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四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筷子“折”了》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四年级科学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筷子“折” 了教学设计一、魔术引课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这是一支听话的筷子,你们信不信?预设:学生半信半疑教师让学生检查筷子,学生发现这只筷子看起来就是一支普通的筷子。教书故弄玄虚的说“这 可不是一支普通的筷子”然后教师边说边开始变魔术,教师故弄玄虚的说:“老师这里有一 杯水,我把它斜放进水中,奇迹就出现了,看仔细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筷子真的折了;教 师一边把筷子从有水的烧杯中拿出,一边故弄玄虚的说:“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筷子真 的直了,可以反复几次。设计意图:通过魔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注意到烧杯中加水后筷子会发生弯折。过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揭开筷子“折” 了的秘
2、密吧,板书课题:筷子折了。其实这 个魔术也是个科学小实验,大家也可以做。二、探究实验一:PPT出示实验要求:1、将筷子斜放在烧杯中,缓慢向烧杯中加水。2、仔细观察,筷子在哪个位置折了?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在图中。组织交流的时候,教师准备硬纸板,让两学生上黑板上摆一摆,引导学生观察到筷子向上偏 折。学生做实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板书:筷子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折了。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关注筷子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折了。教师通过问题“筷子是不是真的折了呢?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发现“筷子并不是真的 折了,只是看起来像折了一样(教师边说边把课题中的引号补充上),教师抓住这个点 补充“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
3、筷子,是因为筷子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里。提问:“杯中没 有水时,筷子反射的光通过哪种物质进入我们的眼睛?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空气”; 教师接着引导:“烧杯中加水后,筷子反射的光先通过水,再通过空气进入我们的眼睛,筷 子在水和空气的交界面处折了,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筷子反射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在水 和空气的分界面处发生了偏折。教师接着抛出问题:“谁和空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学生经过思 考可以说出“它们都是透明的物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接着提出问题:“光在其 它不同种的透明物质间传播,也会产生这种现象吗? ”预设:学生不清楚,持怀疑态度。过渡:教师为大家准备
4、丰富的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成立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学生的关注点由筷子转移到筷子反射的光上,并提出光在其它 不同种的透明物质间传播,也会产生这种现象吗?激发学生实验的热情。三、探究实验二: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不同的实验,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实验一:光从空气进入透明皂,实验二:光从透明皂进入空气实验三:光从水晶泥进入水实验四:光从水进入水晶泥小组汇报,展示光路图教师师提问:1以上几个观察活动中,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现象?2、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几种物质?教师提问“光在哪个位置发生偏折的? ”学生经过试验总结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发 生偏折。对比探究一和探究二的结论,教师提问
5、:“水、空气、透明皂都是透明的物质, 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吗? ”预设一:“它们的形态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问:“光以一定角度在不同种的液体中传播,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 偏折呢? ”教师演示实验:将筷子斜放在盛有油和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筷子啊在两 种液体的分界面处是否发生偏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筷子“折” 了,通过这个实验说 明光在两种透明物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偏折与物质的形态没有关系。教师进一步解释:“其 实最本质的原因是两种透明物质的密度不同。”PPT出示: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发现光在不同密度的透明固体中,透明液体中,甚至 是不同密度的气体中都可以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偏折。“根据这些我们可以
6、得到结论,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折射。”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进而总结光的折射的定义。谈话过渡:“关于光的折射还有哪些规律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分析一下。”四、观察实验杯子里的彩色条纹(杯中只贴两种颜色的条纹,上面的条纹方便学生调整眼睛位置,杯 底的条纹加水后可以看到)PPT出示观察要求:杯中没有加水时,我们能够看到绿色的条纹,随着水逐渐增多,我们又能看到什么颜色的条 纹?看起来条纹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交流实验现象:“我先看到了绿色条纹,随着水逐渐增多,我又看 见了红色条纹,继
7、续加水,我可以看到杯底,看起来条纹变细了,感觉向上偏移了” 教师总结:1、没有加水的时候看不到红色条纹,是因为红色条纹反射的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边说边用PPT演示光的传播路线图,并强调箭头的方向。2、加水之后,我们能够看到红色条纹,让学生说一说“光还是沿着刚才的方向传播 吗? ”学生能够指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因为光能够进入大家的眼睛。教师 相机提问:“根据我们折射规律,光应该在哪个位置发生偏折? ”学生根据折射规 律会说出光在水和空气的交界面发生偏折,教师用PPT演示杯中加水后红色条纹反 射光的光路图。3、教师进一步解释,因为人的眼睛认为光是延直线传播的,所以它会逆着从水中射向 眼睛
8、的光线去看,看起来橙色条纹的位置上移了,这是一个虚像。实验结论:眼睛看到的是红色条纹的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上。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光从水中以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时,光会在空气 和水的分界面处发生偏折,像在真实物体的上方。五、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提问“生活中有很多光的折射现象,你能通过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下列现象吗? ”1、河水变深了2、捞不到鱼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教师再次抛出问题:“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光的折射现象?试着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 因“学生列举并解释成因。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说明光的折射发生在不同密度的透明物质之 间,进一步巩固折射时所成的像
9、在实际物体的上方。谈话: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真实物体所成的像, 并且像在真实物体的上方。大家都知道地球是近球形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看到地平线以 下的物体?预设:学生会根据折射的知识想到如果光能发生折射,地平线以下的物体的像就会出现在真 实物体的上方,或许我们就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物体了。教师对学生的猜测给予肯定并讲述“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天气条件下,就会形成我 们刚才所假设的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一一海市蜃楼,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 吧”教师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教师说:“在古代,由于人们无法科学的解释这种现象的成 因,便赋予种种的神话传说,他们认为这种神奇的现象是海里的蜃吐气而成,你认为这种说 法科学吗? ”学生可以根据视频中的一些提示(雨后、云、雾)说出下层空气水蒸气含量较多,上层 空气水蒸气含量较少,光在通过两种不同的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补充说:“海市蜃楼是光在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时发生折 射形成的,在雨后的大海、湖泊,炎热的沙漠中比较容易形成稳定的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同 学们如果想亲眼看看海市蜃楼,可以选择去雨后的大海、湖泊,炎热的沙漠中去碰碰运气” 谈话:“我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知识去解释,避免封 建迷信。”五、学生谈收获六、教师总结全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