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1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哀公问于有若日:“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日:“盍彻乎? ”日:“二,吾犹 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一一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 里,有若的观点是:改行“彻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均无贫”体现了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的美好设想,是大同社会 的图景。C.“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鞫犹犬羊之鞫。”外在的文饰和
2、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因此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 别。D.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只有仁者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仁者的爱憎 是公正的,不仁者的爱憎是私爱和私仇。2 .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子出,曾皙后B.友直,友谅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尧舜其犹病诸君子之德风举善而教不能由也兼人,故退之敝之而无憾辄不辄,辄哉!辄哉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杀鸡为黍而食之而耻恶衣恶食者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得已而去(如果)B.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使子路问津焉(渡口)D.天下归仁焉(回归)吾与点也(赞同)末由也已(途
3、径) 友便辟(假装善柔) 异乎三子者之撰(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斯己而已矣(守己)居则日(平常)游于艺(广泛涉猎)4 .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内涵的书中典型场景作为书籍封面图片。作为封面设计者,请你从三国演义红楼 梦论语中任选一本书,选择书中典型场景作为封面图片,你会选择哪一个场景呢? 请描述你选择的场景并说明设计理由。100字左右。42 .结合论语中的几则
4、,说一说儒家崇尚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司马牛问君子,子日:“君子不忧不惧。”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 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忱何惧?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日:“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五、非选择题4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日)4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孔子日所地变通无方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性明并日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六、选择题也。45.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
5、一项是(A.毋吾以也则小子何述焉无乃尔是过与B.绘事后素子服景伯以告子贡丘不与易也C.八僧舞于庭志于道其何伤于日月乎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贤哉,回也参考答案1 . B2 . D3 . A4 . D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明明德在亲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6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谓中 庸。中庸是一种以“礼”的约束为前提,不走极端,以“和”为追求目标的道德境界。中庸之道是一 种坚持正道,注重变通,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处事方法。从实际出发,各方面统筹兼顾, 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良好协调,平衡中寻求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论。
6、学习中庸之道,特别是其中关于人格修养,为人处世之道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仍然具有很好 的借鉴意义。7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由于平时坚持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 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固。真正的大丈夫 是那种执着于道义,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充满浩然之气的人。8 .面对汹汹疫情,84岁的钟南山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他不畏风险,逆向而行!中国传统 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 自豪,国士仍在!钟老是当之无愧的“士”,因为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 的担当。我们努力学习文化,让自己
7、也成为一名士人,当祖国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挺 身而出,不畏不惧!9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古代经典),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 经叛道了。“10.要广泛学习,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要服从礼制的约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文质彬彬亦可,文质兼美、文质兼备不可以)所作所为不离经叛道。11 .孔子安贫乐道,为学勤奋,为人谦和坦诚,他愿意终身学习,修养不辍,传授不停。12 .第一问:文质彬彬,胸怀坦荡,怀仁,博学,尊礼。第二问:在第一问答题内容中选择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 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
8、4.“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在一定 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 是保持个性的统一,是差别的多样的统一。“同”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表现为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无差别的同一。15 .选择:我认为应解释为“容忍,忍受”。翻译为:这样的事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事不 可以忍受呢?理由:季氏是鲁国大夫,八僧是天子所用礼制,季氏使用八侑属于僭礼行为; 而孔子一向注重礼制在社会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所以对这种“僭礼行为”难以“容忍”。意思 对即可。选择:我认为应解释为“忍心,狠心:翻译为:这都可以狠心
9、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 做出来呢?理由:季氏是鲁国大夫,八僧是天子所用礼制,季氏使用八僧属于僭礼行为;礼 制是为了约束人的外在行为,季氏实际是在肆无忌惮地破坏礼制,这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16.先要“修己”,孔子十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必须自己过硬;然后“安人”(安百姓), 这是从个人做起到为其他人服务,做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修己”“安人” 的基础上逐层推进,为大众服务,为国为民,最终才能达到“博施济众”的境界。17 .过分哀痛身为大夫/对去职大夫谦虚委婉的说法18.原因有二:一是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只有棺,没有椁,尽管孔鲤的才德比不上颜回,但他们的身份却相似;二是 孔
10、子曾做过鲁国的大夫(大夫出行皆有车),尽管此时他已去位多年,他仍不能不顾身份, 徒步而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或从情与理的角度作答:对颜回的死,于情,孔子感 到非常悲痛;于理,他要处处以礼行事,克己复礼,随顺礼法。)19 .礼乐治国。(礼乐教化) 20.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在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 以保持社会安定。另外,又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 谐。礼与和的关系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21 .做
11、官;合乎道义 22.子路所说的“道、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克已复礼”的社会主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的社会制度处于礼崩乐坏的境地,这时孔子及其门人坚持“克己复礼” 的主张,想走周朝的老路,这不符合历史潮流,所以子路说了这句话。23.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24.可以。理由:“贞而不谅”意为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管 仲不死节而辅佐桓公,是为了安定天下、造福百姓,坚守了更崇高的道义,如果以身殉难, 只是遵守了对主公一人的小信,非君子格局。启示:国家和人民的公义高于私人的小信,当二者冲突时,我们要舍小节而存大义。比如不 能为了所谓的“兄弟信义”而包庇罪恶、损害法度。25.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只是。 26.
12、不矛盾。“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教学生不厌倦,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 教育非常强调启发诱导的时机,如果学生没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不用再教他,目的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两者并不矛盾。27.古代文献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8.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德行 修养是第一位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一个人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再去学 习文化知识,才会离成功更近,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学识修 养是永无止境的,而提高修养贵在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有不少 人只知道空口说白话,而不愿意
13、真刀真枪地去干一场,缺少实践的精神和勇气。材料三孔子 把“文”放在“行”的前面,认为“文”是为“行”打基础的。学生们只有学得多了,才会懂得更多 的道理,然后才会遵照这些道理约束自己的言行。29.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 30. (1)相同点:两者都认为与朋友交往时,朋友有 过错,应态度诚恳地规劝朋友改过。(2)不同点:孔子认为尽了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而朋友仍不听,那就作罢,以 免自取其辱;而菜根谭中强调看到朋友的过失,不应置之不管让他错下去。(3)我更赞同孔子的交友态度,因为交友时,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个体,应 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31.忠沦为未开化的蛮夷32
14、.评价一个人不能拘执于一个标准不变,应当有所变通;应当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既要看到过,又要看到功;评价一个人既要重“德: 又要重才”与“能”;评价一个人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造福于国家和人民。33.同:忧国忧民 异:济世(用世)避世(隐世) 34. (1)不同,接舆和荷董者是尊重而不认同,其他人是不认同。(2)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 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 楷模。35.“由,经由,经历。“瘦隐藏。 36.察人方法:从外看到内做全面观察;从言行一致的角度来察人。启示一:察人要关注他的行为、
15、经历、习惯兴趣,这启发我们在现实中观察一个人要从外看 到内做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考察。了解一个人不能看其外在的表现,一定要察其内心,观察 其思想的变化。如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注重遵守校纪校规,更要养成 好的兴趣习惯,力争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启示二:察人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观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话,还要 观察他的行为,看他是否能做到言语与实践统一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从外而内地去了解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如在线学习中,承诺了按时提交作业,就要说到做到。生活 中我们也要追求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37.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不心存恭敬,那和饲养犬
16、马怎么分别呢?民德归厚:民心归向淳厚。38.赡养父母时不仅物质上满足,更要发自内心的恭敬; 对父母提意见时,要委婉,即使不被采纳也要恭敬,虽然忧愁,但不冒犯怨恨; 父母死亡时,要慎重对待,并发自内心的追念。启示:一个人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 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如今的许多老人,虽然也是儿孙满堂,不愁吃喝穿用,可 是儿女们常年在外东奔西跑的,不能陪在他们的身边,因此,他们渴望与儿女们团圆的心理 十分强烈。此时,做儿女的就应多抽些时间去陪陪他们,而不是按月将赡养费打到父母亲的 银行卡上。39 .40 .孔子认为当邦国有道时,应该积极用世,正直
17、为人,耻于无所作为,苟安于贫贱;当邦 国无道时,应该能够保全自己,退隐自守,秉持自己的志向和操守,以置邦国于不顾、只牟 取个人的富贵为耻。41 .要点:红楼梦: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背后桃花飘飞,宝玉黛玉并肩坐于石头直上共同阅读西 厢记,二人申请投入,沉醉书中。宝玉黛玉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线索,西厢记是禁 书,二人共读体现主人公的叛逆精神。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桃花园中,刘备居中,关张居于左右,三人举酒对天盟誓,义 结金兰。三国演义有尊刘倾向,故事大多以刘备集团视角展开,仁义是三国演义主 题之一,桃园结义体现了“义”这一主题。论语:四子侍坐。孔子居中而坐,子路起身高谈,曾皙鼓瑟,孔子含笑颔首。孔子
18、作为 伟大的教育家名传后世,四子侍坐正是教学的场景,体现了孔子的身份。论语核心思想 是“仁”,孔子和四子的志向也都与“仁”有关。42 .君子知错能改;君子善于自省;君子安贫乐道,谨言慎行,见贤思齐;君子重 义轻利;君子严于律己,不苛责于人。43 .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44 .孔子日/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 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45 . C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C.见贤思齐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论语十二章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十二 检测 练习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