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北京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年北京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本试卷共6页,共六道大题,17道小题。第三大题第12小题为二选一题。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18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917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10分。共5道小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chn) 迸发(bn) 返璞归真(b)B缜密(zhn) 面颊(ji) 危如累卵(li)C吮吸(rn) 涟漪(y) 获益匪浅(fi)D校对(xio) 胆怯(qu) 提纲挈领(q
2、i)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条分缕析:“析”,篆书写作。从字形分析,指用斧(斤)劈开木头。词语中“析”的意思由此而来,意为“剖析”。“缕析”,意思是详细地分析。B残羹冷炙:“炙”,篆书写作。从字形分析,指肉()在火上烤。词语中的“炙”,意为烤熟的肉。“冷炙”,泛指已凉的饭菜。C追亡逐北:“北”,篆书写作。从字形分析,指两个人背对背而立。词语中的“北”,意为北方。“逐北”,意思是向北方追击。D无本之木:“本”,篆书写作。从字形分析,指树木的根。词语中的“本”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无本之木”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分别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远远望去,水从
3、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 , ,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瀑布,抬头仰望, ,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A突然跌入深谷 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 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B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 突然跌入深谷 那惊心动魄的气势才真正被领略到C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 突然跌入深谷 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D突然跌入深谷 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 那惊心动魄的气势才真正被领略到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B陶潜,东晋诗人,他向往田园生活,归去来兮辞表现了他归隐田园时的欣喜之情。
4、C再别康桥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他是“新月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D巴尔扎克是19世纪德国文学大师之一,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变革时期的社会生活。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而顾。(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C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D尽吾志而不能至,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69题。(10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5、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军函陵 军:军队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唯君图之 图:考虑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D吾其还也 其:还是8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理解: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B焉用亡郑以陪邻理解: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理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理解: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9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
7、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接着以“ ”的事实说明晋国不守信用,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亡郑是“ ”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012题。(14分)与雾同行苏沧桑我惊呆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神奇美丽的雾?那是一个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浓妆,笼罩在淡紫色的暮霭里。江水流得从容而平静,碧绿碧绿的,不知是它本来的色彩还是两岸的倒影。晚归的船来了,偶尔闪过一道波痕。空气拂过脸
8、颊,带着摄氏十四度的水汽。那一刻,两岸灯火在静谧中次第开放,像在预示着这里一定会发生些什么。这时,假若你是一条鱼,你便会看到千岛湖和新安江之间正演绎着一段爱情故事。当千岛湖水带着他的柔情缓缓流进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从此化为不绝的缠绵,于是,白沙奇雾【注】这天地的宠儿诞生了!只见她从母亲疲倦的怀里渐渐舒展开初生的身子,洁白如羽纱,飘渺如仙乐,纯净如玉石,细腻如婴儿的肌肤,远远的薄薄的一层,依偎在江面上。我真怕江边的点点渔火会把她给融化了。人们凝神看着这 【甲】 (神奇 神秘)的景象,而雾也在远远地打量着人间,灯就是她善睐的明眸。在相互的凝视中,她慢慢长成了一米多高、丰满圆润的女子,先是从飘漾的
9、裙裾中伸出她的脚,一小步一小步踩着绿波,羞涩地走着。风来时,雾便不再矜持,拖曳着长长的飘带,自由地舞成了一缕缕五彩屏幔,随着江风向我们飘来,转眼间便到了伸手可触的眼前,只见乳白的雾海与深蓝的天分出一道整整齐齐的界线,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人不知不觉就像飞到了天上。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就悬在人的头上,随手可摘,立体的,闪烁着奇光异彩,让人怀疑那是不是假的。雾可能是它们的老朋友了,时时往天上一跃,侧耳就能听得见他们欢快的笑声了。我在江边走着,雾也顺着江走着,好像是两个同龄女人正在并肩散步,很亲近的样子。但我总有些自惭形秽。雾是 【乙】 (单调 单纯)
10、的,而我却不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好在雾并不在乎,依然用她无声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暂时成了瑶台上的仙人,忘记了俗世间的一切。记得不久前读到过卢梭的一段关于雾中散步的文字,后来借来他的书想细读时,书却奇怪地不知去向,心里空落落的。想起类似的憾事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常常发生,比如我历尽千辛万苦爬到峨眉山金顶,却怎么也看不到传说中的佛光;几次到普陀山也没看到过海市蜃楼;一个刮台风又停电的深夜,在家乡的小楼上忽然看到窗外缓缓变幻着极亮的黄红蓝三色强光,像有什么在轻轻掠过。当时以为是闪电也没注意,第二天却听很多人说昨晚在城东的山顶上停过一只UFO。只好想,自己是个俗人,也许神奇的物事总与
11、我无缘吧。没有料到新安江的雾却格外地善意,据说在冬夏时节每个晴朗的日子里都能看到,让我由衷地对她生出不被嫌弃的感激。我深信美的东西有了善的品性,这种美才会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午夜时分,一觉醒来,万籁俱寂,忽然牵挂起雾来。推开靠江的木格花窗,见她正无比恬静地仰躺在星空下,也已睡去,无意中把山山水水勾勒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注】“白沙奇雾”是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下游白沙城水面上的景观。10根据文意,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选填恰当的词。(4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1本文第段写到了作者经历的一些憾事,请结合内容分析作者写这些憾事的作用。(3分)12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7分)(1)作者与雾同行,细致传神地描写了雾的景象,字里行间融进了浓郁的主观情感。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不少于150字)(2)作者与雾同行,获得了独特的人生感受。请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一句话,并结合文章,谈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种感受的。(不少于150字)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4题。(7分)汉字的横排与竖排西方文字多属于拼音文字,所以西式书籍也多采用横排的形式。如英文,靠字母拼合构成词语,表示一个意思。其字母排列,采用竖排会很别扭,因此只能横着写,就连书脊上的书名也得横着印,人只好歪着头看。汉字则不同,作为一种方块文字,它可竖排可横排,并无不方便之处。
13、甲骨文时期,因为龟甲兽骨一般呈竖长形,书写、刻画文字,上下排列更方便;后来,在使用竹木简时期,虽书写可横可竖,然而人的手臂宜于左右开张,采用竖排的形式能够方便简册的卷舒,所以采用竖排。纸发明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无论是手抄还是印刷,汉字的排列方式仍一直沿袭着这个传统。“五四”以后,西学东渐,提倡横排,出版物横竖兼有。至20世纪五十年代,横排全面推行。文字横排便利阅读,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的双眼水平视野范围是180度,垂直范围是120度。读横排文字时,人最敏锐的视力在视力中线左右1度的范围内;读竖排文字时,则在视力中线上下0.75度的范围内。因此,阅读横排文字,视野宽,速度快。实验表明,阅读横排
14、文字的速度比阅读竖排文字高出34.5%。而现代生理医学研究表明,文字竖排也有不少好处。人的眼球在水平方向左右运动,由双眼的4条水平肌肉带动;眼球的垂直方向运动,则由双眼的8条垂直肌肉与4条水平肌肉共同参与。阅读竖排文字时,眼球既有上下运动也有水平运动,这样,每条肌肉的负担就会减轻。这就保障了长时间用眼的需要,能缓解眼的疲劳。因此,就有可能预防近视的发生。此外,神经眼科研究还发现,老年痴呆症都有眼球运动异常的情况,尤其是眼球上下运动障碍。因而加强眼球的垂直运动,能够激发脑组织活性。如果增加阅读竖排文字的几率,在阅读时眼球自然地上下运动,经常刺激大脑组织核团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和转换,就能起到防止脑
15、组织退化萎缩的作用,从而减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13汉字的排列方式,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 、 、纸发明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三个时期,通行竖排;“五四”以后,则 ;20世纪五十年代,全面推行横排。(3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4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分别写出阅读横排文字和阅读竖排文字的利与弊。(4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9分)写作上的从小见大周国平世界文学宝库中,有许多名篇是通过描述日常小事阐明大道理的。即使那些宏大叙事的巨著,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占据大量篇幅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人在一生中也许会遭遇大事,但遭遇最多的还是日常小事,不论伟大平凡,概莫例外。因
16、此,对于写作者来说,从小见大是一项重要的功夫。怎样做到从小见大?我的回答是,第一在平时练就“见”的眼力,第二在写作时如实写出所“见”。大道理往往寓于小事之中,小事中却未必都蕴含大道理,因此首先就有一个选材的问题。硬从鸡零狗碎中开发出高论大言,牵强附会,这样的文章最讨人嫌。那么,怎样才能捕捉住真正值得“小题大做”的小事,并且做得恰到好处呢?“功夫在诗外。”陆游此言说出了写作的普遍真理。意义只向有心人敞开,你惟有平时就勤于思考宇宙、社会、人生的大道理,又敏于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才会有一副从小见大的好眼力。泰戈尔从一朵野花看到了造物主创造的耐心,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如此写道:“我的主,你的世纪,
17、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同样的一朵野花,一个对宇宙和生命的真理毫无思考的人看见了,是什么感想也不会有的。写作不是写作时才发生的事情,平时的积累最重要。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活泼的状态,如同一条浪花四溅的溪流,所谓好文章不过是被抓到手的其中一朵浪花罢了。长期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生活中每遇到触动我的心灵的事,不论悲喜苦乐,随时记录下来,包括由之产生的思考。越是使我快乐或痛苦、感动或愤怒的事,我越不轻易放过,但也不沉溺其中,而是把它们当做认识人生和人性的宝贵材料。这样做的结果是,久而久之,我感到小与大之间的道路是畅通的,从小见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当然,具体写作时,是要有技巧的,但技巧并
18、不复杂,我认为主要是两条。第一,对于所写的这件小事,要抓住它真正触动你的情境和细节,这实际上是小和大之间的关联点,着重加以描述,尽可能写得准确、细致、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你被触动是多么自然的事情,他们在此情境中同样会被触动。在这样的描述中,已经隐含大道理了。因此,第二,对于从小事中体悟到的大道理,只需作画龙点睛的表述,语言要简洁,切忌长篇大论,要质朴,切忌豪言壮语,最好还要独特,切忌老生常谈。最佳的效果是,读者从你所描述的小中已经隐约见出了大,而在读到你的点睛之句时,仿佛刹那间被点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15第段中,作者是怎样用泰戈尔的例子对画线句加以论述的?(4分)16你从作者的论述中得到
19、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作简要说明。(5分)六、作文(50分)1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清代学者戴震10岁时读朱熹的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南宋人。”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人。”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戴震又问:“那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读书学习时,你一定也有些东西相信,有些东西不信。对于读书学习中的信与不信,你是怎样认识的?自拟题目,写一篇700-1000字的议论文
20、。(将作文写在答题卡上)2011年本卷只装订不密封北京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阅卷须知:1认真掌握评分标准。2按规定的要求操作。一(10分)1B 2C 3A 4D 5C(共5道小题,每题2分)二(10分)6A (2分)7B (2分)8B (2分)9答案: 邻之厚,君之薄也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阙秦以利晋 (4分。共三空,每空1分;空2分)三(14分)10【甲】神奇 【乙】单纯 (4分。共两处,每处2分)11答案要点: 表现了雾的善意; 我对雾的善意心生感激,并由此获得启示。 (3分。共两点,1分,2分)12(1)答案示例一:文章第段用排比、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雾的诞生过程。“洁白如羽
21、纱,飘渺如仙乐,纯净如玉石,细腻如婴儿的肌肤”这句话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形象地写出了雾的轻柔、洁白、朦胧、洁净、细腻等特点,在对雾作细致传神的描写中,全面而丰富地写出了作者欣赏雾初生时内心的触动与惊奇喜爱的感受,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示例二:文章第段描写了雾逐渐弥漫与周围景象美妙融合的情景,作者将物拟作女子而细细描绘,使用了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慢慢长成”“伸出她的脚”“踩着绿波,羞涩地走着”“拖曳着长长的飘带,自由地舞成”“向我们飘来”“时时往天上一跃”,准确描绘了雾轻柔、灵动、变幻并逐渐弥散的动态情景,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也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赏雾时陶醉的心情。 (7分。有自
22、己的认识,2分;能够结合文章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 (2)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文章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赏雾所得到的感受:“我深信美的东西有了善的品性,这种美才会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作者在一个夏夜看到了雾神奇的诞生过程,也感受到了雾与周围景物自然融合的美好情景,俗世的诸多欲望和烦恼也因之而暂时忘却。由此,作者对雾的“善意”心生感激,并引出对更高境界的美的思考:善良会提升美的境界,真正的美应该融合善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赏雾所得到的感受:“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作者在一个夏夜看到了雾神奇的诞生过程,也感受到了雾与周围景物自然融合的美好情景
23、,俗世的诸多欲望和烦恼也因之而暂时忘却。雾的单纯、美好与自然使作者领悟到:人生在世也应该努力追求美好,要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7分。有自己的认识,2分;能够结合文章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四(7分)13甲骨文 (使用)竹木简 横竖兼有 (3分。共三空,每空1分) 14答案要点:阅读横排文字,视野宽,速度快;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阅读竖排文字,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有可能预防近视,减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但视野窄,速度慢。(4分。共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五(9分) 15答案示例:一朵野花本来很普通,但因为泰戈尔对大道理勤于深思,才从这朵花上看到了自然的耐心,并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因而写出了富含哲理的作品。作者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观点。(4分。结合泰戈尔的例子分析勤于思考大道理,2分;结合泰戈尔的例子分析感受小事物,2分) 16答案示例:作者说,写作要注意平时积累。我觉得这一点说得特别好。写作就得在平时多积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可以通过写日记、做摘抄,见到、想到有价值的事,就随手记下来,积累多了,写作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5分。“从作者的论述中得到启示”,2分;“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作简要说明”,2分;语言表达,1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