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熟悉方向 4、熟悉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教的初步熟悉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习,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25名同学,男生13名,女生12名,大局部同学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仔细听讲、积极动脑,能仔细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开心的事情。也有一些同学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情愿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同学,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
2、学期的学问把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索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学问的学习,熬炼他们的思维、口头表达的力量、动手操作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展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究并把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肯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看,熟悉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
3、具操作,熟悉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挨次,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拟千以内数的大小;能依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究,把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展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洁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
4、,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洁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把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阅历,在观看和操作活动中熟悉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展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洁换算,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熟悉,进一步熟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洁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洁的路线图,并能依据要求描述简洁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熟悉角和
5、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展简洁的推断、联想和猜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积存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仔细思索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舞帮忙下,努力克制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把握有余数除法的根本求商方法。 2、把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
6、算及验算方法,进展估算的策略。 3、让同学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拟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 3、比拟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查找其中的数学学问,激发同学的兴趣,培育学以致用的意识。 4、敬重同学,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学问,
7、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探究、沟通和练习,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5、在详细教学时,要留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同学暴露思维过程,鼓舞同学多角度思索问题。充分利用思索题,培育同学敏捷运用学问的力量,激发同学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2 (一)概述 【讨论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 (二)克和千克课程规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局部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
8、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熟悉”的前提和根底,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熟悉。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观看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材还留意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动身,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学问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
9、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看,必需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根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亮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展估测或实测,也简单把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展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稳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看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到达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实行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
10、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供应测量实际物品的时机。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熟悉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熟悉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阅历并稳固重量观念。 (3)培育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供应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拟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材供应的这些学生比拟熟识的例子,着重帮忙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 【学情分析】
11、 (一)学生根底: 1. 生活阅历:克和千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模糊的、直观的、片面的。 2. 技能根底:学生所必需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二年级学生都有点根底了,但发觉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还有待培育。 (二)学习动力源: 1. 目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明确本课学问学习目标,但通过此课要到达的力量目标还不甚理解,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渗透力量培育。 2. 兴趣: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参加调查、争论、操作、比拟、嬉戏等活动来学习学问,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可以进展学生力量,使学生兴趣很浓。 (三)习惯和力量培育: 学习习惯和力量的培育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
12、了初级水平的学习力量,学习力量参差不齐是教师应当面对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育。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 (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洁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忙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把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难点】 熟悉1克有多重和
13、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 【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关键: 利用主体实践体验活动,采纳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脑等多种感观,让学生全方位反复感知质量单位。 新课教学之后,学校开展“克和千克体验活动”,直观、立体式的把课内学问延长到课外,让数学再回归生活,这种浓浓的数学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设计: 教育家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展再制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通过体验活动,自己去感觉发觉,比学问灌输更重要。
14、所以“不要马上吐露你的全部隐秘,让学生在你说出来之前先去猜,尽量让他们自己找出来。”因此,活动体验教学法为主,学问灌输为辅,寓教于乐,进展教学。这样才更简单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运用“体验沟通再体验类比稳固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问、练技能、发思维、长力量、展特长,到达学问力量双丰收。 稳固练习设计: 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练习设计有层次性、趣味性、参加性、开放性为一体。课后安排看一看、问一问、称一称的调查活动,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把数学学问回归生活。 工程讨论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本单元共2个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课堂教学分新
15、授课和练习课。 我们的特色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活动育人。通过“克和千克体验活动”使学生更立体、直观、有效的熟悉克和千克。 我们的优势在于把学问形成体系,构建校本课程,以校园网为展现平台,牵手网络,资源共享,博众所长,使单元学问系统化、数字化、特色化。 我们在讨论过程中,突破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好玩有效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类比比拟、大胆猜想,试验推理,合作沟通,积极思索,逐步建立学生的质量概念以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量。并初步形成了“克和千克”低年段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模式,突显趣味性、敏捷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体验、操作 情境导学演绎归纳 推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