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登高》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沈阳市青松中学 王春华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 6 7 )的秋天,是诗 人流寓夔州深秋登高时有感而作。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 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全诗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 悲歌;全诗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 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高一学生。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想通过本首歌的学 习,除了掌握作品的内容及技巧外,还要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诗歌教学的 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感。杜甫的诗歌素以炼
2、字精深、涵盖深远著称,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语, 便笼大千于方寸,缩古今于一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长年漂泊、老 病孤苦、心系天下、壮志未酬的情怀,深刻感悟情与景的结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2、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3、感受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并初步感知杜甫诗歌沉郁顿 挫的风格。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 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诱思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首
3、联颔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投影】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 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步履蹒跚的来 到长江之滨的夔州,独自登高,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 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此人是谁?他就是唐代的 伟大诗人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作品登高。二、讲授新课(一)、1、朗诵诗歌。听名家朗诵,学生自读,齐读。2、指出鉴赏诗歌五步法:知人论世一一梳通诗意一一体会意境一一品味语 言探究手法。(1)、知
4、人论世【课件投影】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 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 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 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 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 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一一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即通过深入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使学 生更好地走近作者,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体悟诗歌的丰
5、富意蕴。反复诵读,整体感悟【课件投影】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指导学生七言诗的读法,以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吟诵,注意抑扬顿挫、轻重 缓急。音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情读要求学生饱含感情朗读。告知学生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必须把自己 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如读杜甫的这首 诗时,把自己化身为那个老病孤苦的杜甫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 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 一辈子。鼓励一、二名学生主动范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教学 设计 辽宁 省市 级优课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