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0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_,在河之洲。(诗经)(2)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3)问渠哪得清如许?_。(朱熹观书有感)(4)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5)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6)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
2、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8)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衣冠简仆古风存。”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之夜,歌声水影,美不胜收。cu璨夺目的焰火,映照着“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轮廓;梦幻灵动的展示,演绎着穿越时空的多元文化。中国人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为世界举办这场为期184天的文明交流盛宴,让外宾惊羡,_!(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cu_璨 轮廓_(2)“荟萃”的意思是_。(1分)(3)仿照画线句,为横线处补写一句话:_。(2分)3、下列句中
3、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4、请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可适当改动字词和标点,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原句:国庆60周年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改为突出“不止一次”:_。5、请在下面的文字中,选出关于“杰出人才”的一
4、个关键词语。(2分)一个暮气沉沉的人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一个杰出的人才,必定是充满激情的。他会时刻为自己的目标心潮澎湃,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总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忘我的崇拜和狂热,充满了无上的光荣感。_6、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4分)(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2分)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
5、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选文中“那怪”指: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2分)7、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10分)走近端午(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传四海情系节日(2
6、)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3分)_ 弘扬传统(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_(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2分)_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7、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
8、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
9、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 福: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10、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高峰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
11、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江苏省 盐城市 中考 语文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