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学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精编版教学目标概览 1、进一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2、能正确地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能应用它进行计算。 3、培养灵活运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除题的能力。 4、知道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些特殊规律。 聚焦重点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难点:运动过程的分析、应用规律的选取。 教与学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反映了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在有些不涉及时间的问题中,需要直接来确定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特定条件下所显现的特殊规律
2、,以得到解题捷径。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推导:由速度公式vt=v0+at得t= ,代入位移公式s=v0t+ at2整 理后得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2t-v02=2as v2t-v02=2as中的四个量均为矢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 例1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是60m/s,问飞机着陆12s内位移是多大? 解析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时就停下来,根据速度公式先求出飞机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vt=v0+at 得0=60+(- 6)t t=10s12s 根据位移公式:s=v0t+ at2 得s=60 10+ (-6)102=300m 注意此题易犯错误是将t=12s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
3、s=v0t+ at2=6012+ (-6)122=288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1:v2:v3:vn=1:2:3n 证明提示:由vt=at而得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在第1、2、3、ns内位移之比为时间的平方比,即s1:s2:s3:sn=1:4:9n2 证明提示:由s= at2而得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同时间内位移之比为奇数比,即 sI:sII:sIII:=1:3:5: 证明提示:由sI= aT2sII= a(2T)2- aT2 sIII= a(3T)2 - a(2T)2而得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
4、相邻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刚好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的乘积即 sII - sI = sIII - sII = sIV - sIII = =aT2 证明提示:由 5、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历连续相同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即 证明提示:由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证明提示:由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始末瞬时速度的方均根速度,即 试通过讨论论证: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位移中点的速度总是大于时间中点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两者相等)。 例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
5、线运动,第1s内的位移是6m,第2s末的速度为7m/s,求:(1)该物体第7s内的位移。 该物体头4s内的位移。 解析应理解如下两点:第一,题意只说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理解为初速度不为零,第二第7s内的位移应是指6s末到第7s末的1s钟时间。 设物体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第7s内的位移为s7,头4s内的位移为s4。 (1)由位移公式s=v0t + at2 得6=v0 1 + a 12 根据速度公式:vt=v0 +at 得7=v0+a 2 由以上两式得:v0= m/s,a= m/s2 由位移公式得s7=(v0 7+a 72) ( v0 6+a 62)=10m 由位移公式得s4=v0 4+
6、 a 42=28m (一) 追及和避碰问题 “追及”和“避碰”是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运动时常常会遇到的两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追及”总是的关键是两个物体在相遇时位置坐标相同,建立各自的位移方程和二者在时间上和位移上的关联方程然后联合求解。能够追上的条件时,当两者的位置坐标相同时,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物体恰能“避碰”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位置坐标选取大地为参照物,但有时选取被追者为参照物,则解题更方便。另外解这类题时,应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更能帮助理解题意和启迪思维。 例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
7、速驶来。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的速度是定值,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将越来越大,而一旦汽车的速度增加到超过自行车速度时,两车距离就将缩小。因此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大。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
8、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6.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7.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8.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10.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
9、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1、 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 2、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 3、 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讲述1971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加深印象; 4、 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5、 着手研究
10、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6、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 7、 应用训练 一、 引入 : 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 游戏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 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
11、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呢?大家看我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
12、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 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 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 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 猜想 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验证 牛顿管实验:
13、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没有空气阻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 师: 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这是通过电视转播过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这种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落体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比如开始测反应时间的尺子的下落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生:肯定
14、不是,因为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内,没有空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运动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气阻力影响不大的落体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样才叫做阻力影响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条件: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位移随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呢?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先选择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必须密度
15、大,实心,体积不要太大,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纸带的处理结果告诉我。 学生设计、操作并处理实验结果 总结分析运动规律 师: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纸带,我猜想它是匀加速运动。于是我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来验证纸带,结果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我们要牢记。 师:那再计算一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16、 生:我所算得的结果在9.4左右,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物体是竖直向下匀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关键点提问 师:大家用的是质量不同的重锤做的实验,为什么求出来的加速度结果差不多呢? 生:虽然重锤质量不同,但由于空气阻力影响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实的。 总结归纳重力加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测量计算出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1、纬度越高,g越来越大;2、
17、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按9.8m/s2计算。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g是标题,有大小无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为都是自由落体运动,高度一样,所以下落时间一样,1:1;下落过程加速度也一样都是g,1:1 例4、质量为2kg的小球从离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下落的位移。 解: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比1:3,则位移为 师: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以及位移与时间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 回答测反应时间尺的原理 学生分析,自己回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