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5篇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熟悉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把握正方体的根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3、培育学生的观看、概括力量。 教学 教学重点: 把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拟。 课前预备: 教法学法 实践法、争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忆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讨论它?这节课我们要讨论它的有关学问。 (提醒课题:正方
2、体的熟悉)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讨论。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展探究,再让他们小组沟通自己的发觉。 4、汇报沟通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它有12
3、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日所学的学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日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看比拟,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一样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展观看、归纳,再同桌沟通观看的结果。 3、汇报沟通。一样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依据比拟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长方体
4、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 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 今日这堂课我们熟悉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正方体的熟悉 6个面 (完全一样,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 12条棱 (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根底上充分感受、熟悉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育学生观看、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力量。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究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
5、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依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方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展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依据各小组的分类进展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根底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看式子,独立思索,后小组沟通) 5.小组
6、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根底上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根底上进展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刚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熟悉? 10、推断两句话:全部的方程都是等式,全部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推断以下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依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长 1、谈谈自己在学问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胜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3 教学要求 (1)通过观看和动手操
7、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 (2)学生每人预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状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存,这时就要采纳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存数据。今日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
8、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究讨论 1、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各种车辆的消失有没有规律? 在这种状况下,怎样才能精确无误地登记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小组争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汇报展现,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教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晰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9、?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 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假如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硬币,根据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展,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根据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展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存的阅历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详细表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讨论的课题。 课题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