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反应性的变化和控制基础知识.doc
《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反应性的变化和控制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反应性的变化和控制基础知识.doc(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反应性的变化和控制基础知识5.1 反应性的温度效应5.1.1 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对反应堆稳定性的影响5.1.2 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5.1.3 慢化剂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5.1.4 空泡系数5.1.5 功率系数与功率亏损5.1.6 关于在BOL时为正的问题 5.2 裂变产物的中毒5.2.1 毒物对反应性的影响5.2.2 135Xe的中毒5.2.3 149Sm的毒性效应5.3 燃料的燃耗效应5.3.1物理过程5.3.2 燃耗深度 5.3.3 反应性随燃耗深度的变化 5.4 反应性控制 5.4.1反应性控制任务 5.4.2 反应性控制中所用的几个物理量 5.
2、4.3 反应性控制原理 5.5 控制棒控制 5.5.1 控制棒控制特点 5.5.2 控制棒材料5.5.3 控制棒价值 5.6 化学补偿控制 5.6.1 控制特点 5.6.2 硼酸浓度的计算 5.7 可燃毒物控制 5.7.1 控制特点 5.7.2 可燃毒物材料 复习题 核反应堆在启动、运行过程中,其增殖系数不是恒等于一的,即此时反应堆不总是处于临界状态。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反应堆的增殖系数变化呢?一般来说,下面的这些因素会对反应堆引入一个不等于零的反应性:反应堆运行温度的变化;裂变产物对中子的吸收;燃料的燃耗效应和控制棒的运动;对于压水堆,在作为慢化剂(冷却剂)的水中所添加的化学毒物(硼)的浓度
3、的变化;等等。 本章将主要针对压水反应堆,对上述因素作较为详细的讨论。这些内容,不仅是反应堆动态设计的物理基础,而且也是反应堆运行的物理基础。5.1 反应性的温度效应5.1.1 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对反应堆稳定性的影响 反应堆在启动过程中,由冷态(通常为室温)向热态(运行温度)过渡,运行工况的改变(例如在不同功率水平时的运行),这都能使反应堆的介质(主要是燃料和慢化剂)温度发生变化。这种温度变化可能是局部的(例如结构不均匀性影响某些地点的冷却剂流动),也可能影响整个反应堆(例如冷却剂流率的变化会逐渐改变反应堆的温度)。这些温度的变化,将引入一个不等于零的反应性r,因而系统的有效增殖系数keff将
4、改变。我们称这种因反应堆温度变化而引起keff发生变化的效应,称反应性的温度效应,简称温度效应。通常对由于燃料和慢化剂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反应性的变化,引入以下物理概念:- 燃料反应性温度效应:燃料温度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叫燃料反应性温度效应。- 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燃料有效温度(即燃料芯块的体积平均温度)变化1(K)所导致的反应性变化量。- 慢化剂反应性温度效应:慢化剂温度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叫慢化剂反应性温度效应。- 慢化剂反应性温度系数:慢化剂平均温度变化1(K)所导致的反应性变化量。- 功率反应性效应:反应堆功率变化所导致的反应性变化量(当功率上升时所引进的负反应性变化量称为功率亏损)。-
5、 功率反应性系数:反应堆功率变化1%FP所导致的反应性变化量。需要支出,功率反应性效应是燃料和慢化剂温度效应的综合效应,但并非等于和之和。在上一章中已对反应性r作了定义: 为简便起见,此后有效增殖系数keff 的下标eff将全部省去不写。因为我们讨论的问题都是临界态附近的问题,此时k1,所以反应性r又可以写成 温度效应的反应性系数T定义为反应堆温度变化一度(K)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5.1-1)式中T是反应堆的温度,代入反应性r的表达式后,上式可以写成 (5.1-2)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临界态附近的问题,此时k1,上式可以近似为 (5.1-3)习惯上采用式(5.13)作为反应性温度系数的定
6、义,即反应性的温度系数T是指反应堆温度变化1K时有效增殖系数k的相对变化量。显然,T的单位为Dr/或。但实际上因k1,故两者差别不大。由式(5.13)可知,因为k0,所以T与有相同的代数符号。于是,如果T是正的,则dk/dT也是正的,因而反应堆的增殖系数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之,如果T为负的,则dk/dT也是负的,增殖系数便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具有正温度系数的反应堆的行为。因为反应堆的温度升高,并且具有正的温度系数,那么k就增加,其结果,功率也随之增加。功率的增加又导致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温度的升高又增加了k,如此等等。反应堆的功率将这样继续增加,直到反应堆置于外部引入的控制棒
7、控制之下,或者造成堆芯熔化为止,后者可能会留下极坏的后果。假如开始时温度下降,则k将减小,功率便降低,这将导致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因此反应堆会自行关闭。显然,温度系数为正的反应堆对于温度的变化是内在地不稳定的。 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其性质就大不相同。这时,温度的升高导致k的减小,这样就降低了功率水平并使温度回到它的初始值。同样,温度的下降则引起k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功率并使系统重新回到它的初始温度,因此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对于温度的变化是稳定的,这是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反应堆的负温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自动调节堆功率以适应负荷变化需要的能力,即有自动跟踪负荷的自调性。以压水堆为例
8、,如二回路的负荷变大,将从一回路夺去更多的热量,因而反应堆的进口水温将降低,从而使堆内的平均水温降低。由于负温度系数,k将上升,功率会自动上升,以适应负荷的要求。当然,这种自调性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把反应堆功率的自调性全部依靠负温度系数来进行。 图5.11画出了引入一个正阶跃反应性中,不同的温度系数时功率(或增殖系数k)的变化。对于一个处于功率运行的压水堆,突然引入一个阶跃正反应性(例如控制棒突然运动),功率的响应是这样的:由于引入一个正的反应性,功率增加,从而温度也上升。如果T0,那末这将导致功率的进一步增加,温度进一步上升,等等,结果除非外界干涉,否则反应堆的功率将无限制地增加下去。相反
9、,如果T0,那末反应性将随着功率和温度的上升而减小。但如果T很小,并且热量从反应堆导出得足够快,则功率将平稳地上升到某一水平,这时温度使反应性减少到零。如图5.11所示,这个功率水平已升高的反应堆,现在是临界的,并一直保持在这个功率水平上。大多数动力堆,对阶跃反应性的引入响应都有这样的性能。然而如果T很大,又是负的,而同时热量的导出不够快,或者只是两种情况之一,则随着功率初始上升而升高的温度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反应性下降,使系统内产生的热量在导出之前,反应堆就降到次临界。在这种情况下,功率又降回到温度和功率处于稳态、而反应性为零的某一功率水平上,出现了功率“过调”现象。原则上讲,尽管可以用一种快速
10、可靠的控制系统来防止具有正温度系数的反应堆的大功率偏移,但是为安全起见,改成依靠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反应堆自身稳定性来控制,一般认为是更恰当的。 图5.1-1 不同温度系数情况下,反应堆功率随时间的变化5.1.2 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燃料反应性温度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燃料温度升高,引起共振吸收截面峰展宽,增加了对中子的共振吸收(使中子的逃脱共振吸收几率减小)。图5.1-2图5.1-3在图5.1-2和图5.1-3中表示了在中能中子区的俘获截面共振峰群。图5.1-2中的实线表示在核静止时与一定能量的中子的作用截面。而实际上,核不是静止的,而是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振动)着,而且,当温度升
11、高时,核振动加剧,这使得具有共振峰能量的中子进入燃料后击中核、并发生作用的可能性减小了,因而在该能量处,共振峰峰值就会较静止时变矮了。同时,由于靶核的热运动,具有共振峰左右能量的中子与靶核发生反应的可能性会增加,因而,将使共振峰的宽度变宽,这称为多普勒展宽。所有的共振峰都会发生展宽,展宽的结果形成了较为平滑的截面曲线(见图5.1-4给出了核其中一个共振峰的多普勒展宽)。要注意到:在某一中子能量范围内,超热区的总的吸收概率,也就是这些能量截面曲线下的面积,并没有因为展宽而发生变化,这个能区的的平均截面是不会变的。如果各种能量的中子均匀地分布在燃料里,那么吸收概率和逃脱共振俘获概率不会改变。然而,
12、在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中,燃料在整个堆芯并不是均匀分布,在燃料棒内是若干芯块叠装的。假定慢化剂中各种能量的中子是均匀分布的,由此可以假定在燃料芯块的表面处也是均匀分布的,但这对于接近燃料芯块中央处就不成立了。到达燃料芯块内层的中子必定先经过燃料芯块的外层,能量相当于共振峰区能量的中子进入燃料芯块时有很大的概率在燃料芯块的表面就被吸收,而不会达到燃料芯块的内层;若中子不具有共振峰区的能量,它的截面就低,就有可能不发生核反应而穿过燃料芯块。因为这种效应是燃料芯块本身对某种能量中子产生的屏蔽作用,所以称为自屏效应(见图5.1-5)。图5.1-4 铀-238核在6.67电子伏处共振俘获截面的多普勒展宽图
13、5.1-5 共振中子的吸收多普勒展宽加上燃料本身对具有共振能量的中子的自屏效应,会向堆芯引入负的反应性,这就是多普勒燃料温度效应的成因。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具有以下物理特性:- 瞬时特性:核功率的任何变化,迅速使燃料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堆芯反应性的变化。- 反应性效应大:尽管燃料温度系数比慢化剂温度系数小(前者约1.5 pcm/4.0 pcm/;后者约1.0 pcm/50 pcm/),但功率从0%FP100%FP的过程中,燃料温度升高450600,而慢化剂的平均温度一般只升高1520。所以燃料温度变化引起的反应性效应比慢化剂的要大。- 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总是负值:燃料有效温度增加,超热中子增加
14、,的共振吸收截面峰被展宽,而该共振峰能量处的吸收截面减小,该种能量中子的吸收平均自由程增大,因此自屏效应减小。这两者的综合效应导致逃脱共振吸收几率p减小,进而使有效增殖因子减小。因此,燃料温度系数总是负值。从上述物理特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是负值,当压水堆在控制棒弹棒、失控提升等反应性快速变化的瞬态事故中,它对反应堆的自稳性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的因素包括(见图5.1-6):- 燃料的有效平均温度:低温时,对共振峰展宽及自屏的综合效应减小影响较大,因此使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较负;而高温时,对共振峰展宽和自屏的综合效应减小影响减弱(发生所谓“钝化”),使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与低温时相比较负得
15、少了。- 燃耗:在EOL,在堆芯中积累的的共振吸收在低温时比较强烈,因而在低温下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比在BOL要负得多一些;而在高温时,其作用比的弱,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反而比BOL负得少了。图5.1-65.1.3 慢化剂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慢化剂的反应性温度系数主要由下列两个因素构成:一是温度变化时,各种核截面发生变化;二是温度变化时,材料密度发生变化。通常第二个因素是主要的。压水堆慢化剂的温度系数可以写为 (5.1-12)下面来讨论慢化剂的密度发生变化的影响。为简化讨论,假定反应堆只由水和燃料组成。当慢化剂温度增加时,部分水分子被移出堆芯,即,(或, 。 :核子数)下降。由此会引起以下效
16、应:(1)从六因子的变化看密度的变化对的影响:1)使热中子利用系数增加,从而引起正的反应性效应。因为: = = 显然,当减小时,会增加。2)对于逃脱共振吸收几率而言,因慢化能力下降,中子在超热区被和共振吸收的几率增加,所以减小。因此对慢化剂温度系数的贡献是负的。到底是正还是负,取决于和的变化对的影响的消长:- 当起主要作用时,为正;- 当起主要作用时,为负。3)中的其它各项对的贡献很小,可予以忽略。如: - 快裂变因子上升,对是正贡献,但很小。- 热中子和快中子的不泄漏率和下降,对的贡献为负,但对于大型反应堆来说,其影响很小。上述六因子的变化图示在图5.1-7中。图5.1-7(2)在以上讨论的
17、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来讨论“欠慢化”和“过慢化”的问题。图5.1-8表示了与的关系曲线。图5.1-8如图所示:以“最佳值”为界,可分为两个区:“欠慢化”区和“过慢化”区。在“最佳值”左边的“欠慢化”区中,慢化剂的慢化能力比慢化剂的吸收效应更重要。随着慢化剂温度的增加( ),逃脱共振俘获概率的减小大于热中子利用系数的增加,因此,使减小。也就是说,在“欠慢化”区中是负的。在“最佳值”右边的“过慢化”区中,以热吸收特性为主。随着的减小(由温度增加引起),由于慢化剂热吸收的减少而引入的正反应性大于共振俘获增加而引入的负反应性,而使增加。因此,在“过慢化”区中是正。(3)硼浓度变化的影响:1)当增加时,水
18、的密度下降,使部分硼酸随水排出堆芯,从而使热中子利用系数增加,对造成正的影响。 2)当硼浓度增加时,对的正贡献增大。 下面来看几个图:u 由图5.2.2-3可见:- 在低温区(14.4C),变化造成的密度变化很小,故几乎不变。- 不变时,愈高,负得愈少。- 高,而低到一定值时, 可能出现正值。- 固定,愈高,则愈负。图5.1-9u 图5.2.2-4给出某反应堆在不同、HZP、ARO下,和的关系:在循环初期,为了补偿较大的过剩反应性,慢化剂中势必添加较高浓度的可溶毒物硼。当达到或超过一定值,即使不变,排出硼的正效应超过慢化能力减弱的负效应时,也会出现正值。由图可见:当 1200ppm时,可能为正
19、。图5.1-10由图可见:在EOL,可达 50 60 pcm/C。过负的固然会强化堆的稳定性,但此时若突然停堆并伴随着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会导致大大降低,释放出较大的正反应性,有可能使堆重返临界,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u 图5.2.2-5给出了某反应堆在HZP、ARI、不同下,与的关系:在堆芯寿期内,由于燃耗及裂变碎片的积累,剩余反应性不断减小,会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在EOL甚至可能达到几个ppm,此时的可能达到最大的负值。在EOL控制棒的插入会使更负。图5.1-115.1.4 空泡系数在液体冷却剂的反应堆中,冷却剂的沸腾(包括局部沸腾)将产生蒸汽泡,它的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度。在冷却剂中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水堆 核电站 反应堆 反应 变化 控制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