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分层训练部编版必修.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分层训练部编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分层训练部编版必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西汉与东汉一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题组A基础过关练1.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校推广 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且多非 “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B.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董仲舒的首创,因为国立太学早已确立,州 郡设立学校是推广汉景帝时期蜀守文翁治蜀的经验;儒经博士官从文帝、景帝时期就开始设 立;重用“文学”之士开始于
2、严助、司马相如等人,且他们大多数不是“醇儒”;重用儒者 为卿相从公孙弘开始,且其学问兼容各家思想,并非单纯的儒学,这一切说明,早在董仲舒 之前,尊儒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了,故c项正确;材料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无 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未体现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 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2.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下表是汉代不同时期的部 分汉赋介绍。表中信息反映了时期作者作品主要内容西汉初年枚乘七发批判了统治阶级腐化享乐生活,倡导省俭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
3、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相通,“猴” “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 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 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 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 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 误。4 .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
4、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剪除异姓王加强了集权C.大封同姓王以屏藩朝廷D.皇权存在新的潜在威胁【答案】D【解析】依据图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晚年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主观目的是确保“刘 家天下”,但客观上形成以后的割据势力,形成了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D项正确;刘邦 在位时期尽管没有出现割据分裂,但这种因素已经存在,A项错误;BC两项不能反映出剪除 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的变化的主要影响,均排除。5 .下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否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是否垄断发行”所显示的内容来看,从秦朝到汉朝初年,中央对铸币权的 不断垄断,反映出汉朝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的加强,说明中央集权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 的加强,故选c项;秦朝没有对铸币权进行垄断,汉武帝对铸币权进行了垄断,不是
6、“汉承 秦制”,排除A项;汉武帝垄断铸币权,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王国的控制,而不是“王国 问题渐趋严重”,排除B项;表格内容体现的是中央对铸币权的垄断,不涉及“铸币制度”, 排除D项。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部分历史现象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战国变法、君主专制、重农抑商、土地私有、百家争鸣、思想专制、割据争霸、郡国并行、土地兼并、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玄学清谈、刺史监察、中原陆沉统一货币、重心南移焚书坑儒、三教合一结合材料以及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3个现象, 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
7、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选取现象:君主专制、思想专制。观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君主专制。论述: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强盛,黄老之学无法满足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则提出新儒学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教育和选官制度,使儒学确立统治地位,实现思想上的 统一,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解析】示例:选取现象:据材料“政治现象-战国变法、君主专制”可选取君主专制;据材料“文化现 象-罢黜百家、焚书坑儒”可选取思想专制,故选取现象为“君主专制、思想专制:观点:结合所学可提炼观点为,汉武
8、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君主专制。论述:结合所学可从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强盛,黄老之学无法满足加强君权和中央 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则提出新儒学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 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教育和选官制度,使儒学确立统治地位, 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西汉中期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描述了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在赋的末 尾,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惩奢劝俭的用意西汉末年扬雄逐贫赋表达自己甘于贫困,鄙视“贫富苟得”的志趣东汉末年张衡二京赋强烈真切地指责统治阶级荒淫享乐生活A.批奢折射出汉代
9、的繁盛B.倡俭是汉代主流治国思想C.汉赋受到佛道思想影响D.时代风貌影响了汉赋创作【答案】D【解析】汉赋在两汉以及汉代初期和汉武帝时期描述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 其内容是对时代的反映,因此汉赋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D正确;A与题干中汉初和东汉末 年的内容不符,排除;B与汉武帝时期的内容不符,排除;西汉初年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排 除Co3.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 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
10、材料”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 条问事并结合所学可知,刺史已由单纯的监察官员转变为地方长官,职能发生了变化, 故A项正确;刺史职能发生变化影响的是中央集权,并不会使皇权强化,故B项错误;州牧 获得了地方行政大权,不是监察权的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州牧权力扩大,无法 说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故D项错误。4.“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以危其命,殒身亡国为此,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B.“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
11、功”C. “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D. “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人朝”【答案】c【解析】题干主旨是汉初地方割据严重,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c项正 确;A项说的是加强汉代基层治理,B项说的是尊崇儒术,选拔人才,D项说的是征服西南, 加强边疆管理,均与题干无关,排除。5.汉武帝曾言:“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 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材料说明汉武帝变 革制度A.根源于汉初政治形势,是无奈之举B.受汉初少数民族侵扰其边疆的影响C.是汉走向全盛之后彰显国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西汉 东汉 分层 训练 部编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1840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