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试卷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 .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 .默写填空。(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2)半卷红旗临易水,0(李贺雁门太守行)(3)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对偶的手法阐述生活的哲理。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作者积
2、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中“, ”表达了词人对人事与自然的哲理思考,展示乐观旷达的情 怀。(4)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如“o ” (行路难)抒发李白积 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登飞来峰)表达王安石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 勇气和决心。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成长的历程镌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淌的声 音,回望花季qi丽的岁月。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铭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腹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 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
3、的字注音。qi()丽芭蕉()镌()刻 3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一 o4 .文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5 .文中“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 格。”形象的写出了成长的忧愁与快乐,请你仿写一句。6 .阅读下面一段话,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离开A我感到痛苦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 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一个味。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 浪漫。
4、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 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 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 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 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蔑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
5、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 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 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上山一派繁忙,茶园里到 处晃动着茶菜人的身影。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 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 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
6、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 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 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 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 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其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 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 弟,你来一杯啊!”我抓起一
7、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 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 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 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 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乞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 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 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香飘千里外,味胪一杯中。
8、”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日,原文有改)10.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1)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一一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2)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11 .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2 .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飞13 .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 ? 14.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看到哥嫂今日 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答案】
9、10.(1)翻涌:多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此处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茶山以动感,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茶山的连绵壮观。(2)翻飞:忽上忽下地来回飞。生动传神地写出采茶人动作轻快、娴熟。11 .此段为插叙,补充交代茶叶对家乡人的重要性,突出了人们的勤劳,使文章内容更丰富。12 .示例:吃苦耐劳,勤快能干。起早贪黑忙着采茶制茶。自力更生努力致富。不愿光靠扶持,希望凭 双手改变现状。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积极追求幸福生活。13 .家乡的茶是乡情、亲情的记忆和寄托,只有家乡茶的味道最真实、最美好、最厚重。14 .示例:“我”对哥嫂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我”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对家乡、亲人的那份
10、恩情; “我”对家乡发展、亲人致富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记叙文综合阅读的能力。【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解题步骤一般是:解释词语本意;观察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分析 表达效果;组织语言解答。“翻涌”和“翻飞”赏析时扣住其所使用的手法:茶山本是静态的,运用“翻涌” 这个动词将茶山动态化了,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展现了茶山的连绵壮观;“翻飞”是把人当作物来写,运用 了比拟的手法,传神写出采茶人的动作如鸟儿般轻快,表明采茶人技术娴熟。【11题详解】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 的线索,插
11、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一般有:补充交代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突 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本文主要写清明至谷雨期间“我”在家乡看到的三哥三嫂等采茶的情景,而第 段回忆的是“我”记忆里当地庄稼人为解决生活主要来源而采茶叶的情景,所以这段属于插叙。这段插 叙,丰富了文章内容,让读者知道了茶叶对家乡人的重要性,也让人再次感受到家乡人的勤劳。【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 体内容来分析。示例:第段“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及 第段“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
12、意”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三嫂是一个能吃苦耐劳、勤快 能干的人;第段“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的语言描写, 表现了三嫂是一个自立更生的、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第段“三嫂笑着招呼我”和第段“三嫂递给 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这两处“笑”,体现了三嫂热爱生活,乐观开朗。【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来整体把握,再就是 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第段写“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 髓”,这个茶叶之所以让“我”感到温暖,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亲情;第段的结尾句“看到哥嫂今
13、日的 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暗示了文章主旨,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对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所以这茶叶里寄托的有亲情,有乡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 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本句来看,“重量”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和使 命。看到哥嫂现在的美好生活,一方面感恩国家的好政策,另一方面也希望家乡人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将日子越过越好,而“我”作为家乡的一份子,对家乡人民的发展致富有一种责任和使 命。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读书
14、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 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 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 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 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 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才
15、能获得丰稔的收获。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 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奈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 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 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 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稣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
16、们的精神是 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 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 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 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 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 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读书需要思考一
17、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 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 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己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 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 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篦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 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 来说
18、,天天都是读书日啊。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6 .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7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18 .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蜂,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 掩卷一沉吟。”19 .作者认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 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15.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16.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将读书需要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
19、明白,也更有说服力。17 .开篇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 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 努力读书。18 .第段。诗句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但仍耽于读书,对书中涉及名节操守 内容十分看重,与第段阐 述的“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的分论点一致。19 .诗句强调从书本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 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 从而变成真才实学。【解析】【15题详解】
20、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 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根据第 一段“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可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 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三段引用李白和陆游的话,并将两位诗人所说的 话的内容进行对比,这是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突出有力地将读书需要一个
21、“活”字的 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第 五段先提出“读书需耍思考一个勤字”的观点;接着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的道理;再从阅读载体、阅 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运用对比和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 的读书条件,号召人们要努力读书。【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把握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再分析各段所论述的观点,看看这个论据与哪一 段的观点
22、一致即可。分析李纲的诗句,可知诗句写的是诗人年华老去,但仍热衷于读书,对书中涉及名节操 守的内容十分看重,这与第段阐述的“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的分论点一致。故应放在第段。【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 阅读感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诗句强调从书本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根据句意围绕 “我们要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真才实学”来回答 即可。【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23、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日:“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安徽省 合肥市 五十 中学 天鹅湖 校区 中考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