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9篇).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9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九年级化学教案(9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现象。 2、初步熟悉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熟悉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能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和争论沟通,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拟、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看,激发
2、学生的奇怪心和求知欲,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索、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亲密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在好玩的试验与教师的点拨中轻松把握化学学问,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把握新的化学反响及反响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试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学问回忆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拟,具有哪些优良性
3、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展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分。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
4、属与氧气的反响 课件展现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看其外表颜色。 师:是谁给纯洁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准确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试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看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看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外表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猛烈燃烧;铝片外表失去光泽;铜片外表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响。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
5、点燃能反响吗?若能,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依据上面的反响,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响。 争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响,但反响的难易和猛烈程度一样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响;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响;“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在其外表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挡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
6、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由于改良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本钱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师: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使其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爱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简单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爱护作用。 师:我们寻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别方法使铝外表形成加厚的氧化铝爱护层的铝制品。 九年级化学课程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7、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缘由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试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峻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推断以下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展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试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试验现象 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8、(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熟悉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缘由 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削减空气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初三化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缘由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熟悉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知道水能发生
9、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局部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对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聚、蒸发等司空见惯的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缘由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状况下更简单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喜爱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爱。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10、 师这样小的分子好像是微缺乏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测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测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11、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初中学习方法? 先来观看: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沟通) (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肯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布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集中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一样,图示的 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过刚刚的讨论
12、: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转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变化还是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缘由? 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熟悉物质构造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构造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讨论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构造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构造,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
13、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根底上对以下问题进展思索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构造”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发”,试着对试验现象进展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响的过程就是参与反响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查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构造”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索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构造的求知欲叙述:在大
14、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构造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翻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觉小小的原子内部构造简单,构成原子的根本粒子已经发觉了许多种,至今仍旧在探究中。人类对原子内部构造的熟悉是一部壮美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觉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觉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发,播放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试验现象进展解释吗?沟通争论:大多数的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粒子一穿而过。一小局部粒子转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局部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