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一中高2023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任何民族的神话从产生开始,就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中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考验。一代代先人 在追梦路上隼路蓝缕、栉风沐雨,却没有丢弃神话,而是将其视
2、为一种文化信念和前行的力量;一代代传 承者则在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着这种古老文化,因此也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形成了反 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多渠道与多维度。其中,在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尤为丰富多彩。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人类正是在 这种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中,积极寻找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许多民族神话都 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恰如其分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神话叙事中。像盘古,无论是北 方地区还是南方民
3、族都有他的身影,在不同民族神话中出现了 “盘古王”盘古大王”等不同名称。不同 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是群体归属感和自 豪感的文化表征,有利于增强群体内在的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神话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突出 贡献就是塑造出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 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把 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
4、阿 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行云布雨、保佑苍生的龙王、龙神等, 无一不表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 “龙文化”的密切关系。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与再生产则不断丰 富着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命是有充分的余裕的。在山中,每一种存在的都是适者。忽然,我听到人声,胡先生来接我了。“就在那上面,”他指着头上的岩突叫着,“我爸爸碰到过三只熊!”我有点生气,怎么不早讲?他大概怕吓着我,其实,我如果事先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大黑熊出没的 路,一定要兴奋十倍。可惜了!他顺手摘了一把野草,又顺手扔了,他对逝去的岁月并不留恋,他真正挂心的是他的车,他的孩子, 他
5、计划中的旅馆。山风山石跟我说了一天,野水野草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在回来的车上我安分地凭窗俯瞰极深极深 的山涧,心里盘算着要到何方借一只长瓢,也许是长如勺子星座的长瓢,并且舀起一瓢清清冽冽的泉水。有人在山跟山之间扯起吊索吊竹子,我有点喜欢做那竹子。回到复兴,复兴在四山之间,四山在云的合抱中。2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D.今天的“
6、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巨大如神木,尊贵如灵芝,微小如菌子,美丽如凤尾蝶,丑陋如小蜥 蜴,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蔓草”这样的排比句也很有气势,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这首孤独了 300年的小诗苔,今 年春节火了。因为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动情 演绎,以及网络的推动,这首原本不被人知的小诗,一夜之间走进了无数观众心中。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并据此写
7、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经典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 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其三,多民族神话对中华优秀人物、经典文化事件的塑造与共享。伴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历史神话 化以及历史上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在多民族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许多英雄人物、历史人物甚至历代文学 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也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中。如老子、孔子、屈原、关羽等在许多民族和地区不仅衍生出 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而且还在多种民俗活动中被祭拜颂唱,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民族不 断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进程中,神话也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推动了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像共同 的传统节日、共性的民族习俗、美美与
8、共的人生仪礼等,其背后往往都有神话因素的支撑。总而言之,各民族神话的丰富叙事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表达中华民族文 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之一。发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和应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各民族神话资源, 不仅恰逢其时,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节选自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鉴于其作为文化信念与前进动力的定位,中华民族的神话在先辈们艰苦求索的路上始终没有被抛弃。 B.共同始祖认同与信仰有助于增进民族间好感及家国情怀的统一,文化上表现为群体归属感与自豪感。 C.神话不仅可以为人类文化生产提供创作的母题,还能
9、有助于共同文化意志的形成及文化认同的产生。 D.历史与神话壁垒的消解及儒、释、道等的相互融合,使许多历史人物与文学人物成为民间神话形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神话的历史沿革谈起,继而切入对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论述,引论自然畅达。B.第2、3、4自然段均按照提出观点、阐释观点、举例论证、总结升华的思路展开,结构清晰谨严。C.文章主体部分在论述核心观点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各个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D.基于对民族神话之于巩固民族共同体意义的深刻认识,作者呼吁珍视并利用好民族神话资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传承者 不懈
10、努力既为神话在民间的落地生根提供可能,也为民族认同向神话的渗透创造条件。 B.对祖先们的追怀是人类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中国人确立与时代契合的价值观。 C.大禹治水作为多民族共同的英雄传奇广为传颂,体现了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 D.为了保护好诸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对民族神话的发掘、研究、阐释等工 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写上古时期的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古蜀国的君王蚕丛、鱼凫,历来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就连记录了
11、很多上古贤君如三 皇五帝的史记也没有关于蚕丛、鱼凫的记载。司马迁之后近百年,杨雄编纂的蜀王本纪中,才首 次出现了蚕丛、鱼凫的名字,“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 不死”。在东晋常琥的著作华阳国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蚕丛的眼睛 是竖着的“纵目”,这就更像是神话了。华阳国志是本专门记录中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志,不能算是正 史,却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史的重要文献。尽管后人把蚕丛当作养蚕的先驱,鱼凫当作训练鱼鹰的鼻祖,奉他们为蚕桑业、渔业的祖师爷。但他 们究竟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祖先,还是确实存在过的君王,因为没有考古学的证据,长期以来史学家
12、们并没 有定论。(摘编自古蜀文明寻踪材料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出土了大批玉石器,考古学家据此判断,这 里是古蜀国的古都,传说中的上古国君曾经活跃在这一地区。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的金杖,被认为是鱼凫王的权杖。这根金杖由黄金外皮包 裹,里面的木杆已经炭化。考古队惊喜地发现在黄金上有精美的图案,靠近端头的一组是前后对称的人 头,他面带微笑,头戴五齿高冠;靠近杖的内部,雕刻着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蜀国的第三 任君主就是鱼凫,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金杖上戴着高冠的人头,和多达500克的黄金外皮, 华贵异常,证明了金杖主人的尊贵身份;而杖
13、上雕刻的鸟、鱼、箭的图案,正是第三代古蜀王鱼凫的 化身。这件遗物的出土,证明了鱼凫的真实身份。在大致相同时间的长江流域,良渚人用玉杖作为权力的 象征,而远在西亚北非她区的埃及长老,则是使用权杖作为权力的象征。(摘编自古老神秘的古蜀华章)材料三在三星堆遗迹二号坑中出土的纵目人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远、形制最大的面具。面具十分另类,它宽 达1.38米,高达0.645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出,奇异非常,同时却又不失威严,这一特征正好对应了 华阳国志中“有蜀侯蚕丛,其纵目”的记载。三星堆为何会出现造型如此奇怪的纵目面具呢?考古专 家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古蜀地的资料,认为古蜀人的“纵目”,很有可能就是缺盐导致的病
14、症。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井盐科技史中,都记录了大英县卓筒井。这是我国手工制盐的活化 石,而它刚好就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境内,可是这口盐井是宋代庆历年间的产物。也就是说,在殷商时代, 古蜀之地是不知道“盐”为何物的,所以古蜀人势必极度的缺盐。而人体一旦缺少食盐,就会使得身体中 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更严重的人还会患上“甲亢”,而眼睛大幅 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种特征。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 凸出。古人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种“圣人异象”。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了这 一特点,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便有了这种奇特
15、的“纵目”形象。(摘编自通天使者三星堆突目铜面具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李白蜀道难之中的描写和杨雄在蜀王本纪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杨二人都没有确认蚕丛及 鱼凫是真实的历史人物。B.考古专家们查阅大量的资料后发现正是古代蜀地缺盐引起的病症导致了蚕丛的“纵目”,可见,蚕丛 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C.后人把蚕丛、鱼凫奉为蚕桑业、渔业的祖师爷,但是如果要证实他们是确实存在过的君王,就必须有 考古学依据。D.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纵目面具、金杖等文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蜀国历史悠 久,文化繁荣。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从常城在华阳国志中的描述:“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可以看出常臻也认为蚕丛、鱼 凫都是神话人物。B.三星堆金杖的发现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用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对了解三星堆 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C.文章在论述时,引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古代典籍的相关记载来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D.文章在进行论述和推断时运用了 “很可能”“势必” “猜测”等词语进行修饰限制,避免片面化、绝 对化,行文用语严谨。6 .专家依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蚕丛及鱼凫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妈妈,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