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 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 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 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 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
2、其意蕴 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 宙的灵魂。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 之道。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 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 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 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 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
3、德性精 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 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 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 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 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 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 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
4、具备工匠精 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 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 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 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 ”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 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 为之奈何? ”范雎日:“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5、)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 韩听而霸事可成也B.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 韩/听而霸事可成也C.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 韩听而霸事可成也D.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 韩/听而霸事可成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雎谢曰”与“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两句中
6、的“谢”字含义不相 同。B. “大王信行臣之言”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信”字含义 相同。C. “亡不足以为臣忧”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 相同。D. “千乘”即一千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千乘”“百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来到秦国后,秦王请范雎赐教,范雎接连说“唯唯”,并没有急着陈述自己的主 张,这让秦王十分着急。B.范雎被秦王的诚恳打动,帮秦王分析了秦国的形势,认为秦王想要越过韩、魏的国土去 进攻强大的齐国是失策的。C.范雎建议秦王与处于天下枢纽的韩国、魏国结交,并依附
7、强大的楚国和赵国,这样齐国 就会自己前来归附。D.魏国对秦王的态度变幻莫测,在范雎的建议下,秦王起兵攻打了魏国的邢丘,邢丘被攻 陷后魏国果然来请求归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2)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霸王之业可致。14 .范雎为什么“三问而不对”?请简要概括说明。K 答案R 10. A11. B 12. C13 . (1)人们见到这样尽忠于大王终究还是身死,因此人们都会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 到秦国来。(2)拿秦国兵卒 勇敢,车骑的众多,来抵挡诸侯国,轻易可造就霸王的功业。14 .自己客处他乡,与秦王关系疏
8、远。还不了解秦王的心意。担心阻断其他人的进言 之路。K解析K10题详析U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北部截断太行的道路,那么上党的兵也就不能南下了; 一举而拿下荥阳,那么韩国 将被分成孤立的三块。魏、韩看到自身将要覆亡,怎么能够不听从呢?韩国一顺从,那么 霸业就可以成功了。”“上党之兵”是“不下”的主语,“上党之兵”和“不下”不能分开,应在“下”前断 开,排除CD;“焉得不听”是反问句,独立断开;韩”是“听”的主语,应在“韩”前断开,排除B。 故选AoK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道歉。句意:范雎便恭敬地道歉说。动词,感谢、道谢。句意:樊哙拜谢
9、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B.动词,相信、信任。句意:大王信任我真能按照我的策略去做。形容词,可靠。句意: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C.动词,逃亡。句意:即使流亡也不会以此为忧虑。动词,灭亡。句意: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D.正确。故选BoK12题详析U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并依附强大的楚国和赵国”错误,根据原文“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 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可知,赵国强盛,那么楚就要附 秦,楚国强盛,那么赵就要附秦。楚、赵都来附秦,齐国一定恐慌,齐国恐慌肯定会卑下 言辞,加重财礼来服侍秦国,选项曲解文意
10、。故选CoK13题详析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身蹶”,身死;“是以”,因此;“杜口”,闭口; “即”,至限(2) “卒”,兵卒;“当”,抵挡;“致”,招致,引来。K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可知,自己客处他乡,与秦王关系疏远。根据原文“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可知,还不了解秦王的心意。根据原文“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 秦耳”可知,担心阻断其他人的进言之路。参考译文:范雎来到秦国,秦王亲自到宫殿前面的庭院里迎接他,秦王
11、对范雎说:“我早就该聆 听你的教诲了。”范雎表示了谦让。这天接见范雎,见到范雎的人无不肃然起敬。秦王把 左右的人支使出去,跪身请求说:“先生怎么来教导我呢?”范雎说:“是,是。”过了一 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还是说:“是,是。”就这样一连三次。秦王又拜请说:“先 生真的不教导我了吗?”范雎便恭敬地道歉说:“现在,我只是个旅居在秦国的宾客,与大 王陌生疏远,但想陈述的又都是纠正君王政务的问题,而且还会涉及君王的骨肉至亲,我 本想诉说我的愚忠,可又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三次问我我都没有回答。我并不 是害怕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明天可能就会有杀身之祸,但是我并不畏 惧。大王信任
12、我真能按照我的策略去做,我即使身死也不会以此为祸患,即使流亡也不会 以此为忧虑。我所担心的是,我死了以后,人们见到这样尽忠于大王终究还是身死,因此 人们都会闭口不言、襄足不前,不肯到秦国来。”秦王跪身说:“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 秦国是个偏僻边远的国家,我又是一个没有才能的愚人,先生能到敝国来,这是上天要先 生扶助先王不抛弃我。”范睢因而再次拜谢,秦王也再次回拜。范雎说:“大王的国家, 战车有千辆,精兵有百万。拿秦国兵卒的勇敢,车骑的众多,来抵挡诸侯国,轻易可造就 霸王的功业。如今反而闭锁函谷关门,兵卒不敢向靖山以东窥视,这是秦国穰侯魏冉为秦 国谋划不忠实,导致大王的决策失误。”秦王说:“我希
13、望能听你说说失策在哪里。”范 睢说:“大王越过韩、魏的国土去进攻强齐,这不是好的计谋。如今韩、魏的形势,居各 诸侯国的中央,是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果想要成就霸业,一定要先亲近居中的国家而用它 做天下的枢纽,来威胁楚国和赵国。赵国强盛,那么楚就要附秦,楚国强盛,那么赵就要 附秦。楚、赵都来附秦,齐国一定恐慌,齐国恐慌肯定会卑下言辞,加重财礼来服侍秦 国,如果齐国归附,那么韩、魏就有虚可乘了。”秦王说:“寡人本想亲睦魏国,但魏的 态度变幻莫测,寡人无法亲善它。请问怎么办才能亲魏呢?”范雎说:“用谦恭的言辞,加 重财礼来服侍它。这样不行,就割地贿赂它。这样不行,就起兵来攻伐它。”秦王于是出 兵进攻魏国
14、的刑丘,攻下了刑丘,魏国终于要亲附秦国。秦王说:“寡人打算使韩来附, 韩国不听从,可怎么办呢?”范雎说:“起兵攻打荥阳,那么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北部截 断太行的道路,那么上党的兵也就不能南下了; 一举而拿下荥阳,那么韩国将被分成孤立 的三块。魏、韩看到自身将要覆亡,怎么能够不听从呢?韩国一顺从,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 了。”秦王说:“这很好!”(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霜天晓角梅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用一 “
15、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B. “数枝雪”,形象地勾画了 “梅”之“疏”,又用雪来借代梅,突出梅之洁白。C.胜绝,愁亦绝”,这两句中的“绝”字重叠、就更加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D.景愈美而愁愈甚,致使词种主人公“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更衬出了悲愁的深度。16.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俞陛云认为最后三句“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最为擅胜 (意蕴丰富,技法巧妙)。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K答案15. B 16.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愁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 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 看见春夜倚楼之人,传此愁情。K
16、解析K15题详析X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又用雪来借代梅”错,这里是以雪“喻”梅,是比喻的手法。故选BoK16题详析可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意思是,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 上,思念伊人。这结尾三句,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是借景抒情的手法。“两行”写雁并非一只,而“倚”“画楼”的人却只有一个。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 独;“低雁”之“低”是为天将暮,雁要回巢。大雁有家可归,而人却还在漂泊。雁行之低, 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此句中借助“鸿雁传书”的典
17、故表达愁情,鸿雁可 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以温和又幽默的语气 打破师生间的距离的句子是“, o(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濒临灭亡的 国家“,治理得富强知礼。(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 “不可”,他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晋国 军队就离开了郑国。K答 案X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健(3)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三、语言文字
18、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互联网上 的网络文学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参评的共有7部作品,结果无一 o有人认为这几部作品不能代表 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实绩;还有人认为,这几部作品不是公开出版的纸质出版物,没有达到参评要求。其实,我们更应该看 到茅盾文学奖对网络文学敞开大门的意义。这意味着传统文学对网络新媒体文学的身份认 可,有助于改变两者彼此观望、不相往来的格局,()o当代文学经历的“网络洗礼”,既能使陷入瓶颈的传统文学获得重现辉煌的机遇和力 量,亦能使 的网络文学提升审美与文化素质。通过茅盾文学奖这个平台,让传统文学意识到应该对网络写作投以理性的目光,赋予必要的关注和激
19、励。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风生水起斩获擢发难数泥沙俱下B.有声有色俘获浩如烟海鱼目混珠C.风生水起斩获浩如烟海泥沙俱下D.有声有色俘获擢发难数鱼目混珠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现两种文学切磋砥砺、融合互补、相互交流B.实现两种文学相互交流、切磋砥砺、融合互补C.实现两种文学融合互补、相互交流、切磋砥砺D.实现两种文学融合互补、切磋砥砺、相互交流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茅盾文学奖这个平台,传统文学意识到应该对网络写作投以理性的目光,给予必要 的关注和激励。B.通过茅盾文学奖这个平台,
20、传统文学意识到应该对网络写作投以理性的目光,赋予必要 的关注和激励。C.茅盾这个文学奖平台,让传统文学意识到应该对网络写作投以理性的目光,给予必要的 关注和激励。D.茅盾文学奖这个平台,让传统文学意识到应该对网络写作投以理性的目光,赋予必要的 关注和激励。K答案I18.C19. B 20. AK解析K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 分生动。语境指网络文学在互联网上很兴盛,选用“风生水起”。第二处,“斩获”,泛指收获。“俘获”,俘虏和缴获。语境指参评的作品没有获奖,选 用“斩获”。第三处,“擢发难数”
21、,形容罪行太多。“浩如烟海”,形容书籍、文献等数量繁多。语 境指网络小说作品众多,选用“浩如烟海”。第四处,“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 的冒充真的。语境指网络文学好坏兼有,选用“泥沙俱下”。故选CoK19题详析X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按照原文的逻辑,先改变两者彼此观望、不相往来的格局,实现相互交流,接着切磋砥 砺,最后融合互补。故选BoK20题详析X木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原句缺少主语,“通过”与“让”任去其一。二是搭配不当。“赋予”与“关注和激励”搭配不当,将“赋予”修改为“给予”
22、。A项修改正确故选Ao(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 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 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 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 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 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都是真实的 记录,园子
23、荒芜但并不衰败。我在这园子里呆着,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 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 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 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 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21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各指什么?22 .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修辞,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2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又记起西洲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广安市 育才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月月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