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一、分析教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连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学问,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展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预备。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到达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受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
2、最大公因数。 2、结合详细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育学生有序思索的力量,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索习惯。 3、培育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觉,擅长发觉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沟通中学、学后合作沟通并依据学生原有的熟悉根底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进展为本“的理念,力求突出以
3、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纳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阅历,在迁移中学。 五、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进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活动探究,熟悉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受操作思索的过程,熟悉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预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看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4、 2、想象延长:接下来让学生思索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索后,答复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因数的概念,再强调由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加、发觉、归纳的根底上熟悉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依据学生的总结我准时板书课题,
5、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准时稳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详细的操作和沟通活动,帮忙学生理解公因数,使学问不在枯燥无味。让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 二、自主探究,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把握公因数概念的根底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沟通。通过详细的运用,稳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
6、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一样的因数。通过比拟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拟简捷。在此根底上,提醒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忙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推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
7、熟悉。做到学问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沟通。 然后分别完成课本自主练习2、3题。小组沟通。 (练习的设计是从熟悉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力量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长,增加运用实践时机。)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忆 这节课我们熟悉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把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学问。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展回忆、按肯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学问的理解记忆。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所教学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的中间位置,这样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再看板书时,使学生能够连贯的回忆本节课所学
8、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第一课时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四年级时学习了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展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而且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屡次经受查找数或图形简洁排列规律的过程。这节课,在学生原有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育探究规律的意识和力量。 本节课我分这样几个环节来进展教学。 (一)嬉戏导放,体验规律,提醒课题。 男女生记忆力大比拼,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情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初步让学生感受其次组数有序、重复消失的规律。
9、从而引出课题。 (二)观看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看,通过观看,找出盆花 、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学生边讲解,课件圈出规律,直观体验物体的有序排列。 学生看出各种事物的摆放挨次并不难,但说不到位,所以课中要提高沟通的质量, 如盆花,学生同位沟通中一般说 “一蓝一红一蓝一红这样排列的”在集体沟通中我引导学生理解“2盆为一组重复排列”。 (三)自主探究, 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争论、沟通得出解决问题的
10、三种策略,即是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尤其注意分析计算法。让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特殊是除数和余数,突破难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拟熟悉到计算法的简便有用。最终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留意三点:(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 (四)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练习中的其次大题,前两题让学生说说重组后图形的排列规律,解决问题,稳固新课,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得出:“总数一样,每组规律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每三小题是开放题,学生找到“每组其次个是三角形”这个规律,设计图形,学生在观看不同的设计中感受到,“不同的规律也可以通过设计得到一样的答案”这时学生对
11、算理的深入理解,解决问题技能渐渐娴熟。 (五)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最终,多媒体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圆月缺、红绿灯、十二生肖等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连系,近一步体验数学规律的价值。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受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进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
12、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帮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加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看、操作、口头表达等力量得以培育,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加。 二、教材构造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很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学问根底及对教材的剖
13、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学问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工程标也是根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进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观赏;提醒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工程标是在第一工程标的根底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力量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育学生的实践、观看及创新力量,促进其思维的进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学生由
14、“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纳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加熟悉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根底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制造分数媒体演示,提醒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制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奇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
15、的学问?”在唤醒学生已有学问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学问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教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白道路。 (二)动手操
16、作,制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制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制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 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制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沟通展现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制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根底上,采
17、纳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制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制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肯定会制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其次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索,在学生辩白、沟通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
18、了根底。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P9910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通分是分数根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的根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根底,是比拟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需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课本例1是教学通分的意义和方法,着重使学生懂得这个公分母应当是几?课本试一试是给三个数通分,其中还有带分数,关键是提示学生留意在带分数通分时,只要把分数局部的分数通分,整数局部不变。但每个带分数通分后,不能丢掉整数局部。 三
19、、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把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通分。 2、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和归纳等思维力量。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拟顺当地到达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把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纳了以下教法: 1、争论法。通过学生的争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投影的演示进展直观教学,帮忙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
20、3、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稳固了所学的学问,使教学得到反应。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把握新知。 六、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学问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看、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表达了学生的自主。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3和398和1116和20 2、(课本预备题)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填空题)。 (设计思路: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根本性质的根底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根本性质的复习。
21、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依据,为通分过程打好根底。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约分,并且知道通过约分可以不转变分数的大小而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大小不变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例如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1)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首先要确定什么?(一样的分母) (2)这个一样的分母如何确定?(争论)这个一样的分母我
22、们可以简洁的称作什么?所以我们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样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看图验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思路: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例题中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一样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需是6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索: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归纳通分的意义并揭题。 看书了解我们刚刚做的书本上称做什么? 3、总结通分的方法。 通过刚刚的计算我们发觉通分一般先确定什么?如何确定?再怎样? 4、尝试练习。 (1)课本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