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说教材: 本小节在学生熟悉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通过两个例题连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依据统计图表进展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查找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断和决策。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构造、数据的表示方式,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都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根底。 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学问进
2、展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看条形统计图; ()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说教学方式方法: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学问根底,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小组争论的方式探究新的学问,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本节课的内容简洁,发挥优生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图 某商店六月一季度矿泉水销售状况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统计图、 (复习旨在回忆旧知调起学生学问根底,为本节内容做
3、好学问铺垫) 过渡: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二、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空白)。 学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学问,通过小组争论,自行完成统计图。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展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与标准的统计图不全都(其实,这些“统计图”也同样反映这些数据的状况,只是不够标准而已)。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教师再出示标准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4、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最终,让学生争论一下:假如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当多进些,哪种品牌的应当少进些?并说明理由。通过争论,使学生发觉数据背后隐蔽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展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局部属于学问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到了数学学问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四、课后习题指导,稳固学问,学以致用。 课后小记: 本节课的学问较为简洁,简单理解,学生踊跃参入学习,学习效果好,组内学习气氛热闹,设计出了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只是不够完善而已)。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画统计图的水平估量过高,从而导致铺张太多时间,这是由于课前预备不充分造成的,假如在课前
5、每组学生制作一份空白图样,将会使教学效果更加完善。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执教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长方体的熟悉。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学问的根底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长方体的特征,而且应当帮忙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形体观念。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在学问技能方面:使学生熟悉长方体并把握其特征。 在力量训练方面: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观看及空间想象力量,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享受胜
6、利的喜悦。 3、教材重、难点: 重点: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观看、比拟、综合的力量。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念和剧烈的表现欲望,为学生自主学习制造了条件。 三、说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仆人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供应更广更宽的操作、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时机。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做一做等实践活动,逐步熟悉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成为熟悉活动的仆人。 四、说教学过程:依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一)温故布新、创设情境 先复习了学过的图形,从中熟悉到立体图形。俗话
7、讲:“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一节课开头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每个学生都有剧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以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自由发言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为新课作好铺垫。考虑学生对于面、棱、顶点的熟悉有困难,因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为进一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奠定根底。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探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先自己结合手中长方体外形的物体完成导学案(一)考虑学生直接填写长方体的特征表有困难,先让学生完成我们能发觉:其实问题和长方体的特征表相近,只是这里没有涉及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同时也为小组合作完成长方体的特征表打下根底。 2、探讨长方体
8、棱的特征是难点: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同时给每组预备了3种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小棒,每种颜色长度相等各四根,8个顶点。在拼摆前先让学生给小棒分类,为给为长方体的棱分类打下根底。学生供应一个操作、思维的空间。学生利用拼出的长方体,这样能较好地理解、把握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 3、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据长方体所方放位置的不同而转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4、熟悉透视立体图形:让学生观看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围绕“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绽开争论,引导学生不定位观看、定位观看逐步抽象得出,看到的面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面用虚线表示,帮忙
9、学生建立空间形体观念。这样的设计可以表达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材难点。 (三)成果展现、演讲沟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现导学案。师生共同理解问题,加深理解。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深化对长方体特征的熟悉过程。拓展:方形西瓜,学学问的用途。 你有哪些收获?”“你想提示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仆人。 (五)反应训练、布置预习 学生完成练习案 预习:正方体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熟悉大事
10、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展过简洁的统计和初步熟悉某些大事发生的不确定性的根底上安排的为后面讨论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根底。 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嬉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时机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试验中熟悉一些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大事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大事。 说教学目标: 1、经受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
11、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受试验的详细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洁的推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育积极参加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进展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与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熟悉一些大事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时机是相等。 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供应各种时机,让学生经受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
12、沟通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局部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绽开观看、猜测、操作、比拟、沟通、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教师采纳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觉、体验制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才智的光线。 说教学流程: 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学问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学问两方面的预备。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特别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取于学生的生活才智,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 3、就小学生而言,熟
13、悉某些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阅历的根底上初步体会,而试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教师细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受并详细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连续摸下去的结果。 4、让学生经受猜想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探究活动的神奇感,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试验是验证猜测、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 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连续保持探究的热忱,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大事发生的等可能性。 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学问结合猎取学问的过程与方法
14、进展回忆与反思,又能培育学生的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表达了以学生进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嬉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了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指导思想: 积极协作莱州市、沙河镇在效率课堂讨论月推出的一课多研活动,旨在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课堂高效讨论沟通,系统化理论,进一步熟识课堂教学构造,对课堂和谐高效教学进展再思索。 全体数学教研小组成员集中听评四年级数学课一节,集中研讨方案,进展个人反思修改,然后由教研组提出评课建议
15、,进展一课多研的课例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操作熟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受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育观看、比拟、推理和概括力量,渗透转化思想,进展空间观念。 3、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每天都佩戴着艳丽的红领巾是什么外形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三角形的计
16、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沟通反应 师:同学们都拼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生:我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我这也有两个直角三角
17、形,可是拼不成,为什么?你有什么发觉? 生:要用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 师:你拼时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呢? 生: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知道了。 师:对,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 师: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生: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看看这几种拼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仔细观看,同桌相互说说。 4、其次次操作实践 师:下面我们再次合作,依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争论沟通)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推导的? 生汇报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认真观看所拼
18、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看看有什么发觉? 师:我们把这种相等的关系叫等底等高。 师: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么? 生: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为什么除以2呢? 生:由于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师: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所以我们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师:谁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便利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教师这里有一条红领巾,求它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19、?你能估测一下这条底边有多长吗? 师:它的高是33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翻开书32页,在书中画一画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假如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生:很多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觉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外形无关。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拼摆把三角形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运用剪拼或折叠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课下同学们可以动手试一试。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0、。 生:我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下节课我们连续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课: 纵观本节课教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楚,运用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课前导语可以创设情境,提醒课题,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留意了学生已有学问根底,但缺乏对阅历背景的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上课时应当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以旧引新,连接自如。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加、发觉、
21、归纳的根底上熟悉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实行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究与沟通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根底,具有科学的、严密的规律性。 (二)
22、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拟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缘由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拟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亲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展了有
23、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转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熟悉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看、操作、反思等活动
24、获得根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力量普遍较低,所以要到达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熟悉数的概念时更情愿自主参加,自己发觉。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力量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沟通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提醒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气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到达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
25、主探究发觉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究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晰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究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问背景,鼓舞学生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稳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稳固提升。 四、教学具预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详细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加的根
26、底上感悟、理解、应用、稳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看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觉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学问:(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沟通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稳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27、) 1、学会用最根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根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学问。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展回忆、按肯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学问的理解记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进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局部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讨论,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
28、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进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根底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学问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熟悉统计后进展教学的,它包含两局部,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把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根底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
29、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忙他们熟悉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进展。基于这样的熟悉我们定为: 学问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把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力量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觉问题,并依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育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促进学生共性和谐进展。 二、说教法: “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进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
30、,以创新为主旨”,采纳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争论法,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努力营造公平、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看、操作、比拟、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觉、构建数学学问。通过小组合作中的相互争论沟通,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共享同伴的胜利,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进展自己我反思
31、,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力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从各组的假期作业调查报告 “学会理财” 中得知以下一些数据: 第一组11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11000元, 其次组12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9960元, 第三组10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7990元。 从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第一组(其次组、其次组)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2)平均每组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3)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看、思索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由熟识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
32、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学问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思维冲突。 学生提出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逐解答: (1)1100011=1000(元) 996012=830(元) 799010=799(元) 学生的熟悉刚刚获得平衡,教师又用某一学生的解答引出冲突,其次个问题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答案: (2) 法1、(11000+9960+7990)3=9650(元) 法2、(1000+830+799)3=876(元) 法3、1000+830+799=2629(元) 谁的对呢? 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迫使他们自觉
33、产生思维碰撞,多角度思索问题,鼓舞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一般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究活动供应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其次个问题最终达成了共识,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们转向第三个问题: “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沟通。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连续挖掘调查报告中隐蔽的其他信息,沟通体会,提出新的问题: 在调查报告的其次局部的“如何支配”中, 组别 第一组 其次组 第三组 人数 11 12
34、 10 买学习用品总金额 330元 480元 510元 你能算算平均每人买学习用品用去多少元? 练习:小组合作,从调查报告中提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小组合作解答。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表达其价值及魅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以参加者、合的身份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和他们公平相处,热心帮忙他们处理突发大事,并准时猎取反应信息。 (四)反思质疑,评价总结。 最终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念;对课堂的拓展延长,进一步激发学生连续探究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理念
35、1、以学生进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学问阅历动身,为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和充分的练习空间。 3、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根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根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学问点时,应留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忆,这样既帮忙
36、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根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局部的名称,会读、写简洁的分数,会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把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学问打下了根底。另外,本单元的学问内容概念较多,比拟抽象,学生的抽象规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详细、直观,对于顺当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根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
37、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加观看、比拟、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依据的思索、探究问题,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育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把握分数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 学习自主探究,发觉和归纳分数根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仆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
38、采纳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根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熟悉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觉规律,然后比拟归纳,最终概括出分数的根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学问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猎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根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纳自主发觉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局部后,必定会对那三个图形进展观看和比拟,从中有所发觉。之后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证明那三个
39、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觉,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根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纳启发法,再采纳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一样 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习题,到达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二)、新知探究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观看比拟、探究规律 首尾照顾、释疑解惑 (三)、稳固新知 判一判填一填找一找 (四)、扩展延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醒课题。 上课伊始我利用阿凡提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
40、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提醒课题。 (设计意图)奇怪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奇怪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快速切入正题。 2、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3,26,48。观看涂色局部,说说发觉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局部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明学生的发觉:通过观看,我们发觉三个阴影局部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学问
41、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2)、观看比拟,探究规律 首先,在学生折纸的根底上,通过小组争论沟通总结出分数的根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根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展比照,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育了学生大胆沟通、语言表达的力量,同时学生在汇报沟通中使问题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测。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3、稳固新知 在稳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其中“填一填”是根底练习,但也包含有612=()()的发散题。
42、“判一判”也是对“分数的根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说一说”是一种变换了形式的习题,难度不大,只不过说法不同,最终还安排了“想一想”环节,解决的方法已经蕴含在前面的“听一听”环节中。整个习题设计局部,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4、拓展延长 通过质疑反思、步步深入的沟通活动,学生对分数的根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此时学生的视野已不尽限于分数的根本性质,而是扩展到讨论分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终的拓展性提问,使学生思维发散,联系实际,运用规律,并自然引出以后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
43、不断探究新知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根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样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册P132页的教学内容。本堂课结合学生生活中熟识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教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忙教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查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觉事物隐含的规律,培育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力量。 【学生分析】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洁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查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式发觉事物隐含的规律,培育归纳推理力量。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