因此,天下名士,朝不保夕,保全性命为首要任务。死亡成 为他们感到恐惧和哀伤的幽魂,驱之不散。他们将生命比作朝露,比 作暮春之草,看作飘忽的轻烟,充满对生
8、之无常和死之无奈的感慨。2、“一死生”“齐彭殛”:魏晋名士,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 水,笑傲山野,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不再把积极入世当 作人生的理想。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生无所谓,死无所谓,生死等同,“一死生”“齐彭荡”是当时多数人的共有的对生死的认识。)如果说上文的“痛”是个体之痛,自痛,那么这种“悲”是对个 体之痛的理性思考,这种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叹,是由已悲人 的,更加深刻。结束后的总结:(修禊)之乐一(死生)之痛一(今昔)之悲师(总结):这篇诗集序言记叙了兰亭的修禊之乐,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 暂的死生之痛,面对这样
9、一种古今之悲,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 他的悲,不是悲伤、悲痛,而是悲叹。他的人生也并不消极,他卓越 的书法成就就是他积极面对人生的最好明证。【活动三】三读文本,延伸思考文中说“死生亦大矣”,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 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人生苦 短,生命有限,面对短暂的人生,你又该怎样做呢?(学生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展示:师作结:关于人生观问题,老师也有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体现师 生的平等地位)(展示幻灯片:师生共读)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朵浪花,生命有尽,精彩无限!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这一切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照耀千秋。人生有限,时不我待。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 命的厚度。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书写华章!(师板书: 有为)师(小结):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它是一篇笔 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的千古奇作。如此美文亦当 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献上我们 对齐鲁贤土王羲之深深的敬意。【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生命的思考。(体现读写结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