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共45张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六国论》(共45张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共45张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2六国论课件(共45张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 修下册)(共 45 张 PPT)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六国论苏洵精选课件作者介绍: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 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 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 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 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号为“老苏”,与儿子苏 轼、苏辙号为“三苏”。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
2、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 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 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 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 交近攻
3、”瓦解,相继灭亡。题解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 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引 古)(递 进)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 今)(并 歹n不战胜负已判智力孤危败亡中心论点分论点事 实论 断结 论(分 总)讨论:你认为苏洵的论点正确吗?你怎么看待六国的灭亡? “老苏”此文体现出思想的进步性和观点的片面性。? 内因、综合国力(经济、政治、军事)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北宋所处的时代和战国有何相似之处地缘战略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 集权制度,将军权
4、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 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 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 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 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 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北宋对外政策和六国相似之处写作目的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借鉴,不 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抵御, 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总 结全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第一个分论点承中心论点
5、直接提出,顺应自然。第二个分论点用一 问一答的方式提出,引人思考,对中心论点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从道理上给人以明晰、严密的感觉,语气坚定, 观点鲜明。本文以高度概括的方式论述六国亡于秦的原因,又联系现 实政治,借古讽今。本文借古讽今不是消极地批评北宋王朝失策,这反映在文章在指 出六国应抛弃错误政策的同时,又指出了正确的政策,即“以赂秦之 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战略 构想对当时北宋朝廷同样适用。苏洵的忧国之心也可见一斑了。“言当世之要”“施之于今”当堂巩固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C、后秦击赵者再D、始速
6、祸焉E、可谓智力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两次。今表示又一次。)(速:招致。今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 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暴霜露B、暴秦之欲无厌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A、日割月削B、以地事秦C、义不赂秦D、不能独完“暴”同曝二读pfi,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厌”同“媵二读ydn,满足。“无”通“毋”,读w S 不,不要。(D )名词“事”
7、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日”“月”,名词作状语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4、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六国破灭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灭亡,动词熄灭,动词如果,连词向西进攻,动词动词,好象副词,还或曰或未易量以地事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强弱胜负已判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有人,有的
8、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才,副词终于,副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能,能够,动词想要,追求,动词暴露,显露,动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判断句欲望,名词(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5)举以予人(6)至丹以荆卿为计(7)赵尝五战于秦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动宾
9、词组介词结构后置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 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 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题解整体感知第一段(1):全文纲领。提出中心论点,评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第二段(2):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正论)第三段(3):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二(反论)第四段(4、5):作出小结,提出告戒。旨借古讽今。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兵:兵器道:原因或:有的人,不定代词率:全,都,副词以:
10、因为,表因果连词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完:保全,形容词做动词六国被灭,并不是(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就在 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使自己的力量亏损,(这)是被灭 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回答) 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大概因为不 行贿赂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 就在贿赂秦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45 PPT 语文 统编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