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林静一、情境导入(一)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 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 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 灵魂。大家知道我说的是谁吗?没错,这位诗人就是带给我们无尽精神享受的陶 渊明。陶渊明留给我们更多的似乎是大自然的组诗。下面我们带着对陶渊明的了 解,学习他的归园田居,进一步走进他的桃花源。(二)三维目标展示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对诗人的理解,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鉴赏诗中的景物描写,感悟诗人的情感;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节,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二、检查预习1、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 ,又名 潜,晋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他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几个称号:“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附诗人背景:陶渊明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 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 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 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 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
3、,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 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萧 统陶渊明传)即日解印,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从此他过着躬耕自 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 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2、标注读音:羁( )拙()亩()荫()暧()樊()3、自主理解诗人情感,尝试有感情朗读诗歌。三、诵读初感同学们,学习诗歌,朗诵是很重要的。1、全班齐读诗歌。自行评价:我们朗读诗歌需要注意什么呢?(读音、节奏、情感)你们觉得 刚才读得怎么样呢?(读音是没问题了,节奏可以怎样划分呢?五言诗,一般是 二三节拍,在第二个字那里停顿
4、一下。当然更多的节奏需要结合你对诗歌情感的 理解。)要不我给大家读一下吧?大家可以小声跟着读。2、教师范读。这就是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同学们可以有所不同哈。3、小组带问题再读诗歌。(1)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说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文章,题目是很重要的。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起到画龙点睛和眉目传神的作用。同学们观察一下题目,“归 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呢?(“归”)这个“归”字,你们会不会想到 什么问题呢?(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2)小组合作诵读:好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到诗歌当中去才能解决。 下面我们带着这些疑惑,再一次诵读诗歌。这一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诵读, 结合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园田居 园田 教学 设计 广东省 县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