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群落C.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D.在食物和环境资源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蝗虫种群的数量一定呈指数增长2 .某水池中有甲和乙两种生物,在某一时刻投放生物丙,则生物甲和乙的数量变化如右图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甲和乙的种间关系可能为竞争B.生物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一定为捕食C.该池塘内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在该水池中,生物丙的种群密度不可能呈“J”型增长3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2、()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条件适宜时,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4.(2017海南卷)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甲、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 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5.某
3、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 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改变6.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阶段一苔辞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 段一森林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地衣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C.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D.由地衣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7 .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
4、区被称为苔原。在 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 有关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8 .苔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寒冷利于苔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8.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 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 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 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范草群落|水烛群落|水烛
5、+扁秆蔗草丽|扁秆蔗草群落|芦苇群落0与湖心距离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8 .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9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 放入大草履虫,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 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B.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
6、变化情况C.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10 .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壤 岩石甲乙丙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一丙一甲一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11.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群落植被丰富度/种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甲群落21.535.519.5乙群落17.523.816.25丙群落2231.813.5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
7、丰富度也最高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比较茂密12.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D.当水深超过-0.6 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二、非选择题13.人类的活动导致某滩涂湿地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海三棱藤草群落一芦苇群落一芦苇一
8、株柳群落一旱柳群落(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 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2)由芦苇一怪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桂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 0(3)图中四种群落是根据群落中的 命名的。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土壤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着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 了群落的 结构。(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o14 .(2017天津卷)大兴安
9、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 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主要 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 植,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一面积”曲线,作为选取 样方面积的依据。右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 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o15 .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 综合技术。下图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群落 结构 演替 作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