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5讲义第一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
《选修35讲义第一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35讲义第一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试验目的1.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探究一维弹性碰撞的特点。二、试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机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率。、苏,找出碰撞前的动量 P = /H1 +机202及碰撞后的动量P =mV+机2。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三、试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 架、胶布、撞针、橡皮泥。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方案四: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 一台
2、、刻度尺、圆规。四、试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试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试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状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转变滑块的质量,转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试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机1、机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试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 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
3、对应小球的速度。(5)转变条件:转变碰撞条件,重复试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试验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挨次排列出来。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中,比拟抱负的一条如下图,依据这些数据完成表格。A B C E F G H I Hk1h-H k6 cm 6 cm4 cm 4 cm碰撞前碰撞后A车5车A8整体质量/kg速度/(msF)V_1 一-/(m-s ukg !)/nr/(kg-m*s-1)mr2/(kgTn2*s2)(3)依据以上数据猜测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 o解析:(1)依据先安装,后试验,最终重复的挨次,该同学正确的试验步骤为ADCEB
4、。(2)碰撞前后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由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求出速度。碰后小车A、B合为 一体,求出A5整体的共同速度。留意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通过计算得下表。碰撞前碰撞后A车5车AB整体质量/kg速度/(msF)0V_/(m-s lekg i)0nzo/(kgmsi)0mr2/(kgem2*s2)0由表中数值可看出机。一行中数值相同,可猜测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mAvA +ntBVB=OriA+mB)v。答案:(l)ADCEB (2)见解析(3)mAVA+msVB=Oa+mB)v如、”2的两弹性小球A和b如下图,用长为,的细线系在天花板上, 将A球拉开肯定角度放手
5、后,A、3两球正碰,那么:(1)假设如=机2,那么碰撞后两球运动状况如何?(2)假设篦2,那么碰后两球运动状况如何?(3)假设机1帆2,又如何?(4)在中,假设A拉开的角度为仇,碰后3球偏离的角度为2,碰后A球偏离的角度为,3,只要关系式 成立,即可验证动量守恒。解析:(1)由于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故满意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即机+ miVi mv=mvo2+1/?1227 2士 m 用V/ 雨 1一m2,2m1由传:Vi =-T-Vi, V2 =T 5。m+m2m+m2由于如=7吸,那么两球交换速度,A球静止,B球以原来A球速率运动。由机械能守 恒定律知,仇=仇。(2)由mmi ,2%帆1 +
6、机2小知,假设小1桃2,那么碰后A、3两球都向右运动,但以办。(3)假设如机2,那么碰后A球反弹,3球向右运动。(4)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zwg/(l -COS 6)=%2。2, v= q2g41 -COS ),即 VA= 72gl(1cos,1), vb=QVa = q 2g41 -cos /),VB = A/2gZ(lcos 02)只要如以=一皿号/ +小2在成立,即可验证。即 m/1cos 3 = mi 1cos 3+2 cos%。答案:(1)A球静止,3球以原来A球速率向右运动(2)4、3两球均向右运动,且A球运动慢(3)4球反弹,b球向右运动(4)mi 1cos 0 = m ,1co
7、s3+/吸 yjl-cos 优(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 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试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 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准时间,由。=普算出速度。(5)转变条件:转变碰撞条件、重复试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四: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试验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机1、桃2。(2)按如下图那样安装好试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调整 试验装置
8、使两小球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碰撞瞬间,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轨 道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铺放复写纸。(4)在白纸上登记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如碰前的位置。(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可 能小的圆把全部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发生碰撞前的落地点Po(6)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发生正碰,重复10次, 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7)过。和N在纸上作始终线。(8)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
9、长度。把两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数值代入相。尸 = mvOM+mi*ON,看是否成立。(9)整理试验器材放回原处。五、考前须知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方案提7F(1)假设利用气垫导轨进行试验,调整气垫导轨时,留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2)假设利用摆球进行试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3)假设利用长木板进行试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4)假设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留意: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需水平。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需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
10、射小球。试验过程中试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3.探究结论查找的不变量必需在各种碰撞状况下都不转变。六、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2)试验是否满意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大,长木板试验 是否平衡掉摩擦力。2 .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的测量。3 .改良措施(1)设计方案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且尽量满意动量守恒的条件。(2)实行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例1(全国卷U)现利用如下图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中,气垫导轨上有4、 5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
11、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 光电门的时间。试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叩=0.310 kg,滑块3的质量胆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 = 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沟通电的频率片50.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3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3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A加=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下图。HL91 L92L931.94 3.25 4.004.02 4.034.05(碰撞前后总 )假设试验允许的相对误差肯定值 动量之差乂 的以最大为5%,本试
12、验是否在误差(碰前总动量xi%J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解析按定义,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苜式中As为滑块在很短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A,那么A以=7=0.02 s4)A以可视为很短。设滑块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如、Pio将式和图给试验数据代入式 得r()=2.00 m/sg=0.970 m/s设滑块8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9由式有代入题给试验数据得力=2.86 m/s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p,那么p=/niopr =mVi+m2V2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肯定值为心=X100%联立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6P=L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35 讲义 第一章 实验 验证 动量 守恒定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