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咏物言志类.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咏物言志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咏物言志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雪杜荀鹤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雪,主要描写了下雪之前的情景,条理清晰。B颔联通过飞禽无影、竹枝折断从侧面烘托了雪之大、雪之厚。C颈联写景由高到低,写出了雪后大地白茫茫一片的情景。D本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又无处不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功力。2诗歌尾联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的三篇课文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见孤松成咏张宣明孤松郁山椒,
2、肃爽凌清霄。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青青恒一色,落落非一朝。大厦今已构,惜哉无人招。寒霜十二月,枝叶独不凋。【注】山椒:山顶。落落:高超、卓异的样子。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郁”字意为茂盛,总领对松的描写,二到六句都是对它的具体描述。B“千丈”百尺”以夸张手法写孤松的高大,与其他松之弱小形成鲜明对比。C“青青”句写松生命力强,“落落”句写松不同凡响,字里行间寓赞颂之意。D末四句写这棵孤松虽然“无人招”,却依然凌冬不凋,保持着昂扬的气概。4七、八两句是理解本诗的关键,请对其做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风蝉唐赵嘏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3、。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注】作者一说“贾岛”。甑,炊具。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C“噪轩高树合”句与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句表意并不相同,这里写的是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上的客居之人。D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同他的境遇息息相关,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6后人曾用“清迥”“悲苦”来形容赵嘏的诗风
4、,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临江仙柳絮曹雪芹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柳絮是清代曹雪芹所作的一首词,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所作。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卷得均匀”一句,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之特点,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之形状,言简义丰。B“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运用比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C“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埋下伏笔
5、。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8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俗套。”“柳絮”无根无绊,这一意象一般有何寓意?说说这首词在这方面是如何“不落俗套”的?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杜甫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注成都草堂营建时,诗人向朋友讨要松树苗。韦少府,即韦班,官少府。老盖,酉阳杂俎谓松
6、树千年始平顶偃盖,故称“老盖”。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前两句将松树与其他树作对比,从体态和颜色上衬托出松树独有的形象特点。B李诗写南轩松树荫下生出古苔,上下辉映,绿染秋空,侧面表现松树的古久茂盛。C李诗起笔平淡,交代松树的位置和状貌,而在诗行推进中逐渐体现出不凡的气象。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之情。10清代吴乔围炉夜话中说“诗中须有人”。从两首写“松”的诗中,分别能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惭自
7、束,为尔忆家园。注庆历三年,范仲淹力主改革被贬,无人敢言,余靖以卑微之职上书皇帝,为其申辩,亦被贬。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残春之景,以声衬静,“一春”“万古”以夸张手法突出子规啼声之悲。B诗人听到子规啼鸣后眼泪哭干,伤魂断魄,与首联“声声万古冤”形成呼应。C尾联看似表达诗人被功名束缚的悔意及归乡之愿,实则隐含了难以言说的痛。D诗人缘事而发,借物咏怀,于诗中融入个人的身世遭际,给人凝练厚重之感。12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白居易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
8、上人。惜牡丹花(其二)白居易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注释】色相: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人皆闻白居易信奉佛教,其诗中也多含禅意,这一特点在第一首诗中表现突出。B第一首诗语言简明扼要,不加修饰,通俗易懂,这与白居易一贯的语言风格相符。C第二首诗以“寂寞”开篇,点出落花的冷落处境,借残花表达对社会冷漠的不满和批判。D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极尽渲染了残花衰败之凄清。14两首诗中均提及“残花”,但白居易面对残花的态度却不相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幽
9、兰【唐】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崔涂,唐,(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漂泊,仕途不畅,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漂泊生活为题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幽兰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开,不因无人而不芳,突出其芳洁不被人识的处境。B颈联写幽兰因生于山林,寒露早至,先期零落;春光晚顾,又晚得佳期,一迟一早,写出凄惨境遇。C尾联写幽兰对自己的生存意义产生了疑虑与困惑:被弃掷路侧,形同荒草,那么自开自芳又有何用?
10、D本诗诗意昂扬,气概恢宏,写出幽兰几遭侵凌却春心不死的柔韧之质,表现了诗人独立不群的情怀。16对于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即既要与所咏之物相切合,又不能局限于所咏之物,请结合本诗对此进行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此诗是大观园儿女海棠诗社第二次活动时,林黛玉吟咏之作。评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象诗魔附体似的,从早到晚执着沉迷,绕篱倚石低吟不断。这恰符合所有人的创作经验。B颔联,人美、景美、
11、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体现了黛玉的才气与潇洒。C颈联,“素怨”即秋怨,“秋心”即“愁”,两词互文,写出了黛玉无人理解的苦闷与自怨自怜的性格。D尾联,写自从品评菊花之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千年以来一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18本诗构思独特,不落俗套。题为“咏菊”,正文不着一“菊”字,却能处处体现“咏菊”主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白菊杂书四首其二司空图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注。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白菊魏野浓露繁霜著似无,几多光彩照庭除。何须更待萤兼雪,便好丛边夜读书。注翛(xio)然:自在悠闲的样子。19下列对
12、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诗写诗人身处“四面云屏”的开阔环境,可观天如锦带的壮美画面。B魏诗中“萤”“雪”取自囊萤、映雪的典故,用典自然,无雕琢之痕。C魏诗构思精巧,全诗未着一“白”字,却展现了白菊晶莹光洁的形象。D司诗避开描写“白菊”形象,魏诗则极尽笔墨描写“白菊”白之特征。20两首诗都以白菊为咏物对象,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 2推己及人。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本诗中劝说穿着棉袍的公子不要说冷,因为路上还有光着脚丫的樵夫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怜悯之心。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说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看到樵夫在寒冷的
13、冬天光着脚丫心生怜悯,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亲民思想。大学之道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同情劳动人民,关心民众疾苦,是亲民的体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主要描写了下雪之前的情景”说法错误。本诗主要写了雪之后的情景。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意思是穿着锦衣华服的公子哥们,你们不要再抱怨天寒地冻了,你们没看到,那樵夫衣衫单薄正赤着脚在雪上行走马?这两句诗,是作者的想象,“拥袍公子”“言冷”与“樵夫跣足行”构成鲜明的对比;且“拥袍公子”“言冷”紧扣诗的题目“雪”,照应首联中“寒骨生”
14、的雪寒特征。“拥袍公子”与“樵夫”一着“袍”,一“跣足”,揭示了不同的阶层生活境遇悬殊的社会现实,“休言冷”,表达出诗人对此的不平之感并寄寓了他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从体现儒家思想角度分析,诗人设身处地为贫苦人民着想。所以,诗中首先是表现出“推己及人”的儒家思想。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所包含的意思就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两者所表达思想是一致的。其次,作者在看到樵夫在寒冷的冬天光着脚丫时,用一句“休言冷”,表达出诗人对此的不平之感并寄寓了他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可以说是心生怜悯,正如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
15、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诗人在诗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最后,作者写普通百姓的贫困,寄寓了他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是儒家亲民思想的体现。孟子在大学之道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找到并弘扬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光亮的德行,在亲近民众。所以,作为一位儒者,诗人同情劳动人民,关心民众疾苦,表现出儒家亲民的特点。3B 4这两句是说大厦已经建造好了,可惜孤松这样的好木材没人要了。言外之意是英雄枉自才干卓著,已经无人赏识,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两句托物言志,它承上文对孤松的描写,以孤松之命运比贤士之命运,生动形象,委婉含蓄。这两句表达
16、了作者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也有对无人赏识但仍保有高洁情操的英雄的称许。【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与其他松之弱小形成鲜明对比”错,诗中并没有提到其他松弱小。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大厦今已构,惜哉无人招”字面意思是,大厦已经建造好了,可惜孤松这样的好木材没人要了。“无人招”就是无人赏识之意,语含惋惜之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分析比喻及其表达效果,这是以孤松比贤士,孤松没有用,就是贤士没有了用武之地,委婉地表达怀才不遇之情。综合以上,作者借孤松高大、有才而不得重用的境遇表达贤才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的感慨;末四句写这棵孤松
17、虽然“无人招”,却依然凌冬不凋,保持着昂扬的气概,表达了对无人赏识但仍保有高洁情操的英雄的赞美。5D 6诗人借秋风萧瑟,高树相合,暮山远横,秋声相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明旷远的画面,颇具“清迥”之风;诗人通过描摹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寒蝉意象表达自己羁旅他乡的人生困顿;诗人以“身独行”“无人见”来抒发自己仕途未达、思念故园的愁绪,足见“悲苦”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错误。“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意在表达作者身在异乡,只身一人的孤苦之情。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句首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