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复习律诗格律知识,并能完整背诵。2、理解诗歌写作技巧: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的特点。并能分析模仿。3、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学习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体会诗歌中的用典作用,体 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三教学难点:学生领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诵体会诗人刘禹锡在诗歌中是如何表 达从悲愤压抑的心情向豁达乐观心境的转变。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朗诵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电脑七教学过程:猜猜他是谁?他来自诗歌发展鼎盛时期的唐代;他与柳宗元合称“刘柳”
2、;他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我们学过他的陋室铭。明确:(唐刘禹锡)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 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位诗人。2.题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地点是在扬州。;“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初次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请学生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 景。了解写作背景,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看完能复述内容。明确:写作背景,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 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
3、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 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 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了解写作背景,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看完能复述内容。明确:写作背景,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 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 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 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听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多种朗读形式,夯实基 础。)请学生把自己读得最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 诗词 乐天 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