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素质教育制度革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析高校素质教育制度革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高校素质教育制度革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析高校素质教育制度革新200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把 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强调要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 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 展的统一”。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 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技术理性倾向下形成的人才培 养机制,功利性、工具性、实用性的教育导向不断显化,不仅同国家对 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有一定差距,也明显
2、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进而弱化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反哺社会、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的功能。因此,强化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通过有效手段和路径形成高职 院校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并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现状 对素质教育机制进行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迫切之举。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1 .素质教育观念缺失由于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和高职教育课程“必须、够用”原 则的片面理解,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强调高职教育的技术教育成分,并 以此作为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质量标尺,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出现重理工、 重专业技能,忽略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课程粗放管理的倾向。尤其 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出于提高就业与毕业绩
3、效的考虑,一些高职院校 以就业知识、就业技能为主要支点设计和实施了 “现实需求型”的教 育结构和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元素被排斥在外。据笔者对浙江省10所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开设课程情况的调查,涉及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主 要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规定的素质教育类必修课,而隐性课 程的内容则主要以技能培训、技能提高和就业准备为主,笔者还在浙 江杭州及周边的10余所高职院校发放了 500份问卷了解高职院校师 生对素质教育的看法,其中分别有23%的教师和45. 2%的学生表示高 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无太大必要”,认为学好就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即
4、可的占83%o说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观念缺失,不仅出现在学校 的管理层,而且也渗透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中间。2 .教育过程中存在功利化倾向由于高职教育的负荷增大,政府集权主导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不能 满足所有高职院校超常规发展的资源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在经济利益 最大化的功利驱动下,采取超越教育生态容量和空间的发展方式,通 过扩大招生规模、缩短学制、减少素质教育门类和学时、延长高年级 学生预就业时间等方式减少教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短期的数 量型增长和发展。这种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的信念教育、品德教育、 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历史观教育、文化观教育等素质类教育严重缩 水。高职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类
5、似功利化目的,使部分高职院校的教 育导向向现代科学世界观和技术理性倾斜,不断偏离人文精神,也离 育“人”的根本目的越来越远,逐渐成为培养“人力”的职业培训主 体,学生通过学校的职业培训,虽然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技能 和专业知识,可能会较快地胜任某项职业的某个岗位,却不会系统地 考虑技能本身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只能以职业充当生活的手段和 经济增长的规范“工具”。3 .素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资源是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体 系内的边缘化,也反映在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上。主要体现为:(1)师资力量的相对欠缺。以专业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教学业绩的 评价、考核、奖励均向专业教师倾
6、斜,不仅使现在的素质教育教师队 伍不稳,也使专职素质教育教师的数量递减。投入支持的相对不足。技能优先、就业优先的教学导向,使部 分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和大量财力用于学院的实验教学、实训设备、 就业培训等项目建设,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必需的教育经费、活动经费 不断缩水。(3)教育载体的相对单一。素质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开展素质教育 必须采用多维结构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平台和载体指导学生参与、 体验、互动,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据对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 的调查,教师开展素质教育主要以显性课程为主,隐性课程如学生社 团活动、讲座、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技能培训或就业指导为主,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隐性课
7、程占很小比例。4 .学生的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淡化已成为全球性教育难题。 素质教育功能被削弱,体现在“以科学技术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 以现代文化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 格整体教育”。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功能时认为:”专门知识和技术 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 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近年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唯能力”、“唯职业”或者“技能至 上”、“职业至上”的教育偏向,使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退化,发 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1)文化底蕴不足。单纯地追求职业技能和知识,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 高校 素质教育 制度 革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