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魏思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意境与情感基调。2 .把握杜甫诗歌风格。【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辅助】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2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教学过程】一、背诵杜诗,导入新课全班齐背登高。在登高一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伫立于萧瑟秋景之 中,虽穷困潦倒但仍心忧国运的伟大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2、杜甫另一首颇 负盛名的登高诗登岳阳楼。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自由读,同学代表展示朗诵。(教师点评指导)(三)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悲伤、无奈、凄凉)三、批文入情,沿波讨源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走进这首诗,给同学三分钟时间选择最喜欢的一联诗句 进行赏析。两个注意事项:一是一定要把你想的形成文字落实在导学上,二是注 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补充。)首联:理解首联所蕴含的复杂幽微的情感可以把重点放在“昔”和“今”这 两个字上。岳阳楼洞庭湖早有名气,杜甫应该少年时期就听说过了,但却在年近 六旬才登临。这说明什么呢?杜甫的一生非常坎坷,他
3、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 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革。杜甫如今站在岳阳楼上,回想起少年时,难免回顾自 己的一生,从“昔”到“今”这几十年间有多少颠沛流离,多少无奈凄苦啊。所 以在首联中应该有实现夙愿的喜,但更多的则是漂泊多年的悲伤与无奈。所以在 看似平静的口吻当中实则蕴含着极为复杂幽微,难以言说的情感。颔联:以想象和夸张表现出洞庭湖万顷波涛的盛大景象与包纳天地的磅礴气 势。这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更被人赞誉“气压百 代,为五言雄浑之冠。”在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的特别有深意,“浮”。“浮” 意为漂浮,给人以动荡不安之感一个“浮” 一方面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波涛起伏, 一方面暗示当时国
4、家战乱四起,动荡不安。颈联:在此之前,杜甫在夔州寄居了近两年时间,他本想顺流东下再北上回 到故乡,却因战乱无法前行,此时的杜甫多么希望得到亲友的消息,却杳无音讯, 而此时衰老,多病的诗人所拥有的只有这一叶扁舟。这一“无”一“有”之间蕴 含着多少凄苦无奈啊。尾联:生活的窘况、身体的衰病、亲朋好友的杳无音讯没有让晚年的杜甫沉 溺在个人的悲伤中。涕泗不仅是为己而流更是为国家,为天下苍生而流。以涕泪 横流的情态凸显出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在我们分析了每一联诗句后,我们不应该忘记一首诗是一个整体,而对于律 诗,更要关注它的起承转合。首联以平静的叙事为开端,颔联紧承首联描写登上 岳阳楼所看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岳阳楼 岳阳楼 教学 设计 辽宁 省市 级优课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