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单元教学目标 1、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意识。 2、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展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熟悉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观赏利用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并能尝试进展设计。 熟悉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熟悉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熟悉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预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相互介绍。 3、小结学习状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
2、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外形的图形吗? (1)小组沟通 (2)汇报评议 三、稳固练习 1、连一连 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认真,试做,校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肯定体验的根底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受把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
3、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预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2)从一样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把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局部的名称。 3)结合详细情境,会把一样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洁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一样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局部的名称。难点:精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
4、义;会把一样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留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争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留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看生活、发觉信息和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纳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争论得出
5、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表达在详细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敏捷、好玩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准时反应稳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依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
6、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其次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预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查找数学信息,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展问题沟通,并进展汇报,教师依据详细状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
7、预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展乘法算式及其各局部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准时对所学学问进展稳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示学生留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一样加数(显性的),一个是一样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其次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
8、及算式改写及各局部的名称有了比拟明确的熟悉,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展教学,首先,小组内沟通,查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展沟通;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延长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查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拟清楚的熟悉,已经真正把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一样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
9、,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 1、会进展简洁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拟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大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索,答复 小组争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练习 (1)对口令,选择适宜的单位 教室长8()
10、大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量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洁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
11、尺,请观看,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渐渐观看得出很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看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答复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三、练习 、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12、 、80页2、3 学生测量 、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能熟悉,写钟表的详细时刻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的长短 、能进展时分面的简洁换算 、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当用一样的工具来量。 2熟悉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力量。 4培育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
13、一样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翻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翻开盒子观看并进展沟通)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爱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莫非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答复“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由于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假如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
14、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假如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一样。)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觉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假如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消失什么状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看,知道了量物体应当用一样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
15、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终相互沟通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熟悉尺子。 师:刚刚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拟便利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觉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熟悉长度单位“厘米”。 (1)熟悉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
16、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着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渐渐把它拿走,告知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查找生活中的“1厘米”。 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认真观看,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学生自己查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汇报沟通。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
17、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终进展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一样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稳固练习 1进一步把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
18、(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沟通) 五、完毕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究竟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展平均分的详细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阅历。 3经受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育合作的意识和力量。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肯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展平均分的阅历。把
19、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详细操作及与同伴沟通,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供应分步完成的阅历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展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阅历。 教学设计 (课前预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 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 (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状况,复习平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依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状况,大家思索
20、:今日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假如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现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看,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假如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预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现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察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现。) 3沟通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