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docx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1/ DTERDANYUAN l古代团史上的改革(下)春秋时期变法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变法魏文侯变法李悝改革吴起军事改革内容:废井田,奖军功,奖 耕织,建县制商鞅变法影响:富国强兵,为统一奠 定基础背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古代历史上的改革T) (孝文帝改革内容: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迁 都、汉化影响:北方经济恢复,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发展奠定基础王安石变法背景:“三冗”两积”内容:理财、整顿军队、科举影响:取得一定成效,后来变质失败立志变通创新忽必烈改制“汉法”与“旧俗”之争改革:政体更新;转变立国之本张居正改革背景:时代呼唤内容:整顿吏治、实施边
2、防新政、清丈 田亩、一条鞭法结局: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身后 毁誉解读核心要点JIEDU HEX IN YAODIAN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总结1.的类型(1)促进社会转型的变革:此类变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进行, 属此类型的有管仲、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挽救危局的:此类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为的重点,属此类 型的有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群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缘由。(9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分析梭伦对贵族与群众之间的冲突实行的处理原那么。(6 分)解析:第问,依据“政治体制都把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 女都
3、为富人所奴役”“全部的土地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等信息分析作答。第问,结合 材料二中“不给他们太多“不使他们受到损害”及相关学问进行提炼。答案:(1)缘由: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掌握全部土地;平民政治地位较低,无人身权利 保障,经济上处于被掠夺被奴役的境地。折中或中庸调和。10.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闻名的。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材料一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处方面,对犯罪 集体负责的原那么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掌握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根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 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
4、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夫和有纪律的队为根底的统一而 强大的国家,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夫。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 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行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6分)(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闻名的。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 以说明。(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的信息得出强化中心集权,实现富国强兵,掌握民 众;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得出实行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制度,实
5、行“分异令”,嘉奖 耕战。第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的信息得出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比拟客观,对王安石的评 价具有片面性;其次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进行分析,在评价商鞅变法时,既看到在 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加秦国国力方面的乐观作用,又看到压榨民众的局限性,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那么只看到剥夺民众的局限性,没有看到乐观作用。答案:(1)目的:掌握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分异令(小家庭制);嘉奖耕战。(2)看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符合事实,有肯定道理。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 确立封建制度,增加秦国综合国力的乐观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评
6、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只看到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的一面;没 有看到变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国家事力气,肯定程度上转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 要作用。11.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历代对其褒贬不一。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整商品、货币流通和掌握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 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那么何患乎经人(指常规赋税收入) 之缺乏。?王安石文集?卷四九材料二 今因其固有之义务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视前非有所增 也。而其征收之也,以财产之高以下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 者,那么尽豁免
7、之,此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不惮得罪于巨室,而依旧 课彼辈以助役钱,此欧洲诸国流亿万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纤筹于庙堂,顷刻而指挥假设 定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材料三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无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状 况,非先澄清吏治,缺乏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缺乏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缺乏 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 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视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实现“御轻重敛散之 权,他在变法中实行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乐观效果?(6
8、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确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指出其确定的理由。(5分)(3)材料三中,钱穆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哪些缺乏?(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政府财政状况的角度概括;其次、三小问, 依据所学学问答复即可。第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其赋税征收的特点可知是募 役法;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从百姓负担、社会公正的表达、对社会 开展的影响等方面阐释。第问,依据材料信息,从的偏重方向、加意聚敛、事扩张等方 面分析归纳。答案:(1)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效果:打击了富商对物资和物价的操纵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9、2)措施:募役法(或免役法)。理由:认为该措施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穷人和富人征税税额不同,肯定程度上表达 了社会公正;推动了社会进步。(3)缺乏:偏重创设制度,无视吏治;偏重敛财,无视宽民固本(或与民争利);变法与战斗同步,财政需求过大。1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孝文帝(467499)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 公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纳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这些,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北宋建立以来积弊的一场。 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详
10、细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 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判的局面,但是一些详细措施还是保存了下来。请答复:(1)结合所学学问,简述两次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2)从内容看两次的侧重点各是什么?的成效如何?(4分)(3)两次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4分)(4)我们从以上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3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学问答复。第(2)问,两次中一个是少数民族为学习汉族先进 文化而进行的,一个是为摆脱危机而进行的,故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的成效”实际 上就是要求答复的乐观作用。第(3)问,主要考查根底学问,属于难度较低
11、的题,依据所学 史实答复即可。第(4)问,答复启示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答案:(1)背景:都是在社会冲突锋利和激化的状况下进行的。目的:都是维护其统治。(2)侧重点:前者是汉化政策;后者是理财策略。成效:孝文帝促进了北方经济开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事力气,促进了经济开展。(3)孝文帝:鲜卑上层旧贵族和守旧势力。王安石变法:大官僚大地主等势力。措施: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4)是历史开展的要求和产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措施 要从实际动身,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少数民族学
12、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此类多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俗、接受 先进文化为主体,属此类的有北魏孝文帝和忽必烈改制。2.的内容(1)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2)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促进经济恢复和开展的一系列措施。(3)制,调整官制,吏治。(4)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5)汲取中原地区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3 .的结果和成效中国古代从效果上来看都收到了明显成效,管仲、商鞅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 魏孝文帝和忽必烈改制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一度转变了中衰局面。 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那么有成有败,一般状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都取得胜利,王朝中后期推行的大
13、多遭到失败。4 .中国古代的启示 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开展。杰出人物在中起着重要作用。过程伴随着锋利而简单的斗争,布满着艰辛。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学习。二、比拟古代历史上的1.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不同点背景社会大变革北宋中期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根本目的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对生产关 系进行局部调整性质封建制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结局胜利失败影响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开展, 增加了综合国力,为秦统一全 国奠定了根底在肯定程度上转变了北宋积 贫积弱的局面,但没有从根本 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相同点直接目的都
14、是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剧烈反对变法都对生产关系做了调整2.商鞅变法与孝文帝的异同(1)不同点: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侧重于制度的革新、迁都和 移风易俗。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斗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 帝是为了缓和社会冲突,转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2)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开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且最终都取得了胜利。0单元通关演练DANYUAN TONGGUAN YANLIAN(时间:50分钟 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
15、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做了如下总结,符合史实的是()A.李悝和商鞅都提倡“赏罚清楚B.管仲和商鞅都鼓舞商业的开展C.管仲和李悝都废除了井田制D.商鞅和李悝都致力于维护贵族的利益解析:选A 李悝提出“选贤任能,赏罚清楚的主见,商鞅变法中也屡次表达“赏 罚清楚,比方按功授爵等,因此A项正确;商鞅主见“抑商”,B项错误;管仲和李悝 都只是肯定程度上破坏了井田制但并没有废除,C项错误;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都对贵族 利益造成了威逼,D项错误。2 .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那么材料反映()A.秦代农业生产效率
16、高B.秦代农夫税赋较轻C.作者主见恢复井田制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解析:选D 依据材料“用商鞅之法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说 明作者认为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造成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分化严峻,贫民生活困苦,故D 项与题意相符。3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 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意了农夫的要求D.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农夫的负担解析:选D 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规定农夫担负固定的赋税和徭 役,这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岳麓版 选修 讲义 第二 单元 小结 测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