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和练习+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和练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和练习+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述英文本闽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做选择题时可分“索 检原文一比对选项f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一般来说不是很难。但是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 表意是否一致。rou常见的命题陷阱1. 0| |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 大家作出错误的判断。应对策略:注意修饰性的、限定性的副词;注意原句中的核心对象。2.0|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应对
2、策略:重点关注下列词语: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似乎,可能, 或将,必然等表示时间、可能性的状语。3.0|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应对策略:并非所有近义词替换都不改变原意,并非所有有形式差异的替换都改变原意。只有当选项中与 原文中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范围相同,词义相近”时,才能认定该替换是合理的。4.0|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和I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应对策略:找到信息所在的位置,梳理信息所牵扯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5.0|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应对策略:注意
3、比较因果关联词,尤其是隐性的因果关系,包括令、使得、导致、而、为此、就此等可能 暗含因果关系的词语。一字之差,就可能在逻辑上强加上因果关系。6.0|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应对策略: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 处,然后仔细辨析。7.0|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应对策略:从原句的上一句或上两句阅读,关注文中的逻辑关系、发展过程、时空顺序,并把原句换成选 项,一直读到原句的后一句话为止,并假设自己现在正在创作这篇文章,判断这
4、样来写是否符合你对文字 逻辑的认识,如果符合,即为正确选项。8.0|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应对策略:只有当选项中与原文中的词语指代相同,范围相同”时,才是正确答案。9.0|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应对策略:理清逻辑关系,涉及这类题目,可能直接使用主要、大多、优先、关键、重要等等词语,要提 高警惕。10.011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应对策略:破解这类题目的首选方法就是辨明作者的态度,如果实在不能概括出作者的态度,那就对是非 关键词
5、进行确认。ro2j秒杀技巧:比对法做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 则为正确项。1.011比对词语1.1 表示范围的词语如表示全部范围的,有“全”“都”“所有” “囊括”等,表示大部分范围的有“大多”“多数”等,表 示范围限定的有“只” “仅仅”“光”等。此外,要特别注意对对象进行修饰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圈定 了范围。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扩大或缩小范围的表述。1.2 表示程度的词语如表示程度高、深的,有“很”“挺”“太”“非常”“ “极其”等:表示程度一般、
6、适中的,有“较” “比较”等;表示程度轻的,有“梢微”“不大”“有点儿” “有些”等。比对时,要注意加重或减轻程度的表述及轻重倒置的现象。1. 3指代词如,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致,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1.4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如“后来”“最早” “近来”“已经” “早已”“曾经” “刚刚”“即将” “就要”“了”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的错误。特别要留心是否有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 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发生的情况”的内容。1. 5表示语气的词语如表示肯定的有“必定”“必须 “一定的确”“就可以”等,表示揣测的有“或许”
7、“大概”“可 能”似乎也许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化的错误。2.0|比对关系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 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 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 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示例(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
8、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 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 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3.0|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 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4.0|读中比对答题步骤有三: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论述 文本 阅读 技巧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