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9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9篇).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9篇)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看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到物体的外形是不同的。 2、通过学学生活动,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反面观看到的物体。 3、培育学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学生在合作中沟通、学习、互动。 学习重难点:使学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教、学具预备:学学生喜爱的玩具、小黑板等。 学习过程 一、用学学生宠爱的嬉戏入手,创设情境 1、 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得意的
2、动物的?”(学学生答复说是依据动物的声音。) 2、 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局部,又请学学生是什么动物? 3、 依据学学生的答复,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 学生:我观察大象的长鼻子;我观察老鼠的尾巴;我观察骆驼的驼峰 教师:你们观察了动物的不同外形,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日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体验不同位置观看到的不同的物体外形 1、 教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相互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外形。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外形?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
3、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 画学学生看到的汽车外形。教师:咱们来一个画画竞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外形简洁而又比拟精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现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外形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外形? 学生:由于我是从侧面看的;由于我是从正面看的;由于我是从后面看的 教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外形也不同。 4、 教师:请学学生交换位置,再观看,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外形。 学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学生回原位。
4、) 5、请学学生拿出自己宠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看玩具的外形并把它画出来。(全班沟通,介绍画出来的外形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外形。教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学生推断。 2、连线嬉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学生认真观看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外形。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学生活中有许很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很多数学的学问。因此我们更应当喜爱我们的学生活。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
5、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外形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识别从上面、侧面、反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3、进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详细事物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外形。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预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预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测:教
6、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教师坐在小凳子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教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现刚刚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教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确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教师也离不开讲台。今日,教师就请同学们来观看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外形。 小结:刚刚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觉在不同的位置进展观看,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看、沟通(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看这张讲台,然后相互说
7、说 观看到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看、沟通。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留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序的观看。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看,再帮忙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看的方法。 (3)汇报沟通。 师:刚刚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看到的讲台的外形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看的很
8、认真,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看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已经发觉,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稳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看讲台图。 2、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索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教师。我认为教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教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9、) 生:调皮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刚在观看物体时体会到的。假如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觉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看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连一连 (1)根据刚刚争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沟通。(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自己看书,熟悉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沟通、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
10、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看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终让学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外形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沟通。 (2)反应: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假如错了帮他订正过来。 2、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沟通反应。 3、连一连,说一说。 4、观看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
11、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看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74-7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观看、思索、推理的活动中,经受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 2、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力量,并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经受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独立整理7的乘法口诀。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一星期正好是7天,本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在体育用品商店
12、中的几个同学的对话进展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机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调动起学生主动的参加意识,制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其次环节是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先是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说出为什么填得这么快,特殊是7个星期、8个星期、9个星期各有多少天的算法,让学生充分的沟通。然后依据所填表格的数据小组合作整理7的乘法口诀,学生很简单就能完成了。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对口诀进展整理和记忆。为了帮忙学生记忆,设计了对口令的嬉戏,使枯燥的记忆变成了好玩的数学活动。 最终是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通过看口诀写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和看算式编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育了学生的口头表
13、达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教师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们学校再过四个星期就要播送操竞赛了,你们想参与吗?有谁知道2个星期有多少天? 同学们,再过4个星期就是元旦了,你们快乐吗?有谁知道4个星期有多少天? 2、知道了2(4)个星期是14(28)天,那3(5)个星期、4(6)个星期呢?算才最简便呢?假如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就能很快的算出来了。 提醒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表格,师:认真观看你发觉这张表格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完吗? 学生同桌沟通后,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填写完了,而且
14、完成得很好,说说你的窍门好吗? 生:我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从1个星期到6个星期的填写,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乘法口诀来算,从7个星期到9个星期的填写,是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 师:真棒!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问题都解决得很好。那你们能依据自己填写的表格的数据,四人小组合作,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理一理 (1)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展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写到小组记录单上。 (2) 全班沟通编写的7的乘法口诀。 (3) (师在黑板上出示从学生编的口诀中整理出来的一张大的7,8并排的乘法口诀表。)师:你们认真观看,发觉7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隐秘?师:你们认真观看,发觉7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
15、隐秘? 3、记一记 (1)口诀意义的理解 师:(指口诀:六七四十二)谁知道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生: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是42,也表示7个6相加是42。 师再指两个口诀让学生进展练习。 (2)引导学生记住口诀,让学生沟通如何记得又快又准的? (4) 对口令 同桌进展如:四七二十八的对口令嬉戏。 三、联系生活,稳固应用 师:口诀记熟了吗?教师来考考你们行吗? 1、抢答竞赛 如:7( )=( )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全班沟通。 3、编好玩的数学故事 电脑显示:78 师:同学们,这是一道一般的乘法算式,但它隐藏着好多好玩的数学故事,你能看算式编出一个好玩的数学故事吗?比一
16、比,谁编的故事最悦耳。 四、情境沟通、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快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力量。 3、能结合详细的情境发觉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阅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漂亮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头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预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与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争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17、) 观看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假如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预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假如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预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看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快速地进展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假如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预备几栋房子? 五、稳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8、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一样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一样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受几个一样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依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表达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魔术表演吗? 生:喜爱。 师:今日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奇妙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许多奇异的数学学问,不信大家认真的观看一下。 2、提问题。 师
19、:小朋友观看得很认真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沟通一下。学生可能答复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其次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觉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一样。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
20、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稳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推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熟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熟悉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进展和解决问题力量的提高都是特别有益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1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