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求谏》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6求谏》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求谏》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求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的文化常识,培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拓展探讨问题的思路。2、回顾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感悟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 建帝王的治国思想。【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教学难点】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忠言”,如何“求谏”等问题。【教学方法】合作探讨【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贞观政要的内容。贞观政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下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 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 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君道:君主的行为规范
2、,包括个人修养、君臣 关系、君民关系等。本文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二、古代纳谏名言举例。想一想,为什么要看重“谏言”呢?1、从“谏”字的金文、专属、隶书的形态进行分析;2、从稣禹治水不同方法及结果类比分析。三、具体探讨:(一)探讨一:“求谏”作为标题,从语法上看,表述是不完整的,哪位同学能够将其 完善一下?明确:唐太宗向身边的大臣们求取谏言(批评和忠告)。(二)探讨二:阅读第3、4、5段,谈谈唐太宗为什么要向臣子“求谏”?从中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君王?明确:谦虚谨慎、勤于政务;了解民意、居安思危;自知之明、虚怀若谷。补充:“天心”“百姓”是唐太宗反思自己的“标杆”。(君权神授,民本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求谏 教学 设计 部级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