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问”何言“不耻”.docx
《下问”何言“不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问”何言“不耻”.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问”何言“不耻”根据论语记载,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赐予了 “文”的称号, 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他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好,便问孔子,而孔子便 称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这个成 语就出自这里,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请教问题为耻。孔子不仅称赞孔圉有“不耻下问”的美德,而且躬身实践。孔子 有一次去鲁国的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一进太庙,就向人问 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不懂礼仪,他便回 答说:“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 此事作为佳话美谈流传至今。但细思之下,所谓“不耻下问”者, “下问”,先已有上下之别,“不耻”,
2、则更有羞耻在心。既然如此, “下问”何言“不耻”?“下问”之说,已经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并在潜意识中认为被 问的对方确实不如自己;而“不耻”之辞,更认定向对方请教是自降 身份的客观事实,只是主观上要表现出不以为耻的大度而已。孔圉与 孔丘都属于当时的贵族阶层,也许在当时那种等级观念严明的社会环 境下,他们能做到“不耻下问”已是难能可贵。然而,在如今社会强 调“人人平等”之观念下,我们有必要对老成语做些完善,将“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改成“敏而好学,虚心求教”。虚心求教与不耻下问看似是近义词,实则体现出发问者心态上的 不同。“不耻下问”,说明发问者心中藏有上下有别的羞恶之心。试 想,当孔子或孔圉摆
3、出了贵族身份向平民百姓发问,尽管被问的人也 诚惶诚恐一一回答了,但这样的问答是否因内心的隔膜而大打折扣呢? 只有虚心求教才能在问答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即便你是某一领域里的 大师泰斗,只要虚怀若谷,真心求教,又何必在乎彼此的身份地位, 更何来羞恶之心呢?笔者在此特别强调虚心求教的重要,主要是为了在问答双方提倡 一种平等对话意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交流日益频繁。今天的知识分 子不再只是占有知识的人,而是懂得如何获取知识的人,因而虚心向 他人请教依然是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彼此之间只有不论尊卑、不分你 我,才可能在学习中构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和谐关系。总之,只有我们树立了人人平等、虚心求教的观念,才可以彻底 摆脱所谓“下问”之后隐觉“耻”意的心理障碍,使彼此之间的学习 交流畅通无阻。(指导老师:唐忠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问 不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