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 界的方式,蕴藏 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随着亮相兔 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 色的“出圈”,大美中国色点燃了时下 的“色彩新潮流”,也体现出以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 文化自信。中国色的“出圈”,近年来其实有迹可循。周杰伦流行歌曲青花瓷里唱出 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令多少人醉心于如诗如画又神秘非常的雨过天青 色。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带火的“延禧色系”温柔又高级,那正是浓淡 皆宜、美得让人挪不
2、开眼的一整套中国传统色系。在全国多地巡演上百场 的舞剧只此青绿,用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那抹独特的青绿色,唤 醒了中国人的审美体验。大众对于中国色的追捧,甚至跨越千年,对接时下的日常生活。频频卖断 货的国风口红,其郎窖红、胭脂红、美人霁等色号的灵感,无不来自中国 色。修图App中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中国潮色”滤镜,离不开众多中国传统 色彩贡献的智慧。兔年新春,“小红书”上热搜的去 处,很多都指向雍容大 气、年味满满的宫墙红,北京的故宫、杭州的德寿宫、上海的广富林、成 都的武侯祠等皆如是。在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看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正在到来。“一方 面,一批高质 量影视文艺作品、文博艺术展览发
3、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它们无不塑造了以国色为基调的安宁 典雅、蕴藉丰厚的审美,润物细无声 地释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身处快时代,越来 越多善于内省的 人们由衷感知到,历经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审美基因背 后 深厚的文化内涵超越了色彩,成为中国色最耐人寻味之处。追捧中国色时,我们应当追捧的究竟是什么?单从视觉上看,众多中国色都 能在国际通用 的潘通色卜里找到对应的参数。胡建君指出,中国色的独特 性其实更在于色彩观念承载的文化 内涵。只有置身于文化史上,中国色彩 艺术方能获得完整的意义。原来,有别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古色 遵循的是“五色观,这种色彩观念结合“阴阳五行说”
4、等要素逐渐整合发 展而 来,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可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关乎B.“风沙短帽”指冒着风沙去往北方作万里之行,以“敢辞劳”三字,表达了自 己是公 务在身、不得不行的万般无奈意绪。C. “同社诗囊”和“小窗针线”写出了两种情感,前者是写诗社朋友结社吟诗的 友情;后者写妻子拈线缝衣伴读书的深情。D.下阕的结尾以“吴霜染鬓”写久居江南而年华老去,“验愁多少”写两鬓白发 见证了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的愁情。16 .诗人抒情至深,常会表现为长歌当哭、泣极反笑甚至正话反说的深沉蕴 藉。作者作为南渡 名士,在词中是如何表现这般深情的?请结合本词上下 阕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三)
5、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面对虎视眈眈的强权外敌,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幻想,正如苏洵在六国 论中写到“暴秦”的贪得无厌口寸,以“,”八个字写出了六国的软弱无能和秦国的步步紧逼。(2)杜甫晚年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的浩瀚无际,以“(登岳阳楼)两句 写出了宏伟的景色和阔大的意境。(3)古人临水常有时光流逝之慨叹,如孔子就曾面对河流感慨道:“逝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又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面对风云变幻、世事喧嚣,作家学者们像一棵棵树,紧紧抓住脚下的土地, 沉静
6、下心,坚 持读书写作,坚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文学是阳 光雨露,是人间烟火,是坚定我们内心 的精神支柱,因而是一切一切的底蕴和基石。刘心武的羊角灯胡同通篇百分之九十都在写恭王府、红楼梦和清 王朝的羊角灯等 生活零碎,你以为他就是在写这些陈年老事,摆古论今, 正读得,殊不料他在篇末笔 锋一转,道出“流年碎影荡漾心头,都是生命中 不能承受之忆”。卓然的冬缸凝兮夜何长把记忆中的腊月夜写得何等温 馨,那时生活在小山村的农民们虽然贫穷,但并非没有精神境界。你看, 爷爷们“云古三国”,奶奶们“破谜儿”,父亲唱龙头案,母亲讲白娘子他 们 乐即是甜,特别是在回忆中,苦也
7、是甜。这几年一直在做中国文化功课的还有穆涛,他梳理中华文化的演进历史, 回顾华夏文明的 发展脉络,视野大开大合,格局纵深广阔。对照当今时代 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属于个人的,这是认真读书的结果,也是边写 作边升华自己的过程,这从他的散文季节里的 中国原理中可见一斑。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各项修改正确的是(3分)A.他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回顾华夏文明的演进脉络,格局大开大合, 视野纵深广阔。B.他回顾华夏文明的演进历史,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视野纵深广阔, 格局大开大合。C.他回顾华夏文明的演进脉络,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格局
8、纵深广阔, 视野大开大合。D.他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回顾华夏文明的演进历史,视野大开大合, 格局纵深广阔。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既形象生动,又准确严谨。请联系句 子内容进行赏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io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教育中,重训练轻兴趣、重规训轻个性的现象仍然 突出。教育学术 界有种观点认为:。一些学者在谈论教育时,往往将教 育和训练区分开来,认为 训练非教育,甚至反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旨在培 养个人健全的理性,使其能有效参与文明社会 和美好生活的构建,并做出 独立且负责任的行为;训练则只重视灌输教条,倡导服
9、从规则,鼓 励惩罚, 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多方面潜能,容易遏制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从而违背 了教育对人 的全面发展的追求。然而,这种认识或许是一种偏见。事实上,良好的科学训练是获得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像练习 书法,没有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就不可能提高书写能力,就无法达到成 就的卓越。教育教学中蕴含了复杂的思考体悟过程且能够引发人类高阶精 神和自我意志的参与和增强训练者的思维自主 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 当然不是生物性条件反射。实际上,对待兴趣也须要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真正的兴趣需要不断提 炼、持久训练和积 极引导,从而使其真正形成并加以完善。单纯依靠“发展 兴趣”难以完成教育目标。 训练也
10、需兴趣提供支撑,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 的。事实上,高质量教学既需要兴趣,又需要训练。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 字数在15字以内。(6分)22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 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 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现代文阅读I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中引用了上海美 术 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的一句话:“身处快时代,越来越多善于内省的人们 由衷感知到,历经 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材料二ChatGPT聊天机器人突然
11、火爆,掀起一股人工智能热潮。它能进行文字翻 译、文案撰写、代码撰写等工作,不少人感慨人工智能带来了高科技的便 利;随着ChatGPT热 度“狂飙”,很多人甚至断言,“一觉醒来,你可能就失 业了”。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年4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A【解析】B项中“中国色多达526种”属于缩小了范围,原文中的表达是“中 国色”网站收录的颜色 有526种,不一定只有这个数字。C项中进入启蒙 阶段的是“中国古
12、典美学思想”,其标志是“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 想已经形成, D项对部分色彩的放弃”错,在文中是表述为“并不代 表着 中国人对色彩的放弃,2. C【解析】材料二写到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不是在进行对比论证,而是举例 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哲学内涵,“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形成”更是张冠李戴。3. D【解析】D项中诗句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用“人面”“桃花” 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春天桃花开时)而“人不同” 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 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 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 有“人面桃花 相映红”的
13、传神描绘,用的就是本义而非象征义。4. “甜白釉”中的“甜”字是对瓷器颜色的一种形容,颜色属于视觉,而“甜” 是一种 味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命名颜色,包含了文学、美学等方面的 意义,命名显得精妙;“甜”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减去一切可能影响 颜色的杂质,充分体现出古人对颜色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命名显得很巧妙。(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5. 【示例1】不会接受。材料一说到,“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 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 林黛玉生活习惯好静,这种红色过于热闹,不适 合;材料二说到,古人 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性格张扬”,
14、对于林黛玉来说, 性格显得娴静而细腻,红色的张扬与之完全不合。【示例2会接受。材料一说到,“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 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 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正 如贾母所说,潇湘馆环境是绿色,再用绿窗纱明 显与潇湘馆的这片天地万 物不配,林黛玉心思玲珑剔透,应该能想到贾母这是为她着想;材料二 说至上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对于 林黛玉来说,寄居外祖母 家本来就让敏感的她有点自卑,旧窗纱更显寒酸, 换成新的窗纱,会有新的心情;红色传递出来的喜庆吉祥更能冲淡寄人篱 下的清冷。(每点准确联系了材料并每点准确分析了人物各1分;答对两点给
15、满分;其 余答案言之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6. D【解析】不是狼狈,而是丰富了雪地行走的知识,发现了深雪中前行的方 法,是孙达得的一种主动作为,表现出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非狼狈不 堪。7. C【解析】第个“你”指情报,第个“你”指杨子荣,其中第个“你”明显 呼应前文没找到情报而担心杨子荣可能遇难没能来到这里你可来了”中的 “可”字有如释重负之感。8. 为下文写到发现杨子荣留下的手印作了铺垫,间接描写了杨子荣为革 命战友着想的温 暖形象;为孙达得得到情报后休息提供了避风处,也为 孙达得的心理变化提供了触发点和缘由;这一人为的雪墙,是文中孙达 得寻找情报和杨子荣送出情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使
16、情节衔接 巧 妙而紧凑。9. 内心独白。节选部分大量运用了自言自语式的内心独白来描写孙达得 的心理,表现出了孙达得独自一人面对林海雪原时的坚韧和乐观;幻觉 呈现。在孙达得疲惫到快要睡去时,眼前似 乎出现了少剑波“亲切的面容”, 表现出孙达得坚定的意志和使命感责任感;动作暗示。孙达得在 找到杨 子荣留下的信息后,“狠狠地把它握了两下,这一动作显示出孙达得终于找 到信息的高兴、激动的心情;环境烘托。文中多次写至天色渐渐昏 暗 黄昏笼罩了下来”,都是内心焦急或疲 倦的表现。(每点2分,任意答出3点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 CFJ【解析】均为动宾结构的短句,均省略了主语“秦”,故
17、在动词前进行断句。 对一处给1分,填涂在三处以上均不得分。11. c【解析】是指城墙很高,从文意“易守难攻”可知,从选项举例“为山九仞”也 可以推知“十仞”是很高的。12. B【解析】张冠李戴,这不是须贾认为,而是须贾在转述魏氏大臣父兄的言 论。13. (1)秦国在华地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并且围困了大梁。(得分点:败是打败,走是使动用法,可意译为打跑;围是围攻各1分;语 意流畅1分)(2)进攻了却不能攻克,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那么就前功尽弃了。(得分点:拔是攻克;而表转折,罢通疲,各1分;语意流畅1分)14. 让秦国看清现状:以魏国大臣、父兄的名义表明魏国抗秦的认识和决 心;让秦国知 难而退:假
18、意透露魏国调集三十万众守坚固城池来劝阻秦 国知难而退;利诱秦国:从秦国利益出发,表明只要求割让少量土地来 收拢魏国,以离间魏楚赵的合纵联盟,使秦国从中获益。(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参考译文】秦国在华地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并且围困了大梁。须贾替魏国对穰侯说: “臣下听说魏国大臣、父老兄弟都对魏王说:当初惠王讨伐赵国,在三梁 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克邯郸,赵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邯郸仍然重新得到归 还,齐国人进攻燕国,杀死了子之,攻破了燕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重 新恢复了国家。燕国、赵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有力的军队而土地 没有并入其它诸侯,是因为它 们能够忍受艰难而重视土地的外流。宋国、 中山
19、国几次被攻伐几次割让土地,而它们也就随着土地的 割让而灭亡了。 臣下认为燕国、赵国可以效法,而宋国、中山国的举动可以不去做。秦国 是贪婪凶暴的国家,没有它所亲近的国家,蚕食魏国,魏国从晋国分得的 土地将要被吞并尽了,战胜韩将暴莺(暴子),魏国割让八县土地,土地还没 有完全接收而秦国军队又出兵了。秦国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败 走了芒卯,攻进了北地,这不只是要进攻大梁,而要胁迫大王多割让土地, 大王一定不要听 从。现在大王避开楚国、赵国去讲和,楚国、赵国恼怒而 同大王争着服事秦国,秦国一定接受它们。秦国携同楚国、赵国的军队再 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要不被灭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
20、秦 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 会被欺骗。这是臣下在 魏国听到的。希望您以此来考虑国事。周书说: 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 能屡次降临。战胜暴莺割得了 八县土地,这不是由于兵力精锐,也不是由于计谋的精细,是上天的宠 幸 太多了。现在又败走了芒卯,进入了北地,围攻大梁,因此认为上天的宠 幸是正常的,聪明人却不 这么看。臣下听说魏国召集它近百个县的所有精 兵,来留戍大梁,臣下认为不下三十万人。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高的城 墙,臣下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容易攻下。轻率背离楚国、 赵国的 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去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
21、得, 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的时候到现在,不曾有过。进攻了却不能攻克,秦国 军队一定疲惫,那么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刚刚有所疑惑,可 以让魏国 少割一些土地收拢魏国。希望您趁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 快用少割得土地的 办法拉拢魏国。魏国刚刚产生疑虑而能够用少割让土地 来讲和,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您就得到了您 想得到的。楚国、赵国恼 怒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一定争相服事秦国。合纵就这样被拆散了,而 您 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之中从容地选择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 过晋国土地,何必用兵呢?不 用军队而魏国献上绛、安邑,又替陶邑开辟 了两条道路,几乎尽得了昔日宋国之地,卫国献上惮父,秦国军队
22、不受损 失,而您就控制了这些地方,想求得的东西什么没得到呢?想要做的什么没 做到呢?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冒险。”穰侯说:“好。”就解去了对大梁 的围困。15. D【解析看归来的意思是等到从北方归来,表明后面所写的白发和愁情皆 因陪使臣至金所致,是词人家国之愁深沉厚重的表现。16 .上阕“阑干静、慵登眺”中的“慵”字面上是懒得登楼,实则是正话反说, “正说”即 是因神州未复而不敢登眺。下阕两个“休”字正话反说,预想此行 必将引起的故国之悲,忍着不去 吟出“彼黍离离,彼稷之穗”的诗句;无 论上阕的“歌眠酒酣”的豪奢,还是下阕“诗囊针线”的深情,都在反衬着词人 的黍离之悲、沦陷之憾。(每点2分,答
23、对3点给满分,其余分析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17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吴楚东南班,乾坤日夜浮(3)示例: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 流水。18 .津津有味苦中作乐真知灼见【解析】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此处指阅读得很尽兴, 亦可以用“饶有兴趣、有 滋有味”。苦中作乐: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失乐观情 绪,自行其乐;因后文特地强调了苦和乐,故此处只能用“苦中作乐工真知 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透辟的见解。19 . B【解析】主要存在语序问题和搭配问题:从句意看,应该是先回顾再梳理, 先谈视野,再谈格局;从搭配看,应该是回顾历史,梳理脉络,谈视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部分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