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书愤/陆游》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陆游》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陆游书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2 .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2 .白描、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三、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 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 一起感悟。二、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 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 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
2、书 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三、背景介绍:正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 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 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 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 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 的老人
3、。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 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诗歌鉴赏1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2 .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 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生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 地概括了 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愤陆游 书愤 陆游 教学 设计 湖南省 县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